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提升,“生活语文”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其实就是一条路,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是有语文点的,设计活动要凸显语文核心。同样,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也是综合多种能力,多元化的学习。
关键词:活动·探究;综合学习;语文实践
曾记得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不久,写过《语文不能只有工具性》这样的论文。那时的初中语文课本是按不同的文体来安排单元内容,记忆犹新的是八年级的说明文单元,学生一下子学习了四五篇说明文,有平实性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文艺性的说明文《晋祠》……学生兴趣低下,因为作业本上的题目设计就是关乎说明文中五个知识点(即考点),枯燥得很,感觉总在突出理论上的工具性。我作为年轻教师,大胆设计了一堂实地考察课,了解当地颇有明朝风的建筑物“陈虞之纪念馆”,教孩子写了一篇以导游的身份如何介绍给游客的解说词。我以这样的形式上了一堂课,学生的兴致明显提高,感觉是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叫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
一、生活语文应运而生
我对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一直有极大的兴致。
课改一直在进行,后来有段时间大家在探讨语文到底姓什么,然后变成了姓“文”。学生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从李白的诗文里走来》《你的名字叫苏轼》等作文,一看题目便知,就李白的诗论李白,就苏轼的文章论苏轼。所以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支离破碎,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整体提升;(2)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形成;(3)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与现代语文生活没有形成勾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恰恰可以改善这种现状。而纵观我们新课改下的统编初中语文课程六册里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也是一目了然的,我们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梳理一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语文”专题,七上有《少年正是读书时》和《语文部落》,七下有《我的语文生活》,八下有《古诗苑漫步》,九上《走进小说天地》。另一类是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专题,七上有《有朋自远方来》,七下有《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八上有《人无信不立》《我們的互联网时代》《身边的文化遗产》,八下《倡导低碳生活》和《以和为贵》,九上有《君子自强不息》,九下有《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从这里看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所占的比率已经大大超过那种纯语文的学习。所以只有当语文回归到真实生活的世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有所提升。“生活语文”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其实就是一条路径。设置“活动探究”单元,有利于改变过于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课文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活动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生活语文得以应运而生。
二、生活语文也要语文点
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是有语文点的,教师只需把这些语文因子用好,设计活动要凸显语文核心。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教师通过制作文化遗产的资料卡、撰写修改申请报告等实用性活动,体现语文核心。上次听了胡航老师的《有朋自远方来》,则是借助评价量表进行交学友的自我介绍,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
七下的“天下国家”专题有“如何讲故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有“讨论中如何发言”“如何制作校园海报”;“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有“如何调查访问”“如何写作广告词”……以及八上第一单元,就是关于“新闻”方面的文体知识到新闻采编、写新闻的系列化活动·探究。其中任务三的第2项,自选任务中关于“新闻特写”这一项的完成中就明确指出要求: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地展现新闻现场。这“生动”二字正是对学生实践活动中要有“语文性”的要求。
三、生活语文必然多元化
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也是综合多种能力,多元化的学习。
比如,例一:八上的第六单元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其中包括:(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3)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等系列活动。这次活动需要孩子们的组织分配、评价筛选、考察实干、搜索整合、写作听说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例二:九下第五单元关于“戏剧”的活动探究,应该是初中段里最为经典的一次学习,包含:(1)阅读与思考;(2)准备与排练;(3)演出与评议。要求学生学中用,用中学。要有听说读写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审美意识、舞台表演能力、导演能力……
学生必须综合调动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积极应对,必须在亲历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默会的素养牵拉显性知识,用高阶的思维牵拉低阶能力,甚至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来解决问题。
1.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
2.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
3.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八上《教师参考用书·活动探究单元概述》里提到,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思考,调整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所以最终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我们是引导者。当然我们的教学设计会决定学生学习的高度,所以我们要常常总结对它的科学认识。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活动·探究;综合学习;语文实践
曾记得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不久,写过《语文不能只有工具性》这样的论文。那时的初中语文课本是按不同的文体来安排单元内容,记忆犹新的是八年级的说明文单元,学生一下子学习了四五篇说明文,有平实性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文艺性的说明文《晋祠》……学生兴趣低下,因为作业本上的题目设计就是关乎说明文中五个知识点(即考点),枯燥得很,感觉总在突出理论上的工具性。我作为年轻教师,大胆设计了一堂实地考察课,了解当地颇有明朝风的建筑物“陈虞之纪念馆”,教孩子写了一篇以导游的身份如何介绍给游客的解说词。我以这样的形式上了一堂课,学生的兴致明显提高,感觉是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叫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
一、生活语文应运而生
我对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一直有极大的兴致。
课改一直在进行,后来有段时间大家在探讨语文到底姓什么,然后变成了姓“文”。学生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从李白的诗文里走来》《你的名字叫苏轼》等作文,一看题目便知,就李白的诗论李白,就苏轼的文章论苏轼。所以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支离破碎,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整体提升;(2)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形成;(3)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与现代语文生活没有形成勾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恰恰可以改善这种现状。而纵观我们新课改下的统编初中语文课程六册里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也是一目了然的,我们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梳理一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语文”专题,七上有《少年正是读书时》和《语文部落》,七下有《我的语文生活》,八下有《古诗苑漫步》,九上《走进小说天地》。另一类是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专题,七上有《有朋自远方来》,七下有《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八上有《人无信不立》《我們的互联网时代》《身边的文化遗产》,八下《倡导低碳生活》和《以和为贵》,九上有《君子自强不息》,九下有《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从这里看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所占的比率已经大大超过那种纯语文的学习。所以只有当语文回归到真实生活的世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有所提升。“生活语文”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其实就是一条路径。设置“活动探究”单元,有利于改变过于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课文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活动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生活语文得以应运而生。
二、生活语文也要语文点
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是有语文点的,教师只需把这些语文因子用好,设计活动要凸显语文核心。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教师通过制作文化遗产的资料卡、撰写修改申请报告等实用性活动,体现语文核心。上次听了胡航老师的《有朋自远方来》,则是借助评价量表进行交学友的自我介绍,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
七下的“天下国家”专题有“如何讲故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专题有“讨论中如何发言”“如何制作校园海报”;“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有“如何调查访问”“如何写作广告词”……以及八上第一单元,就是关于“新闻”方面的文体知识到新闻采编、写新闻的系列化活动·探究。其中任务三的第2项,自选任务中关于“新闻特写”这一项的完成中就明确指出要求: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地展现新闻现场。这“生动”二字正是对学生实践活动中要有“语文性”的要求。
三、生活语文必然多元化
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也是综合多种能力,多元化的学习。
比如,例一:八上的第六单元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其中包括:(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3)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等系列活动。这次活动需要孩子们的组织分配、评价筛选、考察实干、搜索整合、写作听说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例二:九下第五单元关于“戏剧”的活动探究,应该是初中段里最为经典的一次学习,包含:(1)阅读与思考;(2)准备与排练;(3)演出与评议。要求学生学中用,用中学。要有听说读写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审美意识、舞台表演能力、导演能力……
学生必须综合调动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积极应对,必须在亲历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默会的素养牵拉显性知识,用高阶的思维牵拉低阶能力,甚至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来解决问题。
1.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
2.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
3.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八上《教师参考用书·活动探究单元概述》里提到,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思考,调整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所以最终活动探究与综合学习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我们是引导者。当然我们的教学设计会决定学生学习的高度,所以我们要常常总结对它的科学认识。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