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快速转型发展的首要环节,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保障浙江省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命脉”。本文以浙江新农公司为例,阐述了目前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剖析了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并从政府、产业、企业和学校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流失;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是农业人才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可以这样界定,即:人力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适应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符合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且在农产品流通企业规划、经营、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做出相应贡献的各类人才。具体包括:农产品流通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基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及销售人才等。
一、浙江新农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浙江新农公司是由浙江省供销社和台州市供销社联合发起,成立于2010年9月的一家非上市股份制企业,是浙江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但新农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农企进城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深入
人才队伍建设依赖于公司经济效益支撑,但目前公司效益不突出,需要政府扶持。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利用校企合作使用了部分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申报了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可以利用杭州市的优惠政策,得到每生每月千元左右的补贴。但到了基层,有些部门享受不到政府的扶持。
(二)校园招聘留用率低,社会招聘流动率高
新农总部由台迁杭后,人才队伍扩张性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公司总部外迁余杭后,部分人员流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的流动频繁,人力资源职能隶属的频繁调整,导致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与此同时,公司人力资源薪酬岗位的人员也变动频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进出频繁,其他部门情况更严重。
(三)薪酬制度未完善,待遇较低
新农公司薪酬水平较低,很多岗位的劳动合同工资是参照最低工资签订。公司实习生结束实习时,店长也非常愿意留用部分表现优异的实习生,但是薪酬的差距成了实习生离职的一个主要理由。
(四)公司组织结构经常变动,缺乏人才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公司经营项目的存在调整变动导致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导致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工作未能落实,只能说是勉强完成薪酬发放等刚性工作。另一方面因经营项目变动使得组织结构不稳定,存在因人设岗,一个部门只有一个经理没有兵的现象。缺乏岗位聘任及岗位职责规定。
(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新农公司,业绩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对于新公司也无可厚非。但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不稳定,经常多变,导致员工难以按确定的制度努力工作求发展。于是可能出现某些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员工利用公司漏洞寻租甚至“犯错误”的现象,公司发现后一般低调处理,劝其离职。
二、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起到扶持引导作用
1.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研究和制定扶持农村流通企业人才,包括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人才的优惠政策,凡确定为农村流通企业人才的,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资金借贷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为农村流通企业人才人才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2.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流通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支付给承担人才培训任务的机构。地方政府对参加培训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可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调动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农村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人才培育基金,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和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的奖励等。通过财政保障和激励办法,进一步把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级领导提高对农业企业人才工作的认识、推动农业企业人才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储备机制
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分门别类登记建档,建立起市、县、乡三级人才信息库,并将重点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产品营销精英纳入高层次人才库,实施重点管理。同时建立后备人才库,将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产品销售人员、暂时不够突出但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农民、完成初高中学业未能升学的毕业生等纳入信息库,形成可持续、永续开发的资源优势。
2.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评价体系,着力构建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重在社会与业内认可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从目前流通业的具体情况看,首先要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认证体系,建立流通业人才评价标准。
3.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选拔机制
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农业、科技、教育、劳动、经贸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选拔工作,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四不唯”的理念和不同行业特点,建立一套门类齐全的选拔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选拔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察在科技推广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业绩,以及辐射带动能力和群众公认程度等。 4.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市场开发机制
大力培育“农”字特色的人才市场。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有形市场实行集中交流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辟无形市场,按照灵活机动、简易实用的原则,开设“乡土人才超市”,实现技术、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
5.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创造农村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人才开发的态势,创新农产品流通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实行奖励激励、待遇激励和选拔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6.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资源投入机制
农业企业人才工作投入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农业企业人才发展的投入,财政投入资金应主要用于组织培训和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等。技能培训的收益又具有内在化和私人化的特点,因此,在经费投入上,政府、企业、社团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承担的责任。因此,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加大各方面支持投入,逐步健全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
7.建立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职业培养机制
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政府、学校及用人单位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运行管理方式,培养一支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带头人;培养一支沟通城乡市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培养一支有较高科技素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员工队伍。培养一支创业型的农村人才队伍。
(三)进行人才一体化培养,提升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与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业需求相对应的是国内流通业的人才储备是“零库存”。迄今为止,国内大中院校尚无一家开设与农产品流通对口的专业。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来看,涉及现代流通业的专业只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高等院校至今尚无专门为培养冷链物流或农产品流通人才而设置的专业,高校培养的现代流通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要发挥学校、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事业。加强在校学生的村官、社倌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输送、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帮助农业企业培养农村带头人;在大专院校内推进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 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 45.
[2]谢福醒.广西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6:29-34.
[3]朱绍源.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36-49.
[4]徐铁鑫.中小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33-38.
[5]刘文竹,江东权.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报,2006.12.
[6]郭祥锋.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9:14-17.
[7]黄安迪.温州新型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20-25.
[8]徐丽艳.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48
[9]周文贵,孙晓琴,杨础.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77-78.
[10]中共蒲江县委组织部.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工程”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J].现代人才,2010.5.
[11]崔凯.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杂谈,人力资源[J].2009.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流失;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是农业人才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可以这样界定,即:人力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适应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符合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且在农产品流通企业规划、经营、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中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做出相应贡献的各类人才。具体包括:农产品流通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基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及销售人才等。
一、浙江新农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浙江新农公司是由浙江省供销社和台州市供销社联合发起,成立于2010年9月的一家非上市股份制企业,是浙江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但新农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农企进城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深入
人才队伍建设依赖于公司经济效益支撑,但目前公司效益不突出,需要政府扶持。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利用校企合作使用了部分学校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申报了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可以利用杭州市的优惠政策,得到每生每月千元左右的补贴。但到了基层,有些部门享受不到政府的扶持。
(二)校园招聘留用率低,社会招聘流动率高
新农总部由台迁杭后,人才队伍扩张性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公司总部外迁余杭后,部分人员流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的流动频繁,人力资源职能隶属的频繁调整,导致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与此同时,公司人力资源薪酬岗位的人员也变动频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进出频繁,其他部门情况更严重。
(三)薪酬制度未完善,待遇较低
新农公司薪酬水平较低,很多岗位的劳动合同工资是参照最低工资签订。公司实习生结束实习时,店长也非常愿意留用部分表现优异的实习生,但是薪酬的差距成了实习生离职的一个主要理由。
(四)公司组织结构经常变动,缺乏人才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公司经营项目的存在调整变动导致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导致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工作未能落实,只能说是勉强完成薪酬发放等刚性工作。另一方面因经营项目变动使得组织结构不稳定,存在因人设岗,一个部门只有一个经理没有兵的现象。缺乏岗位聘任及岗位职责规定。
(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新农公司,业绩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对于新公司也无可厚非。但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不稳定,经常多变,导致员工难以按确定的制度努力工作求发展。于是可能出现某些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员工利用公司漏洞寻租甚至“犯错误”的现象,公司发现后一般低调处理,劝其离职。
二、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起到扶持引导作用
1.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研究和制定扶持农村流通企业人才,包括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人才的优惠政策,凡确定为农村流通企业人才的,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资金借贷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为农村流通企业人才人才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2.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流通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支付给承担人才培训任务的机构。地方政府对参加培训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可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调动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农村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人才培育基金,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和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的奖励等。通过财政保障和激励办法,进一步把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级领导提高对农业企业人才工作的认识、推动农业企业人才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储备机制
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分门别类登记建档,建立起市、县、乡三级人才信息库,并将重点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产品营销精英纳入高层次人才库,实施重点管理。同时建立后备人才库,将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产品销售人员、暂时不够突出但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农民、完成初高中学业未能升学的毕业生等纳入信息库,形成可持续、永续开发的资源优势。
2.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评价体系,着力构建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重在社会与业内认可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从目前流通业的具体情况看,首先要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认证体系,建立流通业人才评价标准。
3.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选拔机制
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农业、科技、教育、劳动、经贸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选拔工作,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四不唯”的理念和不同行业特点,建立一套门类齐全的选拔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选拔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察在科技推广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业绩,以及辐射带动能力和群众公认程度等。 4.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市场开发机制
大力培育“农”字特色的人才市场。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有形市场实行集中交流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辟无形市场,按照灵活机动、简易实用的原则,开设“乡土人才超市”,实现技术、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
5.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创造农村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人才开发的态势,创新农产品流通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实行奖励激励、待遇激励和选拔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6.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资源投入机制
农业企业人才工作投入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农业企业人才发展的投入,财政投入资金应主要用于组织培训和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等。技能培训的收益又具有内在化和私人化的特点,因此,在经费投入上,政府、企业、社团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承担的责任。因此,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加大各方面支持投入,逐步健全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
7.建立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职业培养机制
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农产品流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政府、学校及用人单位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运行管理方式,培养一支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带头人;培养一支沟通城乡市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培养一支有较高科技素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员工队伍。培养一支创业型的农村人才队伍。
(三)进行人才一体化培养,提升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与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业需求相对应的是国内流通业的人才储备是“零库存”。迄今为止,国内大中院校尚无一家开设与农产品流通对口的专业。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来看,涉及现代流通业的专业只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高等院校至今尚无专门为培养冷链物流或农产品流通人才而设置的专业,高校培养的现代流通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要发挥学校、培训机构的主体作用,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事业。加强在校学生的村官、社倌对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的输送、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帮助农业企业培养农村带头人;在大专院校内推进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 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 45.
[2]谢福醒.广西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6:29-34.
[3]朱绍源.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36-49.
[4]徐铁鑫.中小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33-38.
[5]刘文竹,江东权.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院报,2006.12.
[6]郭祥锋.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9:14-17.
[7]黄安迪.温州新型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20-25.
[8]徐丽艳.中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48
[9]周文贵,孙晓琴,杨础.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77-78.
[10]中共蒲江县委组织部.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工程”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J].现代人才,2010.5.
[11]崔凯.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杂谈,人力资源[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