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践是外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即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和社会实际的语言环境。为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语言教学 语境化教学
一、 创设语境的意义
新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主张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语言实践活动必须在语言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要搞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创设语境,创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语言环境。
二、创设语境的理论依据
语境应当包括学习语言的心理环境和实践环境。心理环境是抽象的,它是人的心理和情感的依托。实践环境是具体的,它应当包含学习和使用语言所需语言材料的搜集和利用、话题的选择、活动形式的设计等。二者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始终要有“情”“境”互动的理念。知识的获得必须与真实的情景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任何可以利用的真实情景绝对不要轻易错过,同时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语境,从而创设出具有真实性、趣味性、交际性和实践性的语境。
三、语境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的实践性,创设语言环境,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的载体。
(1)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人际关系和感情渗透,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兴趣、信心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而且能使教师内心充满爱。正如英语特级教师彭那祺所说“:和谐的师生情感是愉悦健康的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令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教师的智慧超常发挥,让‘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创设良好的语境,因为和谐的心理环境只能产生于愉快的语言环境中。上课铃一响,我微笑着走进教室,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之后马上直奔主题,学生从我的表情、动作、话语中感觉到我的亲切友好,很快消除了紧张情绪,加之有吸引人的话题,学生很快融入语言环境之中。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态度也是语言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感到学习的自由,从而爱学、乐学。但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教态要端庄大方,表情、言行协调一致;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关爱学生。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多对学生说:Good! Very good! OK! Great! You’re very clever!当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出现错误时,不打断学生的言语过程,把握纠错的度。听学生表述时,教师要用眼神和简单的话语加以鼓励,如:It doesn’t matter!Come on!Next time!
(2)让学生在语境实践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经常使用好的学习方法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夸美纽斯说“: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柏拉图说“思维始于惊讶”。让设问引疑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设问引疑要尽量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生词时我是设置悬念,让学生经过思考去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比如kind,kindof,different时,先提问What is rice?学生们兴趣大增,挖空心思搜索答案。当有同学说“It’s一种食品时”(初一学生英语知识有限,允许他们在英语课堂上说少量汉语),我马上重复说:Yes,it’s a kind of food,很自然的引出了kind of,接着用an apple—akind of fruit,a banana—a kind of fruit来巩固,顺势引出different。总之运用好的教学技巧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3)巧设语境,渗透德育。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只有重视了德育的教育,才谈得上“以人为本”,才是成功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思想情感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Unit5的中心话题是“喜好”,我利用这个话题巧妙地设置语境,表达了老师的爱国之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了语言知识,了解了文化的差异,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一向被视为“枯燥”的德育在快乐的气氛中实现。
(4)在语境实践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国家教委文件曾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体验学习”:学习英语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指导他们自己去实践、思考、发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实践即语言输出阶段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好时机,因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设计了一个可以活跃思维的开放性活动,完全放手学生去进行语言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每次每组各推选1名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对方可以向他任意发问,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哪个中心发言人回答的好(必须用英语)。这个活动完全激活了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加之天生的好胜心理,同学们显得分外积极和活跃,大家争相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有趣。大家快乐而兴奋!没人注意,没人察觉———下课铃响了!
“英语课堂语境化教学”课题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该课题的一名参与者,我感到非常欣慰。
参考文献:
[1]宋学侠.关于改革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1).
[2]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贵州.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报告[A].中小学英语叶文选(18)[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语言教学 语境化教学
一、 创设语境的意义
新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主张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而语言实践活动必须在语言环境中才能进行。所以,要搞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创设语境,创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语言环境。
二、创设语境的理论依据
语境应当包括学习语言的心理环境和实践环境。心理环境是抽象的,它是人的心理和情感的依托。实践环境是具体的,它应当包含学习和使用语言所需语言材料的搜集和利用、话题的选择、活动形式的设计等。二者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始终要有“情”“境”互动的理念。知识的获得必须与真实的情景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任何可以利用的真实情景绝对不要轻易错过,同时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语境,从而创设出具有真实性、趣味性、交际性和实践性的语境。
三、语境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的实践性,创设语言环境,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的载体。
(1)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人际关系和感情渗透,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兴趣、信心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而且能使教师内心充满爱。正如英语特级教师彭那祺所说“:和谐的师生情感是愉悦健康的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令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教师的智慧超常发挥,让‘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开动脑筋,创设良好的语境,因为和谐的心理环境只能产生于愉快的语言环境中。上课铃一响,我微笑着走进教室,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问候之后马上直奔主题,学生从我的表情、动作、话语中感觉到我的亲切友好,很快消除了紧张情绪,加之有吸引人的话题,学生很快融入语言环境之中。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态度也是语言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感到学习的自由,从而爱学、乐学。但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教态要端庄大方,表情、言行协调一致;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关爱学生。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多对学生说:Good! Very good! OK! Great! You’re very clever!当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出现错误时,不打断学生的言语过程,把握纠错的度。听学生表述时,教师要用眼神和简单的话语加以鼓励,如:It doesn’t matter!Come on!Next time!
(2)让学生在语境实践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经常使用好的学习方法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夸美纽斯说“: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柏拉图说“思维始于惊讶”。让设问引疑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设问引疑要尽量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生词时我是设置悬念,让学生经过思考去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比如kind,kindof,different时,先提问What is rice?学生们兴趣大增,挖空心思搜索答案。当有同学说“It’s一种食品时”(初一学生英语知识有限,允许他们在英语课堂上说少量汉语),我马上重复说:Yes,it’s a kind of food,很自然的引出了kind of,接着用an apple—akind of fruit,a banana—a kind of fruit来巩固,顺势引出different。总之运用好的教学技巧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3)巧设语境,渗透德育。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只有重视了德育的教育,才谈得上“以人为本”,才是成功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思想情感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Unit5的中心话题是“喜好”,我利用这个话题巧妙地设置语境,表达了老师的爱国之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了语言知识,了解了文化的差异,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一向被视为“枯燥”的德育在快乐的气氛中实现。
(4)在语境实践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国家教委文件曾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体验学习”:学习英语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指导他们自己去实践、思考、发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实践即语言输出阶段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好时机,因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设计了一个可以活跃思维的开放性活动,完全放手学生去进行语言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每次每组各推选1名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对方可以向他任意发问,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组提的问题多,哪个中心发言人回答的好(必须用英语)。这个活动完全激活了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加之天生的好胜心理,同学们显得分外积极和活跃,大家争相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有趣。大家快乐而兴奋!没人注意,没人察觉———下课铃响了!
“英语课堂语境化教学”课题研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该课题的一名参与者,我感到非常欣慰。
参考文献:
[1]宋学侠.关于改革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1).
[2]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贵州.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报告[A].中小学英语叶文选(18)[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