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王超绘画思想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新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历史形成的特定艺术环境中,绘画创作要想有所突破,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王超的绘画以思想上的突破为先,注重创新,又不失传统,即形似,更神似。
  关键词:绘画思想 写意花鸟 诗作 山水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各类美协、画院,以及各种艺术学校培养出了数量惊人的专业艺术创作人才。在艺术市场繁荣的今天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经济利益相结合,是艺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艺术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少部分艺术家一味的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将自己的艺术灵魂依附于低品位的欣赏水平上。
  然而,大多数的艺术家仍然坚持着为人生而艺术的优秀传统,将艺术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基石,将创作出纯粹的、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国最著名的书画家李可染老先生把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他致力于中国画艺术革新的同时,教导出了许多绘画大家。在众多学生当中王超在绘画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更加辉煌。
  王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业于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吴作人、田世光、俞致贞等师长,充分的继承了老师们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优良品质。王超几十年来的不倦求索,令他的作品具有坚实的传统绘画艺术根基,形成了浑雅、博大、刚正而寓意深邃的大美、内美的独特风格。
  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关系问题,王超曾经说过:“艺术是心灵的体操,是生命的呼唤,是襟怀的展现,是人生的投入。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者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市场利益相结合,我们要时刻认认真真体味人生,扎扎实实的治艺,在艰苦的艺术创作中,不媚世俗、不被世间利益所诱惑,全心致力于追求艺术大境界,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收获人生道路上的硕果。
  一、雅化牡丹
  牡丹花开之时的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富贵祥和、雍容华贵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为了把这种美好的向往表达出来,许多人把牡丹装饰在许多饭店、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这就导致牡丹的普遍性。甚至在当今繁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书画市场及展览会上明显感到一种大红大绿、俗称“大被面”的庸俗低调,以及没有文化品味,毫无生气,缺少文化内涵的一幅幅所谓“牡丹王”作品。
  从古至今国画牡丹在一定程度上不免过于依赖传统,不加以创新以及带有一定艺术探求上的懒惰态度,缺少了一种人文精神。王超考虑到画牡丹花易俗气,是因为人们太注意牡丹花型花色之真实的外在形象,而缺少牡丹精神气质方面的内涵。因此,他开始了“雅化牡丹”的历程。
  (一)王超画牡丹是以思想上的突破为先,在所画牡丹中灌注一种融于天地、铸于人心而恒古长存的的浩然正气。就如他所说的:“多年来生命与生活撞击蓄于胸中的块垒,耿耿于怀,长久以来我心中有这样的一株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阳光灿烂、金碧辉煌,如高亢唢呐之嘹亮,如盛会嘉宾之喜庆,如醉如舞,如痴如狂……是丰厚的热情奔放,是思想富有精神充实的流溢。”他凭借着这种新的感受与认识,在每次动笔时赋予牡丹勃勃生机的性灵,使牡丹具有高雅、简朴的品格。
  (二)王超的牡丹画既注重创新,又不失传统。1.笔下功夫方面,有数十年的书法功力隶、楷基础扎实,运笔强劲有力,可谓入木三分。他将书法入画,创作出了独特的牡丹形象和意境;2.色彩运用方面,王超吸取民间艺术的色彩,再加上“文革”期间十年的油画色调基础,将鲜明的洛黄和纯红融入中国画当中,色彩表现强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谓与众不同,自立一家;3.构图组成方面,多取折枝,但又不同于传统折枝的空疏,他取多枝和痛快淋漓的境界,远看其势整体色彩效果鲜明,给人以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感受,近看其花瓣、花枝、花蕊、叶片搭配巧妙,独具匠心,画面结构简单明确,再加以高度的概括,突出了牡丹的真性灵。
  (三)王超的牡丹不仅仅是画形似,还是画花魂,更是画人。他在谈到牡丹创作体会时说道:“我认为世上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神态,心灵产生什么样的氛围和律动,就有和它相应的牡丹花。他笔下的牡丹花或蓝、或紫、或黄、或红,舞动着生命的韵律。在《墨牡丹》中,怒放的牡丹端正的画在画面中央,用金色的花蕊加以点缀,既表现出凛凛正气,又显得富丽堂皇。而“铸就正气入画屏”的题跋不仅严整,而且借助中国画题跋的优势,把牡丹的花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蓝牡丹》则代表着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上更高境界的知识分子。《锦绣前程》、《祖国颂》等寓意着祖国繁荣昌盛,是对祖国发展的美好祝愿。《献给女儿的画》、《王平造像画》则表现的是父亲对女儿的一片爱心。
  总得来说,王超化客观物为主观情思,化工整为潇洒,将中国绘画的美学观点,绘画的审美旨意引入牡丹绘画之中,从而能启迪人们的文化品味及审美愉悦的审美取向,逐渐远离缺少文化内涵,格调低俗的一些文化污染的牡丹绘画,使我们笔下盛开的牡丹更充满活力,使牡丹绘画在人们审美的心灵里“千秋万代悄然过,牡丹依旧笑春风”。
  二、大象无形
  当我看到王超大象系列写意画时,完全被那鲜活的性灵和强烈的个性以及非凡的用笔和多变的墨色所震憾。从古至今画动物的画家有许多,例如画牛的大家有戴嵩、钱彰武以及李可染等等;画马的画家有徐悲鸿、王子贤和顾宝兴等等;画猴的艺术家有侯景耀徐培晨等等。然而画大象的大家却是极少的。
  而我就不由的猜测:王超为何选择大象作为描绘对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大象本性仁厚,是人类的好朋友,由于人类的贪婪进而对大象进行虐杀,导致大象频临灭绝。大象的悲惨命运引起了王超的共鸣,也许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挽救它们;2.古今中外许多绘画大家都以描绘特定的动物而著称,如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徐悲鸿笔下的骏马,李可染笔下的水牛……王超受他们的影响,试图通过描绘大象来表达自己、激励自己。   当我看到一幅画有这样的题字:大象信义仁厚,体魄雄伟,力大气雄,勤奋而坚韧,可负重致远,敏于察纳,慧智通灵,是人类的好朋友,顾为其造像。这时我才发现我的猜测还是那么的片面,王超对大象这种本质的深刻剖析的方法,是我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指向牌。
  王超笔下的象既是世象也是心象,通过对世象的坚忍不拔的描绘来赞颂大象,进而激励自己,激励人类。从他的大象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与“富贵兼野逸”的牡丹画不同,大象系列表现出的是一种雄健浑厚的境界,但从大象系列中感受到的阳刚之气就如牡丹画中的乾坤正气那般动人心弦。
  九十年代初,王超将大象画由单幅发展成系列画,与前期绘画思想有较大的改变。除了两幅画外,其他作品一律不题字,不落款,不盖图章,给欣赏着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思考和体味的余地。这种绘画思想也许是他追求的哲学思想——大道圆通、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一种外在表现吧。同时这种思想在他不断追求艺术大境界的途中得到了新的升华,比喻象征的手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这套系列画总的命题为《行行重行行》,包括《行路难》、《走出焦土》、《求索》、《恬》、《洗礼》、《乐土》等20余幅。系列画充分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在描绘大象优秀品质同时,王超努力表现出民族乃至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比如《走出焦土》描绘的是环境恶劣,迫使大象远离自己的故乡,去寻找那一线的生机,象征着我们同胞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进行的闯关东、走西口……
  三、书腾画舞
  王超自幼秉承家学以唐楷入手学习书法, 50年代拜包于轨先生学习汉碑、魏碑及书法理论,聆听孙墨佛先生讲授《书谱》;70年代初拜吴玉如先生学习行、草书,广学博览,艺术上追求汉魏风骨,晋唐韵味。他的书法具强烈的个性,自成一体。
  他为诸多名胜写碑、题匾,如峨眉山《七佛宝殿》、《双百楹联古联补书》。同时精研书画理论,他撰写的论文《兰亭初探》,对兰亭书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剖析。美术史论家薛永年评价说 “王超探讨兰亭的可贵之处,我以为既有一反空疏为文的严肃治学态度,又有解剖刀那般的理性精神,他的这卷书稿有助于论艺者学风的改善。”
  在山水方面,王超直接受教于李可染老先生,李家山水对他构成直接影响。他画山意在表势,常用泼墨重染,用笔遒劲有力,用墨苍润浑融,开拓出自家的一片艺术天地。他绘画借助汉隶魏碑的书法用笔,表现出他强烈的艺术个性。王超追求的是一种雄厚的审美意境,他的山水画洋溢着天地的浩然正气。他的每一笔,每一点墨,都有一种开天辟地的感觉,而画中所描绘的松树山脉仿佛是不畏艰险的将军士兵,昂首挺立在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的安全默默奉献着,就如大象系列、牡丹画所蕴含的王超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
  王超是熔诗、书、画为一炉的诗人和书画大家,王超的诗作雄浑、清新刚正,既有李白的豪放,又有杜甫的沉郁。在《中华魂组诗》中,洋溢着天地的浩然正气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和深邃的哲理。诗作与书法的合璧,更加深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吴作人老先生评他为:“神兼二李,境透清奇”。
  他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诗词、书法,都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去鸟瞰他整个笔墨春秋的人生;应站在文化的高度,去体会他对上下千年中国文化精髓的涵养;应站在艺术的高度,去窥视他在艺术领域的非同寻常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梁嘉琦.王超的绘画特色[J].美术史论,1995(01)
  [2] 梁嘉琦.笔底浩气、画里哲思[D].天津日报,1993
  [3] 邵大箴.雄健厚重之美——王超笔下的象群[D].人民日报,1993
  [4] 姜瑞丰.且将画笔做金针——王超画作寓意探究[D].中国书画报,1993
  [5] 王超.李可染谈山水[J].美术研究,1983(03)
  [6] 王超.畅我怀抱——大象、牡丹画的创作思维[J].国画家,1994(05)
  [7] 梁若冰.贵在平正出新奇[D].光明日报,2005
  作者简介:
  张良,江苏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研究)。
其他文献
好的数据库逻辑设计目标是消除数据冗余以及插入、删除和更新异常.对于时态数据库,可以通过具有多时间粒度的时态函数依赖(TFDs)约束对时态数模式进行规范化.但是由于时间维
摘 要:集古字是学习传统书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展览平凡的今天,评委坚持用集古字的尺码来评审作品,这对坚持书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可是,这种无止境效仿古人的方式已然偏离了时代的航向,也就影响着当今书法的发展。  关键词:集古字;展览;传统;创新  集古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就算被称为天才型的书法家米芾也运用了这一方法,并成为运用这一方法的高手。如今以传统书法发展为主
张燕飞,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装饰。工作单位:江西省瑞昌市文化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