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要将这门科学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应抓好教学基本功,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把知识融会贯通整合在一块;其次,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感染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后,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的能力。我认为搞好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以上几点。
【关键词】抓基础 能力的培养 后进生转化工作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现状也给很多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要随机的帮助学生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做好评价工作,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复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才能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学?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抓好基础。
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让学生一一区别开来。用对比法、扣子法、换子法对知识加以巩固。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与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圆的周长和半径呢?2/5米与40%米能比较大小吗?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吗?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回忆以往知识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激发、互相完善,将课程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进行知识的开拓。这样,就为我们以后解应用题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了。
三是公式推导,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把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分数乘整数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学生们容易混淆。对一些较容易的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不断对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的提升,又有机会对先前学习的理论进行加深理解。
五是计算能力。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做题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我们老师。因为学生连计算题都做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2.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
一般,数学课本都是面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所以它的知识面、难易程度也是按照中等生来制订的。面对这样的教学课本,教师为了照顾学困生的理解力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知识点,而优等生学习起来毫不吃力,对这样的课堂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引进一些课外知识,活跃一下气氛。有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张老师在讲“百分比”这节课时,看到学生整体上对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优等生对此已经很不耐烦了,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家银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税,为什么不把利率下调20%,这样不更好算吗?”这个涉及社会和金融知识的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热烈讨论,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这个课外习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是课外习题,不需要学生完全学会,这样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负担,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数学尖子。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表现的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因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学习压力较大,课程比较繁重,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减低。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积极的提高学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愉快的学习。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多种情境,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表达,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4.多关心后进学生。
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常常会自己的学习感到没有希望,产生更大的自卑心理。对于他们,数学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让他们对学习重新树立起目标,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知道其他学生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课后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只要进步一点点都要给他们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保持乐观的心态,重新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另外,还可以举办“学生手拉手”的活动,将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一对,实行“一对一”的互助,通过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还建立了乐观的学习心态,实现了数学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方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时间[J].新课程小学,2012(8):63.
[2]彭世喜.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教学行为有效性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46.
[3]陈佳春.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研究,201l(10):33—34.
[4]胡小兵.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7):59.
【关键词】抓基础 能力的培养 后进生转化工作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现状也给很多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要随机的帮助学生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做好评价工作,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复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才能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学?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抓好基础。
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让学生一一区别开来。用对比法、扣子法、换子法对知识加以巩固。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与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圆的周长和半径呢?2/5米与40%米能比较大小吗?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吗?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回忆以往知识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激发、互相完善,将课程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进行知识的开拓。这样,就为我们以后解应用题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了。
三是公式推导,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把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分数乘整数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学生们容易混淆。对一些较容易的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不断对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的提升,又有机会对先前学习的理论进行加深理解。
五是计算能力。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做题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我们老师。因为学生连计算题都做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2.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
一般,数学课本都是面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所以它的知识面、难易程度也是按照中等生来制订的。面对这样的教学课本,教师为了照顾学困生的理解力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知识点,而优等生学习起来毫不吃力,对这样的课堂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引进一些课外知识,活跃一下气氛。有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张老师在讲“百分比”这节课时,看到学生整体上对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优等生对此已经很不耐烦了,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家银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税,为什么不把利率下调20%,这样不更好算吗?”这个涉及社会和金融知识的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热烈讨论,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这个课外习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是课外习题,不需要学生完全学会,这样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负担,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数学尖子。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表现的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因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学习压力较大,课程比较繁重,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减低。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积极的提高学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愉快的学习。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多种情境,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表达,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4.多关心后进学生。
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常常会自己的学习感到没有希望,产生更大的自卑心理。对于他们,数学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让他们对学习重新树立起目标,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知道其他学生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课后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只要进步一点点都要给他们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保持乐观的心态,重新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另外,还可以举办“学生手拉手”的活动,将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一对,实行“一对一”的互助,通过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还建立了乐观的学习心态,实现了数学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方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时间[J].新课程小学,2012(8):63.
[2]彭世喜.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教学行为有效性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46.
[3]陈佳春.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研究,201l(10):33—34.
[4]胡小兵.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