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多肯定,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范进中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很多学生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有一位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声。我却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缘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范进,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找他要钱要物,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一个窝囊废的女婿,当然要骂,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从此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语文教学承担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我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他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辩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
三、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一是朗读激发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延安》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二是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悟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我出了个作文题“我的父亲”。然后,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学生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着“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给“我”吮吸毒汁时,“我”的一声断喝葬送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親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
四、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
一是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营养、磨炼意志。
二是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向上的意志。
三是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激发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学生在讲台上演讲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故事,既达到语文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责任编辑 李 晔)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多肯定,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范进中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很多学生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有一位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声。我却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缘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范进,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找他要钱要物,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一个窝囊废的女婿,当然要骂,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从此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语文教学承担起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我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他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辩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
三、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一是朗读激发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延安》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后,举行诗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二是写作抒发情感。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悟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我出了个作文题“我的父亲”。然后,我给学生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学生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的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着“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给“我”吮吸毒汁时,“我”的一声断喝葬送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几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親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
四、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
一是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营养、磨炼意志。
二是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向上的意志。
三是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激发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学生在讲台上演讲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故事,既达到语文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责任编辑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