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一群来自佳木斯的下岗工人,开创了中国公路零担货运业的新纪元,更形成了中国物流行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地缘商业势力——佳木斯货运商帮。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这个曾经使其他同行不得不仰视的商帮力量,正逐渐褪去昔日的华彩。佳木斯货运商帮的“浮”与“沉”,既展现了中国物流民营业创业之初的辉煌,也折射出他们命运多舛的蜕变之路。
意外崛起 迅速扩张
佳木斯货运商帮的形成,最早是源于一个叫做付长明的佳木斯人。
付长明曾先后在佳木斯纺织厂和铝厂工作过。1988年,他独身一人到广州经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又在江苏吴江投资建了一个纺织厂。当时,付长明的纺织厂经常要从上海发货到广州,但是当时运输业很紧俏,发货十分困难。曾经在东北接触过运输业的付长明决定自己买车运货。可是货车运布到广州后,回程是空车,所以只好到当地货运市场上配点到上海的货,解决点汽油和路桥费的钱。跑了一段时间后,客户对他逐渐熟悉,就要求他们在来广州时,也帮忙带货。付长明顺水推舟,将自己的布卸下半车,装上客户的货运到广州。久而久之,付长明发现,搞运输居然也是个很有赚头的行当。1993年,付长明成立了专门的货运公司——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
付长明说,当时用“佳吉”这个名字,意在不忘故乡,且又有“加急”的谐音,代表运输的速度,“佳吉”也寓意着又好又快。付长明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本来只是“副业”的公司,竟然带动了家乡数万人投身其中。
1994年,国家为了防止纺织业产能过度膨胀,采取了限制纱锭数量的措施。不仅付长明的纺织厂被迫停产,包括他千里之外的家乡的佳木斯棉纺厂也因为经营和政策两方面的原因,宣告破产,一万多工人被迫下岗。
这批下岗工人中,有些人离开佳木斯寻找生计。付长明当年在佳纺的好友——田松,也在下岗后到南方寻找商机。经付长明指点,田松也选择了货运行业。
1994年,田松在上海成立了后来的“佳加物流”。有了佳吉和佳加的成功,迅速带动佳纺以及佳纺所在的佳木斯城西一带的下岗人员进入货运业。这当中,就有曾任佳纺销售公司经理的王振华。1995年,他收购了另一家名为“联华”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并更名为“华宇”。而佳纺的另一名下岗工人——曾经是佳纺销售公司骨干的翟国良也来到上海,继华宇之后创立了“佳宇物流”。
此后几年里,又陆续有大量带“佳”字或“宇”字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创立,短短七八年时间,佳木斯就有约六、七千人南下干起了货运,佳木斯货运作为“商帮”的态势开始显现。
截至2005年,在国内从事公路货运业的佳木斯人已经突破三万,并发展出数百家具备一定规模的货运企业,总体营业规模约100亿元。而佳木斯货运企业中,更涌现出了以佳吉、华宇、佳宇、佳加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全国性货运企业。在佳吉和华宇的带领下,佳木斯货运商帮稳步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零担货运行业中庞大的商帮力量。
风起云涌 两大内因
佳木斯人之所以会进入货运行业,现在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付长明的偶然经历。但这么多佳木斯的货运企业都能做大,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商帮力量,却绝非偶然之事。
首先,是佳木斯人的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货运业的从业环境是十分艰苦、复杂,甚至是危险的。据知情人士回忆,这个行业中充斥着各种或“白”或“黑”的地方保护势力,佳木斯人一没背景,二没财力,一切只能靠双手去打拼。据一位佳木斯货运企业老板回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公路货运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各地的车匪路霸出没无常,地方帮派林立。很多司机出车时都会在驾驶座后面藏一把管制刀具,以在必要的时候和不法之徒拼命。
就在这种艰苦、复杂和危险的生存环境中,佳木斯人凭借着自身的勤劳和勇敢,顽强地在错综复杂的货运行业闯出了一条属于佳木斯人自己的路。
第二,佳木斯地方政府对佳木斯货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召开了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当时已经在南方打拼十年的付长明,对江浙一带经济的发展模式深有体会,他在会上提出:“佳木斯人最好的发展机遇就是发展运输个体户!因为已经有这么多佳木斯人在南方搞货运了,围绕这个行业,个体户养车的,搞货运的,出来开饭店的……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企业虽然不在黑龙江,但它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甚至有的挣了大钱之后,还能反哺家乡。”
付长明的观点得到了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佳木斯市政府安排了十多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亲赴上海,为当地的佳木斯货运企业现场办公。当发现货运业有可能成为佳木斯走向全国的重要途径时,佳木斯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当地人购买货车,然后推荐给已经在南方小有气候的佳木斯货运企业。
佳木斯市政府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当地企业的一致认可,一些成功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反哺家乡,形成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
第三,佳木斯货运商帮有一套自己的“潜规则”。
佳木斯人遵循“商帮企业之间没有秘密”、“商帮企业之间不搞恶性竞争”的“潜规则”。
佳木斯人大都属于移民,基本都是通过互相介绍进入货运行业,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有了什么好的经验或者教训,很快就会在整个圈子里扩散开,这就等同于所有的佳木斯货运企业随时都在共同进步,运营模式也很接近。
全国的佳木斯货运人时刻都处在一张由乡情、友情、亲情交互编织成的大网当中,很少出现内讧的情况。例如付长明与田松是好友,而王振华与翟国良曾经是上下级关系。佳木斯人相信,中国的货运市场是极其庞大的,就算整个佳木斯货运商帮统计到一起,也占不了多少份额,没必要非在一个局部上争个你死我活。
内忧外患 面临陷落
2005年12月,华宇卖给TNT两年之后,佳宇物流也步其后尘,被美国耶鲁物流控股。如果再加上此前与通成合并了的佳加,佳木斯货运业曾经的支柱只剩下佳吉和通成。同时,一些中小型佳木斯货运企业也因为经营和管理上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短短三年时间,盛极一时的佳木斯货运商帮,忽然出现了可能土崩瓦解的危险。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内忧”和“外患”双重压力,是这些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民营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内忧”,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和发展后劲上。拿佳木斯货运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佳木斯货运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基本都倾向于雇佣佳木斯本地人,不仅便于管理,而且知根知底,本地人碍于很多顾忌,也不敢轻易干出亲朋好友都难堪的事情。但佳木斯本地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企业也开始大量启用外地职工。但这些人员的管理却很成问题,监守自盗、瞒报虚报、私拉业务、违法违纪等事情层出不穷。
除了“人难管”之外,民营物流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兼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社会关注度比较弱——使得他们在遇到市场波动或更为强大的竞争者强势进入市场后,迅速显出弊端,在残酷的商业对抗中败下阵来。
除了“内忧”,“外患”也是他们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货运企业,尤其是零担货运企业面对的困惑和无奈越来越多。例如,格式合同问题、公路罚款问题、路政管理问题、货运业发票问题、物流企业重复纳税问题、城市配送车辆准入问题、土地使用问题……
在市场环境方面,民营物流企业同样遭遇很多单凭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公路货运行业中,恶性竞争、区域垄断、欺行霸市的事情时有发生。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很多民营物流企业主看不到美好前景,继而心灰意冷萌生退意。回顾近年来我国的民营物流企业,包括佳木斯一些代表性货运企业,都纷纷在这种内忧外患夹攻之下,退出的退出,倒闭的倒闭,像华宇和佳宇这样拿了外资企业的钱全身而退的,几乎就是一些人所能想到的最佳选择了。
硕果仅存 坦然面对
当华宇、佳宇、佳加相继发生变化之后,佳木斯货运商帮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硕果仅存的佳吉身上。
“五年!五年之内我没问题,五年之后我不能说。”付长明对“佳吉还能撑多久”的回答极其干脆。
作为佳木斯货运业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付长明从来没有考虑过步华宇和佳宇的后尘。此前也曾经有国际物流巨头就并购的事情约见付长明,付长明避而不见,扬言没有一百个亿就免谈。
付长明说:“人生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没钱的时候想有钱;二是有钱后想干点事业。现在,我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把佳吉做成了国内这个领域最大最知名的企业。如果我不做佳吉,换一个新的行业,就是给我一百亿,我也可能做不到了。”付长明开出天价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卖掉佳吉。
然而,既然不想卖,付长明为什么又定下“五年之期”呢?
首先,像华宇、佳宇他们遇到过的政策、人才、市场的问题,佳吉同样也在遭遇,虽然佳吉已经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不断提高,但行业基本面上的问题,不可能是佳吉一家就能解决的。
其次,中国零担业格局已经容不下新的创业者来创造更大的奇迹了,将来更多的是要靠资本和实力的竞争。现在,竟然有对手雇佣猎头公司,专门用高薪挖佳吉的管理人员,并在佳吉安插人员窃取客户资料,而且是只针对佳吉,付长明问过其他的一些同行,他们都说没有遇到类似情况。也就是说,竞争对手的矛头直指佳吉,其中隐藏的意图着实令人不安。
第三,尽管整个外部环境十分不利,但付长明本着“钱财乃身外之物”的信念,做好了“即使是失败,也可坦然面对”的心理准备,坚守着佳木斯货运商帮最后的荣耀。
其实,在付长明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早在2005年,付长明就决定了以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作为佳吉的企业主色调,并注册了“CNEX”(意为“中国快运”)的商标——由此可见,从那时起,付长明就已经在为佳吉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做好准备了。而就从近两年开始,佳吉陆续在上海、成都、沈阳等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
而佳木斯货运商帮,这个因付长明而产生、随市场变化而沉浮的群体,能否再次因付长明的执着而改变命运?付长明还能否继续统领佳木斯数万货运大军,实现“中国快运”的宏愿?
我们期待着五年之后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这个曾经使其他同行不得不仰视的商帮力量,正逐渐褪去昔日的华彩。佳木斯货运商帮的“浮”与“沉”,既展现了中国物流民营业创业之初的辉煌,也折射出他们命运多舛的蜕变之路。
意外崛起 迅速扩张
佳木斯货运商帮的形成,最早是源于一个叫做付长明的佳木斯人。
付长明曾先后在佳木斯纺织厂和铝厂工作过。1988年,他独身一人到广州经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又在江苏吴江投资建了一个纺织厂。当时,付长明的纺织厂经常要从上海发货到广州,但是当时运输业很紧俏,发货十分困难。曾经在东北接触过运输业的付长明决定自己买车运货。可是货车运布到广州后,回程是空车,所以只好到当地货运市场上配点到上海的货,解决点汽油和路桥费的钱。跑了一段时间后,客户对他逐渐熟悉,就要求他们在来广州时,也帮忙带货。付长明顺水推舟,将自己的布卸下半车,装上客户的货运到广州。久而久之,付长明发现,搞运输居然也是个很有赚头的行当。1993年,付长明成立了专门的货运公司——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
付长明说,当时用“佳吉”这个名字,意在不忘故乡,且又有“加急”的谐音,代表运输的速度,“佳吉”也寓意着又好又快。付长明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本来只是“副业”的公司,竟然带动了家乡数万人投身其中。
1994年,国家为了防止纺织业产能过度膨胀,采取了限制纱锭数量的措施。不仅付长明的纺织厂被迫停产,包括他千里之外的家乡的佳木斯棉纺厂也因为经营和政策两方面的原因,宣告破产,一万多工人被迫下岗。
这批下岗工人中,有些人离开佳木斯寻找生计。付长明当年在佳纺的好友——田松,也在下岗后到南方寻找商机。经付长明指点,田松也选择了货运行业。
1994年,田松在上海成立了后来的“佳加物流”。有了佳吉和佳加的成功,迅速带动佳纺以及佳纺所在的佳木斯城西一带的下岗人员进入货运业。这当中,就有曾任佳纺销售公司经理的王振华。1995年,他收购了另一家名为“联华”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并更名为“华宇”。而佳纺的另一名下岗工人——曾经是佳纺销售公司骨干的翟国良也来到上海,继华宇之后创立了“佳宇物流”。
此后几年里,又陆续有大量带“佳”字或“宇”字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创立,短短七八年时间,佳木斯就有约六、七千人南下干起了货运,佳木斯货运作为“商帮”的态势开始显现。
截至2005年,在国内从事公路货运业的佳木斯人已经突破三万,并发展出数百家具备一定规模的货运企业,总体营业规模约100亿元。而佳木斯货运企业中,更涌现出了以佳吉、华宇、佳宇、佳加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全国性货运企业。在佳吉和华宇的带领下,佳木斯货运商帮稳步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零担货运行业中庞大的商帮力量。
风起云涌 两大内因
佳木斯人之所以会进入货运行业,现在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付长明的偶然经历。但这么多佳木斯的货运企业都能做大,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商帮力量,却绝非偶然之事。
首先,是佳木斯人的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货运业的从业环境是十分艰苦、复杂,甚至是危险的。据知情人士回忆,这个行业中充斥着各种或“白”或“黑”的地方保护势力,佳木斯人一没背景,二没财力,一切只能靠双手去打拼。据一位佳木斯货运企业老板回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公路货运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各地的车匪路霸出没无常,地方帮派林立。很多司机出车时都会在驾驶座后面藏一把管制刀具,以在必要的时候和不法之徒拼命。
就在这种艰苦、复杂和危险的生存环境中,佳木斯人凭借着自身的勤劳和勇敢,顽强地在错综复杂的货运行业闯出了一条属于佳木斯人自己的路。
第二,佳木斯地方政府对佳木斯货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召开了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当时已经在南方打拼十年的付长明,对江浙一带经济的发展模式深有体会,他在会上提出:“佳木斯人最好的发展机遇就是发展运输个体户!因为已经有这么多佳木斯人在南方搞货运了,围绕这个行业,个体户养车的,搞货运的,出来开饭店的……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企业虽然不在黑龙江,但它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甚至有的挣了大钱之后,还能反哺家乡。”
付长明的观点得到了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佳木斯市政府安排了十多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亲赴上海,为当地的佳木斯货运企业现场办公。当发现货运业有可能成为佳木斯走向全国的重要途径时,佳木斯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当地人购买货车,然后推荐给已经在南方小有气候的佳木斯货运企业。
佳木斯市政府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当地企业的一致认可,一些成功的佳木斯货运企业开始以各种形式反哺家乡,形成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
第三,佳木斯货运商帮有一套自己的“潜规则”。
佳木斯人遵循“商帮企业之间没有秘密”、“商帮企业之间不搞恶性竞争”的“潜规则”。
佳木斯人大都属于移民,基本都是通过互相介绍进入货运行业,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有了什么好的经验或者教训,很快就会在整个圈子里扩散开,这就等同于所有的佳木斯货运企业随时都在共同进步,运营模式也很接近。
全国的佳木斯货运人时刻都处在一张由乡情、友情、亲情交互编织成的大网当中,很少出现内讧的情况。例如付长明与田松是好友,而王振华与翟国良曾经是上下级关系。佳木斯人相信,中国的货运市场是极其庞大的,就算整个佳木斯货运商帮统计到一起,也占不了多少份额,没必要非在一个局部上争个你死我活。
内忧外患 面临陷落
2005年12月,华宇卖给TNT两年之后,佳宇物流也步其后尘,被美国耶鲁物流控股。如果再加上此前与通成合并了的佳加,佳木斯货运业曾经的支柱只剩下佳吉和通成。同时,一些中小型佳木斯货运企业也因为经营和管理上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短短三年时间,盛极一时的佳木斯货运商帮,忽然出现了可能土崩瓦解的危险。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内忧”和“外患”双重压力,是这些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民营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内忧”,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和发展后劲上。拿佳木斯货运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佳木斯货运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基本都倾向于雇佣佳木斯本地人,不仅便于管理,而且知根知底,本地人碍于很多顾忌,也不敢轻易干出亲朋好友都难堪的事情。但佳木斯本地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企业也开始大量启用外地职工。但这些人员的管理却很成问题,监守自盗、瞒报虚报、私拉业务、违法违纪等事情层出不穷。
除了“人难管”之外,民营物流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服务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兼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社会关注度比较弱——使得他们在遇到市场波动或更为强大的竞争者强势进入市场后,迅速显出弊端,在残酷的商业对抗中败下阵来。
除了“内忧”,“外患”也是他们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货运企业,尤其是零担货运企业面对的困惑和无奈越来越多。例如,格式合同问题、公路罚款问题、路政管理问题、货运业发票问题、物流企业重复纳税问题、城市配送车辆准入问题、土地使用问题……
在市场环境方面,民营物流企业同样遭遇很多单凭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公路货运行业中,恶性竞争、区域垄断、欺行霸市的事情时有发生。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很多民营物流企业主看不到美好前景,继而心灰意冷萌生退意。回顾近年来我国的民营物流企业,包括佳木斯一些代表性货运企业,都纷纷在这种内忧外患夹攻之下,退出的退出,倒闭的倒闭,像华宇和佳宇这样拿了外资企业的钱全身而退的,几乎就是一些人所能想到的最佳选择了。
硕果仅存 坦然面对
当华宇、佳宇、佳加相继发生变化之后,佳木斯货运商帮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硕果仅存的佳吉身上。
“五年!五年之内我没问题,五年之后我不能说。”付长明对“佳吉还能撑多久”的回答极其干脆。
作为佳木斯货运业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付长明从来没有考虑过步华宇和佳宇的后尘。此前也曾经有国际物流巨头就并购的事情约见付长明,付长明避而不见,扬言没有一百个亿就免谈。
付长明说:“人生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没钱的时候想有钱;二是有钱后想干点事业。现在,我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把佳吉做成了国内这个领域最大最知名的企业。如果我不做佳吉,换一个新的行业,就是给我一百亿,我也可能做不到了。”付长明开出天价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卖掉佳吉。
然而,既然不想卖,付长明为什么又定下“五年之期”呢?
首先,像华宇、佳宇他们遇到过的政策、人才、市场的问题,佳吉同样也在遭遇,虽然佳吉已经凭借自身的努力在不断提高,但行业基本面上的问题,不可能是佳吉一家就能解决的。
其次,中国零担业格局已经容不下新的创业者来创造更大的奇迹了,将来更多的是要靠资本和实力的竞争。现在,竟然有对手雇佣猎头公司,专门用高薪挖佳吉的管理人员,并在佳吉安插人员窃取客户资料,而且是只针对佳吉,付长明问过其他的一些同行,他们都说没有遇到类似情况。也就是说,竞争对手的矛头直指佳吉,其中隐藏的意图着实令人不安。
第三,尽管整个外部环境十分不利,但付长明本着“钱财乃身外之物”的信念,做好了“即使是失败,也可坦然面对”的心理准备,坚守着佳木斯货运商帮最后的荣耀。
其实,在付长明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早在2005年,付长明就决定了以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作为佳吉的企业主色调,并注册了“CNEX”(意为“中国快运”)的商标——由此可见,从那时起,付长明就已经在为佳吉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做好准备了。而就从近两年开始,佳吉陆续在上海、成都、沈阳等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
而佳木斯货运商帮,这个因付长明而产生、随市场变化而沉浮的群体,能否再次因付长明的执着而改变命运?付长明还能否继续统领佳木斯数万货运大军,实现“中国快运”的宏愿?
我们期待着五年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