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英教授诊治经间期出血经验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的周期性出血。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导师指出,该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要加强对该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和探讨,以增强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1 学术渊源
  《女科准绳》记载:“天地生物,必有絪蕴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絪蕴之侯,……此的侯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可见明代以前,已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的侯”——氤氲期,即现今所称之“排卵期”。经间期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
  2 诊断与鉴别诊断2.1 诊断标准 导师强调,临证诊断经间期出血要从出血时间、出血量的多少、出血持续的时间以及有无周期性等方面考虑:经间期出血表现为有规律地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d,血量少于月经量,一般持续2~7d可自行停止;基础体温呈双相,出血大多发生在低高温交替时,妇检或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2.2 鉴别诊断
  2.2.1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的出血时间非经间期,个别也有恰在经间期这一时间段出现周期提前,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呈低温开始时出血;而经间期出血较月经量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
  2.2.2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尚正常,仅量少,甚或点滴而下;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
  2.2.3 赤带 赤带排出无周期性,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有接触性出血史,妇科检查常见宫颈糜烂、赘生物,或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经间期出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2~3d可自行停止。
  3 病因病机
  每月月经排干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转充盛,到月经中期即氤氲期,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是冲任由虚至盛的转折,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若肾阴不足,受此阳气冲击,阴络易伤而血溢,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出血之后,阳气得泄而出血自止;此外,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亦可发生本病。
  西医学认为排卵期出血是由于月经中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
  导师认为该病多由肾阴虚引起。如先天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精,精亏血损,而氤氲之时正是月经周期中由阴向阳的转化时期,阳气内动而肾阴不足,冲任不固,导致虚火上炎,损伤阴络,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耗损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则致出血反复发作。
  4 治疗方法
  导师自拟“六味二至汤”,药物组成为: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茯苓15 g,丹皮12 g,女贞子12 g,旱莲草12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党参15 g,甘草5 g。若出血期就诊,则在上方基础上加海螵蛸15 g,芡实15 g,收敛止血,健脾固肾;血量多者加阿胶20 g,赤石脂15 g,补血养血,收涩止血;腰酸者加续断15 g,补益肝肾,固冲任;头昏加炙黄芪30 g,益气摄血,升举清阳;腹痛者加元胡10 g,理气行瘀止痛;眠差加酸枣仁15 g,养肝宁心安神。服药方法:月经干净后开始服,每剂服2 d,每天2次,连服4剂。
  5 方义分析
  该方实际为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合二至丸加枸杞、党参、菟丝子、甘草而成。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润肺,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治本为主,丹皮泻肝火,清热凉血止血,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女贞子滋补肝肾,清虚热,旱莲草清热凉血止血;枸杞滋补肝肾,党参益气养阴,健脾助运,菟丝子滋阴益阳,阴阳并补。诸药合用,共奏养阴填精,益气止血之效。该方经导师多年临床验证,治疗经间期出血效果显著。
  6 病案举例
  许某,女,32岁,职员,2012年9月4日初诊。主诉: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流血反复发作16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于经净后6~10 d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伴腰酸,持续3~5 d干净。以上情况16年来反复发作,近2月流血量增多伴腹痛。现为月经周期第12 d,阴道流血2 d,今日增多(用2个卫生巾),感小腹坠痛,腰酸,舌质红、苔薄,脉细。既往史:曾于2010年开始断续服“妈富隆”治疗2 a,症状时轻时重。经带胎产史:患者12岁初潮,平时月经26~30日1行,量中等,有小血块,持续6 d干净,经来第1 d下腹微痛。末次月经2012年8月21日。1-0-2-1(末次人流时间:2009年8月),现采用工具避孕。相关检查:基础体温双相,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诊断:经间期出血。治则:滋阴益气,养阴止血。方药:六味二至汤加味: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丹皮12 g,女贞子12 g,旱莲草12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党参15 g,茯苓15 g,元胡10 g,续断15 g,赤石脂15 g,阿胶20 g(另包烊化)、甘草5 g。3剂,日服1剂,每次200 mL,连服3 d。2012年9月30日二诊:患者服药2剂血止,9月21日月经按时至,现经净3天,未见阴道流血,上方去元胡、阿胶、赤石脂,继服3剂。2012年11月15日三诊:患者已有2月未出现经间期出血,现感神疲,眠差梦多,纳少,时有心慌,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脾两虚,治以归脾汤加味,3剂后痊愈。
  7 辨治特色
  7.1 病证结合,诊断清晰 导师临床,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望、闻、问、切四诊,而是博采众长,善于借鉴和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协助诊断。导师常说: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一定要中西医知识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先辨病后辨证,采用“病证结合法”诊治疾病。对病情复杂的经间期出血患者,一定要监测基础体温并通过B超检查或妇科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先明确诊断,再进行辨证。
  7.2 辨证准确,用药精当 针对“肾阴不足”这一主要病机,导师自拟的“六味二至汤”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女贞子等滋肾养阴,丹皮、女贞子、旱莲草清热凉血,党参养阴益气、茯苓健脾利湿,滋先天不忘补后天,使精血生化有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肾精得充,冲任得养,上炎之虚火得清,气血调和,脾气健运,统摄有权,何来非其时而出血之患。导师临证强调治本,即使是出血期治疗也是滋肾养阴治本为主,收涩止血为辅,根据出血的多少和寒热偏胜,酌情加用止血药,血止即停药,以防过用收涩,妨碍月经如期而行。正如《景岳全书·论治篇》所说:“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活法虽多,对证则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则尽散其寒;确知为热,则竟清其热;一拔其本,诸证尽除矣。”7.3 把握先机,善治未病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导师非常重视临床诊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经间期出血的治疗中也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用药强调根据月经周期和经间期出血的时间性,先其时而治之,不是等到出血时才服止血药,而是于经净后即开始服用“六味二至汤”,滋肾阴、益精血以补不足之肾阴,使肾精充、阴阳调,氤氲之时顺利实现由阴至阳的转化,则经间期出血自止。体现了“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
  7.4 谨守病机,调和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经间期出血本于氤氲期肾阴不足,阴阳的转化不协调,故“六味二至汤”以滋肾补阴药为主,加入一味补阳益阴的菟丝子以求阴阳互生,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言:“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为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绝。”。“六味二至汤”组方用药实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转化,从而使阴精得生、气血固摄,使氤氲之时阴阳转化协调,经间期出血自止。参考文献:
  [1]罗元凯.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8.
  [2]朱世增.罗元凯论妇科[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228.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平胃胶囊;吗丁啉;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28-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胀痛,餐后饱胀,嗳气,早饱,腹痛,厌食,恶心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本院制剂玉桂片治疗黄褐斑常见证型的临床疗效,探索该药治疗黄褐斑的最适合证型。 方法 黄褐斑患者中的常见证型肝郁型、脾虚型、肾虚型、血瘀型均给予玉桂片口服治疗,连服3个月,观察各型患者的疗效,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用玉桂片治疗黄褐斑患者88例,其中肝郁型20例,脾虚型23例,肾虚型24例,血瘀型21例,显效率分别是6例占30.0%、5例占21.7%、18例占75.0%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耳穴贴压对不寐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9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2组都采用中药煎剂内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4%,2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制的《中医内科学》中“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固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1个月之后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结果 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55%。2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期刊
摘要: 肛窦炎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肛窦炎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从而对中医药治疗肛窦炎的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中医中药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值得肯定,但亦有其不足之处。此外,肛窦炎在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估等方面尚存分歧,有待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以达更广泛的共识。  关键词: 肛窦炎;肛隐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74.8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连栀矾溶液联合康复新液对肛漏术后换药创面愈合的疗效。 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拆除浮线前常规给予连栀矾溶液和康复新液冲洗切口,冲洗后切口置连栀矾溶液浸润的纱条填塞切口,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液常规冲洗切口,冲洗完后切口用盐水纱条填塞。 结果 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18±8.42)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20±9.34)d,术后未见肛门失禁、肛门变形,术后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配合五音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67例中风后失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服用安定类药物治疗,治疗采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耳穴埋豆配合五音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中风病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赛普联合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不能耐受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找到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40例活动性RA患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每周2次,联合口服本院院内制剂蠲痹颗粒15 g,每天3次;治疗8周。 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标准,益赛普联合蠲痹颗粒治疗8周后ACR20改善率为9
期刊
摘要: 天枢穴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针灸逢源》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天枢穴功能、主治、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论证指出,天枢穴治疗疾病有多系统双向调节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和操作方法需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天枢穴;古今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 R2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31-0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将本院中医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32岁~69岁,平均(59.0±6.8)岁;病程3~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