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幼儿科学探索材料价值,有效服务教学目标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索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提供有效的科学探索材料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能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要想让这些材料有效地為教学目标服务,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材料要以有效服务教育目标为前提,所选材料要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等待,让幼儿有效探索操作材料,与材料充分互动。
  关键词:有效服务;物化活动目标;层次性;贴近生活;有效探索;耐心等待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幼儿科学探索材料的投放。
  科学探索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索的重要角色。科学探索材料是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直接对象,幼儿科学探索材料的价值直接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影响。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在对探索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提供有效的科学探索材料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能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选择材料,操作材料,使得这些材料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呢?
  一、选择材料要以有效服务教育目标为前提,应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贴近幼儿生活
  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早期儿童形成自己经验的主要方式。换言之,幼儿的发展就是在与一系列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当然,这种互动也是他们自身的一种内在冲动,蒙台梭利指出:“事实上,在我们的实验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由一个教师人为地保持的,而是由一个固定的引起注意的物体保持的,它好像符合某种内在冲动,一种明显的唯一引导其发育所需要的东西的冲动。”可见,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生性好动,喜欢通过身体接触感受物体的特性来认识周围世界。因此,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不仅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外在条件。
  (一)材料选择要物化活动目标和内容
  操作活动中的材料原本就是为了有效服务于教育目标而准备的,所以老师所准备的材料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以满足操作需求。
  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尝试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常见的水果,并能用语言表达清楚。在活动中,第一环节当需要孩子找出水果的形状特征时,教师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是简单的水果剪影,让幼儿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将影子形状与水果形状进行一一对应,从外形区分苹果、梨、香蕉,从而让孩子专注于水果的形状特征;第二环节让幼儿给水果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时,教师出示的就是三张红、黄、绿的大彩纸,而孩子们操作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三种无色的水果宝宝,让孩子专注于水果的颜色。这样简单的材料设置就是因为能一步步紧紧抓住活动目标,通过对简单材料的操作让孩子们掌握了水果的形状特征,探索出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同一种水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的道理。
  因此,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提供材料,这样的材料不仅能引发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使幼儿有兴趣地探索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更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材料选择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想让探索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就得回到活动的主体——幼儿身上。幼儿是探索活动的主体,不同的幼儿在个性发展、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要使探索活动能够发挥好它的独特优势,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材料的层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提供科学区材料时切不可“一刀切”,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达成相应目标。
  比如科学活动“我来帮你”的目标是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探索长短变化,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探索方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是比较丰富的。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纸条、吸管、毛线、丝带、回形针、胶棒、夹子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想出粘、夹、串、打结等不同的办法使物体变长救出了小蚂蚁。
  探索活动要面向每一个儿童,所以选择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才能给能力弱的孩子带来积极效应,给能力强的孩子带来挑战,从而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材料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
  在操作活动中,材料始终伴随着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想象出,孩子正是在和材料面对面的互动中进入科学的探索情境中。如何让孩子在操作材料的时候能与活动主题紧紧靠近,不被材料的其他方面信息所吸引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比如科学活动“变”中,教师投放了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肥皂、铅笔、黄豆、米、毛巾、书等。由于这些材料是幼儿熟悉的,一下子激发了幼儿对这些材料会产生“变”的创新思维:有的说黄豆会发生变化,变成豆浆、豆腐,变霉;有的说肥皂会发生变化,会干裂,会变小;还有的说毛巾会变化,会变脏、变湿,会褪色……从幼儿的各抒己见中看出,幼儿与熟悉的材料充分地互动,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又如科学活动“移动”中,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勺子、吸管、木板、纸条、双面胶、卷筒纸芯等。对于这些材料孩子们是熟悉的,因为熟悉,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能专注于探索如何移动乒乓球,而不是去玩一玩,摸一摸;因为熟悉,孩子们就知道了这些物品的特征,勺子能舀、吸管能吸、双面胶能粘……于是在这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利用这些材料的特征去帮助移动乒乓球,探索出了不同的移动物体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索的基础,操作材料是引发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效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二、幼儿有效探索操作材料,并与材料充分互动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不是摆设品。科学理论是科学家经过严密推敲得出的,而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幼儿,获取理性的知识需要借助一定的操作材料再现活动过程,同时在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参与的基础上,获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这种看似简单的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幼儿来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材料之间互动的质量就直接影响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想让儿童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知识,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很重要,而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更关键,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
  耐心,意味着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意味着教师要给以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在活动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教师这时要学会耐心等待。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应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好多个环节活动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然而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沉浸在探索氛围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乐趣中,教师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而不是打断幼儿的探索转换为另一个活动环节。而在探索活动一开始,教师如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与答案,在无形中就会左右和打断大多数幼儿的探索,使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
  在“转动”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如风车、水、呼啦圈、齿轮等,活动开始幼儿就将各种材料玩了起来,一下就找到了能转动的物品。在熟悉能转动的物品前提下,我进行引导让孩子第二次探索材料,怎样让本身不会转的物体转动探索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各自忙起来,“老师,我想让水转起来。”“老师,我的纸片怎么转不起来呢?”眼前是一个个忙碌而认真的身影,有的幼儿努力地将牙签插在纸板的中心,有的幼儿用细绳穿上花片,也有的幼儿在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发现……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好方法。有的用绳子让花片转起来,有的用牙签让纸板转起来,有的用勺子让水转起来……在这段时间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比起教师知识的灌输无疑更加丰富。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丰富的材料,引导了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总而言之,科学材料的提供蕴含着教育目标和内容,不是随意提供的,也不是随意操作的,应根据其本身的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准备,是为幼儿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选择幼儿探索材料要以有效服务教育目标为前提、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等待,让幼儿有效探索操作材料,与材料充分互动。因此,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而又能物化活动目标的操作性材料,通过多途径的引导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发挥操作材料的有效性,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高一敏,宣艷.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摇篮:运用“典型活动”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高一敏.幼儿学科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威廉姆斯C.里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吕敏,女,1984年出生,本科学历,就职单位:上海徐汇汇星幼儿园。
其他文献
基于斑块饱和模型计算渗透率变化的地震反射特征,为流体流动性的地震描述提供依据。基于传播矩阵理论设计反射系数与合成记录算法,实现了频率域岩石物理模型与地震响应计算的
焊接裂纹是影响港口物流装备结构安全和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周内某煤码头堆取料机在更改局部结构后,半年后L粱出现了裂纹,利用Solidworks、ANSYS和Hypermesh联合仿真研究了网格类型和密度对L梁结构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了L梁多板交汇处复杂板壳结构的应力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推测了裂纹扩展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变更后的最大应力值比变史前略有减小说明结构变更不是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近年来,我国社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之同时,社会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大.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游戏教学是新课标的创新指引下所兴起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各个教学阶段还是不同的学科中都有所体现,并且教学效果显著.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采取的教学方式的重
以ZL203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发出低功率超声熔体处理-倾斜板浇注复合制备半固态铝合金的工艺,并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半固态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儿科少见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弥散或局部浸润为特征。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现就EG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综述
期刊
@@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因搔抓或摩擦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等各种继发性皮肤变化.其病因复杂、病程长,且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
期刊
@@
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经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45号钢试样上预制的凸台或内孔不同位置处重熔层的相对厚度,研究了凸台高度、内孔深度及侧面坡度对辐照均匀性的影响。研究发
赛车驾照对参加过赛车培训班的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成千上万活跃于国内各项赛事的车手们也都持有中国汽联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赛车驾照。放眼全世界,拥有超级驾照的人加起来也不会超过50人,这一F1车手的御用品如今成为了新赛季的第一个热门话题。  事件的导火索来自红牛二队本赛季的车手维斯塔潘,凭借17岁的年龄,这位荷兰少年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F1车手,让不少圈内人羡慕嫉妒恨。一场围绕着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踏足F1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落后的课程设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需求产生新的内容,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呼声落到实处,教育部经过多次会议,终于实现了教育的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