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关键词,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拥有扎实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铺垫,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尤其重要。所以说,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所提的“语文素养”,从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端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而课堂教学应当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造就出具有个性的思想品格和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尝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唤醒内在情感,培养个性品格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从外显的情感内蕴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味文本情感的熏陶,培养出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品格。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在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积极作用,学生只是泛泛地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对课标中的感情主线把握不准。如果在课堂上得不到有效的阅读训练和得法的指导,没能及时点燃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火花,就不能够敏锐、形象地感知文中的活动、品质。要想获得真正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已经具备的内在情感积淀,才能与文本,与文中角色,与作者的情感相通。教师应把学生的内在情感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加以引导、唤醒,进一步升华情感,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把握课文的情感主线,找准体验的切入点,尝试以恰当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教师可紧扣“依依惜别”一词,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先谈一谈对“离别”的情感感悟,使学生未闻其事,先感其情;未读其文,先感其意。当学生的内在情感被激发和唤醒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李孟送别的情境之中,在入情入境后感悟李孟之间的情谊,与之产生共鸣。“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做”,好的课堂应该使学生陶醉,情感态度得以升华。
  二、积累语言语用,发展语感能力
  新课标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说“語感”是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人与人的交流主要靠的是语感,它体现在当学生与别人交谈时,能快速地、准确地把握语言交流的重点,感知对方的情感指向,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书面表达主要靠的也是语感,它体现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准确捕捉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感,习作时,能做到通过字词句的运用,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一篇完整而连贯,有中心的文章。“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内在知识的积累与输出的能力。教师应当把“发展语感”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语文运用的能力是一线教师进行语感教学的前提。
  如何利用课堂作为主阵地进行语感培养?首先是要养成大量阅读的习惯,重要的文章不但要求学生读充分,理解其含义,还要会背诵,体味其情感。要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感悟,关注语言的内涵和语用的特征,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典范式课文时,我主张学生对精彩段落潜心揣摩,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文章的感情方向、节奏,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不同的句式,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把作者的情趣意旨表现出来。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的《草原》一文时,我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自由朗读课文,对于自己喜欢或者欣赏的段落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可以体会文中的词句,也可以是写法,还可以是感情。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自己的体会领悟,深情地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这样自主式的阅读和揣摩,既领会了文中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也懂得了作家从上到下的写作顺序,领略了老舍先生长短句的语言之美,这不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吗?由感到悟,既积淀了语言文字,又积累了语用知识。课堂上如此长久的教学体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言语积累了,语言修养提升了,语感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另外,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联系生活。这要求学生能够经历和总结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自然风光中的人文经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经验等。没有这些体验,“语感培养”就是空有口号,没有实质的能力积蓄,是缺乏生命特性和表现张力的。学生应该拥有两项权利,一个是玩的权利,另一个是问的权利,而玩的权利就是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素材,而问的权利则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语感生成的重要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通过课堂中营造的有关表象,唤起相关的联想,从文本里面的关键词句中体味课本内容所构成的情景,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雨后》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雨后迷人的景象,带领孩子们体验朗读,感受雨后清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雨后的变化,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境中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变得容易多了。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在雨后玩过水吗?你能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吗?”孩子们喜欢这样饱满的文本,他们用各种语调动情地朗读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真正把自己和文本中的小哥哥和小妹妹融为一体,从他们快乐的语气、灵动的眼神,我也感觉课文变得更加有生命力了。
  三、引导弹性阅读,造就创新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就应该是不停转变的。以前我们提倡课堂要“预设”,教师预设问题、预设学生的活动,而现在我们应该向简单的“预设”告别,面对动态的课堂、灵动的学生、机动的生成,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如何生成新思维”的问题。教师要用开放性的课程整合的眼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处理阅读教学。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位教师对《江雪》中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的精妙处理。当学生问:“这么寒冷的天气,江水已经冰冻三尺,很难钓到鱼,为什么作者还在钓鱼?”教师没有解答,却是面带疑惑,反问道:“你们觉得柳宗元真在钓鱼吗?”经过讨论,有学生说:“他在欣赏冬天独特的风景,尽享天地之间的幽静。”教师回答:“诗人就是这样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呀!”有的说:“噢,我明白了,我在这首诗中感觉到他非常孤独,因为全诗四个句子的开头一字连起来,正巧是‘千万孤独’”。这样的解读多么独到,引来一片掌声。还有的说:“他不光是在钓鱼,他也是在呼唤春天。有句话说得好: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教师激动地夸道:“你们一定是柳宗元的知音啊。从作者的感情角度读,读出了他的孤独;从冬天的景象读,读到了画面的广阔与幽静;从自己的感悟读,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想法,读出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可见,这位教师驾驭课堂的策略是精妙的,利用一个问题弹性引导,不拖沓反复,也不直接告知答案,反而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阅读时的困惑,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效果。
  弹性阅读还表现在“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外资源”。教师活用教材,学生活学教材,引领学生开展课内延伸阅读。语文教材是前后相关联的,一册书中有相应的词句文段,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也是相通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进行有机地连接,不仅能得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且对加强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积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融会贯通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课内延伸阅读是有限的、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培养学生弹性阅读的习惯,将课内延伸与课外延伸相结合,打开阅读的新思维,才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现在每所学校都积极打造书香校园,五花八门的书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如果在这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好适当的导读线路图,便于有计划地实施延伸阅读,就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例如学习教材中《蝉和狐狸》寓言故事时,课堂上的阅读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便趁热打铁引领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学习教材中《雨后》这样的儿童诗时,引领学生了解名家阅读名著,阅读更多适合这个年龄层次孩子们阅读的散文《小巴掌童话》《花蕊里的歌声》等。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引领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主动去阅读《呼兰河传》,从点到面拓展学生的视野。践行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课堂上对于教材的弹性引导,课堂外对于阅读的弹性引领,力求从“质”和“量”两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阅读的思维有创新,更有活力。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作为一个引渡人,只有切实抓住课堂,进行文字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真正的语文素养,做到“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大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其他文献
她是一位普通的女儿、妻子和母亲,但因为喜爱读书让家人觉得格外美丽动人;她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因为喜爱读书又显得与众不同;她是一位行走在读书路上的教育人,由于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让她可以走得更远。本期书香人物——刘晓慧,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阅读故事。  阅读:悄悄播下的一粒种子  刘晓慧从小就喜爱读书。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根本没有额外的零花钱给她买书读。但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刘晓慧的目
阅读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儿时的阅读,虽然乏善可陈,却依旧塑造了童年最美的时光。教书后,课堂上师生共读儿童文学经典,课后自己攻读教育教学名著,阅读的视野不断开阔,阅读也就成了生活的主要方式。  阅读给予人安静的力量。我是一个内心狂躁的人,通过静心阅读,我变得内心宁静,努力追求淡泊的人生姿态。  阅读给予人成长的力量。我是一个教学水平不高的人,读卢梭的《爱弥儿》,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顺其自然”的教育;读
F-86“佩刀”系列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设计的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用于争夺制空权和轰炸任务。原型机于1947年10月1日首飞,首批生产的A型在两年后入役。先后参加过朝鲜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美海军陆战队基地,士兵正在学习诸如跟踪、伪装、地形和射击等狙击手技能。图中的学员在射击M40A5 7.62毫米狙击步枪。M40A5是M40A3的最新改进型,增设了枪口
一稿不能多投,这在解放之前的旧中国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有谁敢于一稿两投,一经发现,有关期刊或报纸就“曝光”示众,这是毫不含糊的。但是在今天,不仅一稿两投未能制止,而且
<正> 《高校理论战线》杂志首次评选的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于1993年5月29日在国家教委逸仙堂隆重举行。本刊读者、作者代表,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的专家,首都部分高校学报的代表出席了颁奖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教育报的同志也到会祝贺。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朱开轩同志,本刊顾问何东昌同志、张文松同志向获优秀论文荣誉奖、优秀论文奖的作
1.英文摘要应包括作者创造性研究的体系,所用的方法或技术,本工作所得到的实质性结论(重要数据,理论或结论,应用等)及必要的图表和参考文献。2.英文摘要只限1页,文字须通顺,
1990年7月15日至21日,全国高校物价教学研究会第九次年会在北京市密云县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近90名教授、副教授和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同
本文阐述了人机工程学对军用车辆设计的重要意义,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提出了目前军用车辆设计中应当予以考量的人机工程学要素。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e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