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寒地文化的绥棱黑陶创新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研绥棱黑陶技艺的发展现状及制作流程,探索绥棱黑陶创新设计趋向。运用文化探析与CMF设计方法,传达寒地文化内涵与意蕴,并开展创新设计探索。利用对色彩、材料、工艺的设计转译手段,突破传统技艺的不足与限制,并以案例的形式验证其可行性,为绥棱黑陶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Mo-Si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很多优质性能,其主要包括Mo3Si,Mo5Si3,MoSi2。将Mo-Si金属间化合物与陶瓷材料相复合制备Mo-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Mo-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磨损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本文阐述了Mo-Si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制备工艺、显微结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文言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沿着“层进式”教学路径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为他们深入持久地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漆陶工艺是漆艺与陶艺跨界合作的产物。其充分发挥了陶在塑形、漆在装饰方面的优势,使陶胎漆器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在当下备受推崇。漆陶这一称谓应是现代提出的,但追溯其源头可谓历史悠久。探究我国漆陶工艺的发展,可以发现其表现出间断性特征,集中出现在新石器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明清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本文将这三个时期漆陶工艺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梳理现代漆陶工艺出现的历史渊源。
现代教学设计强调多学科的融合,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积极利用多重感官接受知识和技能,顺利建立认知过程,并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和应用。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深度结合具身认知的教学设计流程,可为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瓷的一个特殊品种,被认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学界普遍认为唐三彩与早期伊斯兰陶器之间可能产生了某种技术交流,在唐三彩的直接影响下,北非出现了“埃及三彩”。但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很难找到可以支撑这个观点的有力证据,这种推论应当重新审视。与唐三彩相比,“埃及三彩”受长沙窑的影响可能更大。
壁流式蜂窝陶瓷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工业高温含尘烟气净化。本文设计了一套高温含尘烟气发生装置、过滤性能和反吹洗再生性能测试装置,研究了烟气参数和顶膜对壁流式蜂窝陶瓷在高温环境下的过滤性能和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气体流速增大,过滤压力呈线性增加,当流速为1.88 cm/s时,涂膜后过滤压力为437 Pa,比未涂膜过滤压力的375 Pa高16.8%;随温度增大过滤压力增大,从20℃上升至432℃,压降从470 Pa升高到1080 Pa,且温度越高增长速率越快;未涂膜壁流式蜂窝陶瓷随着过
为研究BAS玻璃粉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致密化的影响,以BAS玻璃粉作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致密化氮化硅陶瓷。介绍了在1100℃、1250℃、1400℃、1500℃温度下热处理10 h的四种BAS玻璃粉作为烧结助剂。通过XRD分析不同温度热处理后BAS微晶玻璃的相系转变,检测氮化硅陶瓷样品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硬度和断裂韧性。结果显示:在1400℃热处理10 h后,BAS玻璃粉相系转变程度最大,单斜相钡长石含量最高,无压烧结成型的氮化硅陶瓷样品力学性能最优良。氮化硅陶瓷样品的体积密度为3.27
釉色美是陶瓷特有的美,是陶瓷的根本。借助釉色的随机性、偶然性、窑变性以及釉肌理的独特效果,可以创作出奇妙而有特色的陶瓷艺术品。本文主要论述陶瓷肌理、青瓷釉肌理及应用的知识,重点归纳分析了胎釉化学组成对青瓷釉色的影响。青瓷釉肌理与坯釉工艺的关系,以及现代青瓷艺术装饰创新的一些方法和成果。希望本文对当今年青的陶瓷工作者和陶艺家有启迪和助力作用。
期刊
通过研究参数化设计在陶瓷造型中的应用,提出参数化设计的特点和优势,探究陶瓷造型设计新的方法和策略,为陶瓷造型的发展与多样性提供新的驱动力。结合参数化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参数化造型的逻辑建构过程,并结合设计案例,论证其可行性及相关结论。基于grasshopper的陶瓷造型参数化设计,不仅是形式美的创新,更是设计方法的创新,为陶瓷造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