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金融成分参与到农村市场,极大的促进了三农的发展,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要素之一,在三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务院关于专项业务不良贷款不再剥离的政策出台后, 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弱化了对支持三农的小额贷款业务。如何继续发挥农业银行在三农经济发展中的主导重要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其信贷功能和规避因信贷造成的风险问题,是农业银行发展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关键词: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现状;对策
一、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现状研究
1 农业银行近年来运行状况逐渐好转,有能力支持三农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总资产已达116,775.77亿元,各项存款96,220.26亿元,各项贷款56,287.05亿元,资本充足率11.94%,不良贷款率1.55%,全年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目前,农业银行已经步入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农村唯一的一个信息网络与经营网点齐全的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着其在农村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银行的服务三农功能和市场定位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任务。
2 农村金融市场对信贷的需求缺口加大,农业银行支农信贷力度不够。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农业金融市场小额信贷的缺口大约在3万亿元左右。我国有9亿多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需求数量相当大,但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农的贷款额度却非常少,难以满足三农的快速发展需求。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和经营的变化,涉农贷款比重逐年呈降低趋势,目前农业银行的支农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已降至10%左右。促成上述的原因是:因过去农业信贷存在的种种问题,农业银行经过商业化改革以后,基本都不发放贷款给农户,同时,面向农户吸收储蓄存款,使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农村雪上加霜,大量的资金游离在农户与农业之外,农民的资金最终不能服务于三农的生产与发展。
3 农业银行因经营转型使信贷资金偏离农村。农业银行在服从市场规律运作的同时,以寻求经营安全性、经济效益性为目标作为发展方向,将经营重点转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优先的发展战略。一些地区的县市支行信贷管理权限也上交,各支行、营业网点的经营以负债、开展中间业务、清收不良资产贷款为主,对于一些信誉较好的法人客户的信贷投放,需要报上级银行审批后方可放贷,这样一来,使本应为三农服务的农业银行,将资金信贷业务逐渐投入大中型企业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支农信贷资金与业务总量上逐年呈弱化发展趋势。
4 农户个人贷款与扶贫贷款门槛高,准入难。由于金融市场信贷风险较大,特别是面向农村的信贷开展,因影响因素更多,曾经使农业银行背上了很重的不良资产的包袱,使银行对三农的信贷业务的操作非常谨慎。因此,农行针对农户小额贷款项目,在贷款上采取了信贷金额、评级授信、立项、上级行审批准入等很多门槛限制,加大了农户信贷的难度。再者,农行贷款融资渠道较少,缺少诸如农信社小额信用农贷品种,目前农户个人贷款基本都是由农村信用社经营,农行现有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另外,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些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很多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农行对于农村的信息、技术、市场金融服务基本上是空白。由此可知,农行目前的运行机制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
5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较大,是促成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之一。随着农行投入农户小额贷款力度不断加大,相伴而生的贷款风险也随之增加,具体表现在:1)缺乏调查摸底,信息采集困难。随着支农服务的逐步扩大和贷款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农行各网点对农户的摸底调查工作量很大,比如要对每一个小额信贷户逐一去调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确认放贷资格、后期要还贷催收工作等,并且由于农户分散、信息采集量大、人员力量不足等种种原因,以及贷后管理跟不上和信贷资料的不准确,给农户小额贷款留下极大的隐患。2)部分农户信用意识差,还贷观念不强。由于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责任意识与信用意识较差,有时行为不计后果,往往是贷款时是积极主动,一旦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还贷时就不积极不主动。3)自然灾害与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的风险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农民贷款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风险把握难度大,加之农民自身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农民按期还贷,因此也给银行造成贷款风险。
5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金融配套改革措施滞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信贷规模与市场发展的差距,国家很难出台适合不同地区的政策与法规,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较多,使农业银行的支农信贷业务受到冲击。使农业银行的支农信贷业务受到冲击。并且,一些地区依法借贷、依约还贷的意识有待于加强,需要更新观念和提高认识。还有的地区,借改制、破产甩包袱和放纵、包庇企业的欺诈行为,损害银行利益。再者,因金融配套措施滞后,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状况下,支持小额信贷业务同样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农业银行支农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对策
1 农业银行要树立金融服务农村、市场定位农村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与基础,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农村的小额贷款业务与扶贫贷款业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同时农业银行的支农小额贷款业务也会进一步的增加。农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的资金实力,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会构成农业银行的资金压力,从整体运营来看,银行的流动资金还是很宽松的。中国农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强化以“三农”和县域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必将对支持小额贷款业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农行在通过财务重组、剥离不良贷款后,要充分运用好相应的注入资金,在缴足法定保证金、留足备用金后,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小额贷款的业务发展。 2 农业银行要面向三农服务,开展多品种的小额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发展的目标应立足于农村,围绕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为支农提供所需要的金融品种服务。可根据农民小额贷款的需求特点,开发地上作物收获权、存栏牲畜抵押等贷款业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植与养殖大户和个体经济户,可通过评定信誉等级、采取联保贷款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服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实行更多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除流动资金贷款外,可运用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贷款等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3 强化服务功能,加强支农小额贷款的管理。农业银行要将支农服务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可结合地区差异分别授权管理,适当给予基层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完善支农信贷运作流程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支农小额贷款业务建立绿色通道,来适应支农贷款业务“小、频、急”特点的需要。再着,就是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根据支农贷款风险及所预期收益灵活的制定利率,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充分调动经营行发展支农业务的积极性。此外,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农业客户贷款、存款、票据贴现、中间业务、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职能人员积极性。对贷款已经形成不良的,也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实事求是地落实相关责任,使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轻装上阵,增强信贷人员对支农贷款的责任。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信贷客户进行评估和检查,排出退出客户清单,建立支农信贷客户诚信记录,强化贷款责任追究,有效防范经营带来的风险。
4 建立支农小额贷款的信用担保制度。针对支农小额贷款的担保难的问题,农行应依据《中国农业银行信贷业务担保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且经一级分行批准,还可采用多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采用信用担保机构保证担保方式的,经一级分行批准,仅为小企业信贷业务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实缴到位的资本金可适度调低到1000万元;采用抵押担保方式的,抵押物除《办法》明确列出可以抵押的财产外,还可扩展到大中型机具、农副产品(不易保管的除外)、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荒山、荒丘等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
5 引进支农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水平。建立农户的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情况,进行对于风险的水平、风险程度的评估,提出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度,建立风险风险管理工具,量化评估与分析报告等,要依法合规办农村金融,减少乃至杜绝不必要的行政干扰。要尽快开办“三农”商业保险,健全县域信用担保体系,并加强县域发展环境治理,优化县域信用环境,维护县域农行的合法权益,真正建立和谐、互信的银政、银企、银农关系。
6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的清收,借以规避银行贷款风险。1)委托村组干部清收。根据村组干部对清收工作支持力度、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农户中的信誉度,利用村组干部对辖内农户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对额小、面广的散户存量不良贷款,采取"发包"方式,与村干部签订委托清收协议,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按照现金到账金额进行结算并收回不良贷款数额。2)引入社会力量,实施招标清收。充分利用一些外部人员与贷(保)户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利益互惠关系、招投标关系等)进行清收,利用贷户害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受损、工程承包受阻等心理,积极争取其所在组织的支持,对贷(保)户进行施压,促其归还贷款本息。
7要建立支农小额贷款的数据库,完善客户信息管理。要高度重视客户经理、柜面人员的信息收集作用,多渠道搜集客户资料、客户消费偏好、经营特点及其历史交易记录,按照“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原则来整理、集成并有机整合客户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核心的包括账户、交易情况和个人资信在内的完整信息库,并且形成完备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共享制度。要在二级分行以上营销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对客户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分类整理,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分析、客户对银行综合贡献度的评价等,充分地了解客户、发现客户,从而为实施综合营销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常红华 《浅谈农业银行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网 2011年8月2日
作者个人资料
作者姓名: 李民成
工作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职 务:学生
专 业:工商管理
学 历:本科
论文题目:《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研究》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68号
邮政编码:214064
单 位:无锡太湖学院经管系
联 系 人:秦英奎老师
电 话:18261525972;13814070965
关键词: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现状;对策
一、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现状研究
1 农业银行近年来运行状况逐渐好转,有能力支持三农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总资产已达116,775.77亿元,各项存款96,220.26亿元,各项贷款56,287.05亿元,资本充足率11.94%,不良贷款率1.55%,全年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目前,农业银行已经步入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农村唯一的一个信息网络与经营网点齐全的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着其在农村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银行的服务三农功能和市场定位是农业银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任务。
2 农村金融市场对信贷的需求缺口加大,农业银行支农信贷力度不够。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农业金融市场小额信贷的缺口大约在3万亿元左右。我国有9亿多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需求数量相当大,但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农的贷款额度却非常少,难以满足三农的快速发展需求。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和经营的变化,涉农贷款比重逐年呈降低趋势,目前农业银行的支农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已降至10%左右。促成上述的原因是:因过去农业信贷存在的种种问题,农业银行经过商业化改革以后,基本都不发放贷款给农户,同时,面向农户吸收储蓄存款,使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农村雪上加霜,大量的资金游离在农户与农业之外,农民的资金最终不能服务于三农的生产与发展。
3 农业银行因经营转型使信贷资金偏离农村。农业银行在服从市场规律运作的同时,以寻求经营安全性、经济效益性为目标作为发展方向,将经营重点转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优先的发展战略。一些地区的县市支行信贷管理权限也上交,各支行、营业网点的经营以负债、开展中间业务、清收不良资产贷款为主,对于一些信誉较好的法人客户的信贷投放,需要报上级银行审批后方可放贷,这样一来,使本应为三农服务的农业银行,将资金信贷业务逐渐投入大中型企业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支农信贷资金与业务总量上逐年呈弱化发展趋势。
4 农户个人贷款与扶贫贷款门槛高,准入难。由于金融市场信贷风险较大,特别是面向农村的信贷开展,因影响因素更多,曾经使农业银行背上了很重的不良资产的包袱,使银行对三农的信贷业务的操作非常谨慎。因此,农行针对农户小额贷款项目,在贷款上采取了信贷金额、评级授信、立项、上级行审批准入等很多门槛限制,加大了农户信贷的难度。再者,农行贷款融资渠道较少,缺少诸如农信社小额信用农贷品种,目前农户个人贷款基本都是由农村信用社经营,农行现有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另外,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些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很多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农行对于农村的信息、技术、市场金融服务基本上是空白。由此可知,农行目前的运行机制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
5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较大,是促成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之一。随着农行投入农户小额贷款力度不断加大,相伴而生的贷款风险也随之增加,具体表现在:1)缺乏调查摸底,信息采集困难。随着支农服务的逐步扩大和贷款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农行各网点对农户的摸底调查工作量很大,比如要对每一个小额信贷户逐一去调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确认放贷资格、后期要还贷催收工作等,并且由于农户分散、信息采集量大、人员力量不足等种种原因,以及贷后管理跟不上和信贷资料的不准确,给农户小额贷款留下极大的隐患。2)部分农户信用意识差,还贷观念不强。由于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责任意识与信用意识较差,有时行为不计后果,往往是贷款时是积极主动,一旦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还贷时就不积极不主动。3)自然灾害与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的风险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农民贷款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风险把握难度大,加之农民自身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农民按期还贷,因此也给银行造成贷款风险。
5 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金融配套改革措施滞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信贷规模与市场发展的差距,国家很难出台适合不同地区的政策与法规,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较多,使农业银行的支农信贷业务受到冲击。使农业银行的支农信贷业务受到冲击。并且,一些地区依法借贷、依约还贷的意识有待于加强,需要更新观念和提高认识。还有的地区,借改制、破产甩包袱和放纵、包庇企业的欺诈行为,损害银行利益。再者,因金融配套措施滞后,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状况下,支持小额信贷业务同样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农业银行支农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对策
1 农业银行要树立金融服务农村、市场定位农村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与基础,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农村的小额贷款业务与扶贫贷款业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同时农业银行的支农小额贷款业务也会进一步的增加。农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的资金实力,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会构成农业银行的资金压力,从整体运营来看,银行的流动资金还是很宽松的。中国农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强化以“三农”和县域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必将对支持小额贷款业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农行在通过财务重组、剥离不良贷款后,要充分运用好相应的注入资金,在缴足法定保证金、留足备用金后,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小额贷款的业务发展。 2 农业银行要面向三农服务,开展多品种的小额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发展的目标应立足于农村,围绕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为支农提供所需要的金融品种服务。可根据农民小额贷款的需求特点,开发地上作物收获权、存栏牲畜抵押等贷款业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植与养殖大户和个体经济户,可通过评定信誉等级、采取联保贷款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服务。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实行更多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除流动资金贷款外,可运用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贷款等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3 强化服务功能,加强支农小额贷款的管理。农业银行要将支农服务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可结合地区差异分别授权管理,适当给予基层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完善支农信贷运作流程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支农小额贷款业务建立绿色通道,来适应支农贷款业务“小、频、急”特点的需要。再着,就是建立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根据支农贷款风险及所预期收益灵活的制定利率,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充分调动经营行发展支农业务的积极性。此外,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农业客户贷款、存款、票据贴现、中间业务、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职能人员积极性。对贷款已经形成不良的,也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实事求是地落实相关责任,使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轻装上阵,增强信贷人员对支农贷款的责任。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信贷客户进行评估和检查,排出退出客户清单,建立支农信贷客户诚信记录,强化贷款责任追究,有效防范经营带来的风险。
4 建立支农小额贷款的信用担保制度。针对支农小额贷款的担保难的问题,农行应依据《中国农业银行信贷业务担保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且经一级分行批准,还可采用多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采用信用担保机构保证担保方式的,经一级分行批准,仅为小企业信贷业务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实缴到位的资本金可适度调低到1000万元;采用抵押担保方式的,抵押物除《办法》明确列出可以抵押的财产外,还可扩展到大中型机具、农副产品(不易保管的除外)、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荒山、荒丘等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抵押。
5 引进支农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水平。建立农户的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情况,进行对于风险的水平、风险程度的评估,提出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度,建立风险风险管理工具,量化评估与分析报告等,要依法合规办农村金融,减少乃至杜绝不必要的行政干扰。要尽快开办“三农”商业保险,健全县域信用担保体系,并加强县域发展环境治理,优化县域信用环境,维护县域农行的合法权益,真正建立和谐、互信的银政、银企、银农关系。
6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的清收,借以规避银行贷款风险。1)委托村组干部清收。根据村组干部对清收工作支持力度、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农户中的信誉度,利用村组干部对辖内农户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对额小、面广的散户存量不良贷款,采取"发包"方式,与村干部签订委托清收协议,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按照现金到账金额进行结算并收回不良贷款数额。2)引入社会力量,实施招标清收。充分利用一些外部人员与贷(保)户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利益互惠关系、招投标关系等)进行清收,利用贷户害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受损、工程承包受阻等心理,积极争取其所在组织的支持,对贷(保)户进行施压,促其归还贷款本息。
7要建立支农小额贷款的数据库,完善客户信息管理。要高度重视客户经理、柜面人员的信息收集作用,多渠道搜集客户资料、客户消费偏好、经营特点及其历史交易记录,按照“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原则来整理、集成并有机整合客户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核心的包括账户、交易情况和个人资信在内的完整信息库,并且形成完备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共享制度。要在二级分行以上营销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对客户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分类整理,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分析、客户对银行综合贡献度的评价等,充分地了解客户、发现客户,从而为实施综合营销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常红华 《浅谈农业银行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网 2011年8月2日
作者个人资料
作者姓名: 李民成
工作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职 务:学生
专 业:工商管理
学 历:本科
论文题目:《农业银行支农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研究》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68号
邮政编码:214064
单 位:无锡太湖学院经管系
联 系 人:秦英奎老师
电 话:18261525972;1381407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