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职业院校在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时,应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技能与应用,以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目前职业院校普遍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下作者根据近年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入手,谈一谈初步的教学改革思路。
1 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区、专业、经费、设施、学生基础等差异造成了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难易度。其次,许多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Office操作、网络技术等方面,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使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毕业后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再次,受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总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是超负荷地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
2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2.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基础与特点因材施教,在上机实际操作的案例设计划分多个层次,以便学生选择相应层次的题目,同时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辅导基础差的同学,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新技术和新软件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应时刻站在本学科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有选择的加入相关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并且根据专业特点,加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文秘专业需要加强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培养;会计专业注重Excel数据处理相关软件的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则需要提高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应用的能力等等。
2.2 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
教师应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既是指导者、激励者,也是组织者,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手段
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采用笔试+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把课堂提问、上机作业、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1]。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应不断地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需求,接受新的技术。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了解计算机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和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使其获得信息时代所必备的技能。为了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
总而言之,我们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体现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成江龙.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80-82.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职业院校在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时,应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技能与应用,以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目前职业院校普遍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下作者根据近年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入手,谈一谈初步的教学改革思路。
1 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区、专业、经费、设施、学生基础等差异造成了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难易度。其次,许多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Office操作、网络技术等方面,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使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毕业后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再次,受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总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是超负荷地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
2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2.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基础与特点因材施教,在上机实际操作的案例设计划分多个层次,以便学生选择相应层次的题目,同时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辅导基础差的同学,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新技术和新软件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应时刻站在本学科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有选择的加入相关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并且根据专业特点,加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文秘专业需要加强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培养;会计专业注重Excel数据处理相关软件的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则需要提高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应用的能力等等。
2.2 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
教师应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既是指导者、激励者,也是组织者,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手段
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采用笔试+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把课堂提问、上机作业、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1]。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应不断地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需求,接受新的技术。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了解计算机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和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使其获得信息时代所必备的技能。为了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
总而言之,我们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体现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成江龙.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