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资产上千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近十年来,他无论到哪里谈生意,车里都会载着患病的母亲。带着母亲谈生意,这样的情景在生意场上闻所未闻。因为孝心大爱,他顺理成章地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誉为“最美的中国人”。
“钢老板”帶上病母谈生意
今年38岁的张强是天津、河北两家钢铁贸易公司的总经理,身家数千万。在生意圈里,熟知张强的人都知道,无论到哪里谈生意,他的车里都会载着患小脑萎缩年逾古稀的母亲。问及张强成功的原因,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我能有今天,娘是我的贵人!”
张强是河北省青县金牛镇打虎庄人,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从张强出生那天起,母亲李守兰便对他呵护备至,到哪里都要背着他,吃饭也是嘴对嘴地喂他。两岁时,张强患了急性肺炎,母亲急得几夜都没睡着。眼看张强没了气息,亲戚邻居都说:“这孩子保不住了,还是把他包起来扔到村后土岗子上吧。”可李守兰就是不肯,一个人背着儿子跑了几十里路到县城求医。她跪在医生面前,哀求人家救救她儿子。一个姓刘的医生给张强输了几天液,硬生生地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儿子失而复得,李守兰对张强更是视若珍宝。儿子饿了,她用被窝焐热的菜饼子喂他。怕儿子一个人在家孤单,她把邻居的小孩背到家里陪张强玩耍。李守兰身高不到1.60米,且营养不良,但她那瘦弱的脊背,却是少年张强眼中的“高山”。
张强的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和两个姐姐度日,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张强清楚地记得,每天晚饭后,母亲背着他到生产队记工分,母亲干的活和男人一样多,比男人还累,还得过县里发的“模范劳动妇女”奖状,却只能拿到男人一半的工分。目不识丁的母亲温良谦和,从来不争不抢,像一本无字的书,让张强读懂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1992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张强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上大学或接班当工人,而是一门心思折腾生意。母亲没有阻拦张强,反而鼓励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娘觉得你行,好好干!”后来,张强卖过汽水、弹过棉花、学过裁剪,却干一行赔一行,连本钱都没捞回来。1995年下半年,他筹集了几万元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加油站,可是不到半年又关门了,借来的钱也打了水漂。
身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张强灰溜溜地回到了家里。村里人嘲笑他,又急又羞的他经受不住打击,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母亲默默地陪着他,给他煎药、喂饭。看到张强情绪不佳,母亲心疼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李守兰没文化,讲不出大道理,只是劝慰儿子:“强啊,别太难过,再不济有娘跟着你,有娘吃的,你就饿不着!”听了这话,张强忍不住抱着母亲痛哭。哭过之后,他心里好受多了。母亲给他拭着泪说:“咱还得起来干活,娘觉得做生意就像老太太纫针,今年纫不上,明年纫不上,早晚有纫上的那一天,等咱纫上了,就苦尽甘来了。”母亲的话让张强心里亮堂了许多,他觉得不能再让母亲操心了,还得接着做生意,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在熟人的介绍下,张强进入青县一家钢厂跑业务,一跑就是五六年。起初,他买不起手机,也没有车,但他能吃苦。凭着实诚和勤奋,他在这个行业慢慢站稳了脚跟。跑业务那几年,不论张强回家多晚,母亲都会站在村头的大树下,打着手电等他回来。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一个朋友跟着张强一起回家。还没到村口,张强见远处有亮光,就对朋友说:“那是我娘在等我回家呢!”朋友半信半疑,走近了,果然听到一个老人的呼唤:“强啊,你可回来了!”看到这种情景,张强的朋友感动得落了泪,对张强说:“有个老娘在家惦记,真好啊!”
为了不让母亲过于担心,张强每天都尽量早回家,晚上有应酬也尽量推掉。孰料,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李守兰患了小脑萎缩,症状越来越严重,走路摇摇晃晃,糊涂起来爱骂人,一旦病症发作,她只认张强这个儿子。此时,张强已经开了一家钢材贸易公司,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待在家里照顾母亲会耽误很多事情。于是,他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跑业务时把母亲带上。带着母亲谈生意,这在生意圈里闻所未闻,张强心里也不安,怕给客户添麻烦。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却成了他生意上的“福星”。
孝心让他财源滚滚
2003年4月中旬,张强第一次带着母亲到清苑县谈生意,业务方王老板看到张强从车里搀出一位驼背老太太,甚为诧异。张强不好意思地对王老板说:“这是我娘,患病后有些糊涂,身边的人只认我,我怕别人照顾不好她,就带了过来,希望你多包涵!”王老板连忙客气地说:“没关系,你别多虑!”随后,他从张强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确信这位生意伙伴并不是把老娘拉过来当“道具”,一举一动都是情之所至。两人谈判时,张强一侧头看到母亲嘴角流出了口水,赶紧对王老板说:“不好意思,我先给我娘擦一下嘴。”然后掏出纸巾,细心地给母亲擦去嘴角的口水。
眼前这一幕感染了王老板,他动情地说:“张强兄弟,家有老人是块宝,娘能让你站得更稳,行得更正,是你真正的福星啊!”接着,他爽快地和张强签了合作协议。此后,张强和这位王老板除了业务交往不断,生活上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随后几年,张强带着病母东奔西走,有母亲在身边,他谈生意出奇顺利。母亲不犯病清醒时,总会一遍遍地问:“强啊,你到哪儿都带着娘,不嫌娘给你丢人啊?”张强连忙说:“娘,你咋这样说呢,我能成事,你就是我的贵人,你在车上,我的车就稳!”
十年来,张强带着母亲游走商场。奇怪的是,由于母亲的出现,原来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谈判桌上少了许多刀光剑影,多了些其乐融融。每次谈生意,合作伙伴一见到张强和他的母亲,通常都会把生意晾在一边,先陪老人唠嗑。朋友们都跟张强一样,称呼他的母亲叫“娘”或者“老娘”。而这样的称呼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2005年秋天,张强谈妥了一笔生意,他摆下酒席和合作伙伴们庆贺。朋友们纷纷上前给张强敬酒,当时气氛热烈。这时,坐在旁边的李守兰看到那么多人围住了儿子,突然犯起了糊涂,以为这些人要和儿子打架,急得她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拉住儿子,一边冲着敬酒的人大喊:“不准你们欺负我儿子!”大家知道老人误会了,谁也没恼,而是笑呵呵地和张强一起安抚老人。张强揉着母亲的肩膀说:“娘,你看,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你的儿啊!”打那以后,朋友们见到张强的母亲,都会亲热地喊“老娘”。 让张强更加感慨的是,十年来,数不清的谈判、饭局,他没有因为带着母亲谈崩过一次生意。不管多有钱的朋友,所有的第一杯酒、第一杯茶都会敬给母亲。
一个朋友对张强说:“张哥,不孝的人不敢跟你坐一块儿,你知道大家为什么愿意跟你做业务吗?因为你是孝子,我们信任你的人品。自从认识你后,我经常提醒自己多回去看看母亲,实在没时间,也得给母亲打个电话。”
多年来,张强载着母亲走南闯北,从没觉得辛苦。细心的他,每次都会带上母亲换洗的衣服,爱吃的“零嘴儿”——小面包和蛋黄派,甚至为母亲准备好尿不湿。谈业务时,他会不时地留意母亲的需求:冷不冷、渴不渴、去不去厕所。饭桌上,吃着饭谈着生意,他还不自觉地用眼角余光看着母亲吃得是否顺口。
有一次,张强在饭桌上和朋友们谈得热烈,一扭头,看到母亲用手掏着嗓子眼,一副难受的样子,他赶忙走到母亲身边,轻声问:“娘,您哪儿不舒服?”母亲指指盘子,又指指嗓子。张强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爱吃鱼,一定是被鱼刺卡着喉咙了。他急忙让服务员端来食醋,让母亲喝下,然后又让母亲吃了一口馒头,这才把鱼刺咽下去。见母亲没事了,他长舒了一口气,愧疚地对母亲说:“娘,都怪儿不细心,你别生气啊!”看着张强为母亲忙前忙后,还像哄小孩似的跟娘认错,朋友们都感动得眼睛发潮。
在家里,张强把母亲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天冷了,他给家里的马桶套上座垫。晚上母亲起夜,只要一听到动静,张强马上就能醒,扶着母亲解完手再回房间睡觉。只要母亲有一点儿不舒服,他就会马上带母亲去看病。张强经常说,什么都能等,就是孝亲不能等。母亲一直念叨着要去看看“泰山奶奶”。2008年春天,百忙之中,张强带着母亲去登泰山。母亲头晕坐不了缆车,张强就从中天门开始背着母亲往南天门、玉皇顶爬,两个姐姐在左右两边扶着,3900多个台阶,一家人齐心合力帮母亲圆了心愿。
好老板带动员工感恩父母
张强能遂心尽孝,并把事业做大做强,还得感谢他的妻子红梅。张强最潦倒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红梅。红梅出身中医世家,家境优裕。起初,家人并不看好张强,但红梅却认定了他,然后说服家人,和张强走到了一起。两人的定情信物是一只仅80元的电子表,但红梅并不觉得寒酸。
结婚后,红梅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里里外外一把手,她的通情达理赢得了乡亲们的夸赞。自从婆婆患上小脑萎缩症后,她更是不辞辛苦,帮着丈夫把婆婆照顾得周到細致。
2004年夏天,婆婆在沧州中医院做手术,红梅和丈夫一起在病房打地铺伺候婆婆。她给婆婆喂饭、擦身子、按摩、拿药,忙得脚不沾地。起初,同室的一位病友以为红梅是老人的女儿,当得知红梅是老人的儿媳后,病友感动得直掉泪,说:“咋看红梅也不像老人的儿媳妇,因为红梅看婆婆的眼神,以及老人看她的眼神,分明是闺女看娘、娘看闺女的眼神啊!”
虽然丈夫事业日渐红火,但红梅最有成就感的还是两个儿子的懂事。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看着爸爸妈妈对奶奶的孝心,两个孩子从小就知道心疼奶奶,照顾奶奶。有一次,张强带着妻儿、母亲外出,中途在一家饭店吃饭。饭桌上,5岁的大儿子和3岁的小儿子争着给奶奶喂饭,小儿子个子低,他站在椅子上,让哥哥端着盘子,自己夹菜给奶奶吃。小儿子怕汤太热烫着奶奶,学着妈妈的样子吹一吹,觉得差不多了再送到奶奶嘴边。奶奶则像个孩子似的,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孙子喂一口,她吃一口。大孙子看到奶奶嘴边有个米粒,还拿纸巾给奶奶擦掉,嘴里还说着:“奶奶乖,擦擦嘴!”看到眼前的一幕,张强和妻子对视一眼,笑了。这个情景把饭店女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女老板拭着眼泪说:“好多年没看到过这么感人的情景了,这两个孩子太难得了!”结账时,女老板说什么也不收张强的钱,说这顿饭是她孝敬老人的。
除了奉母至孝外,张强还把孝道纳入自己的企业文化。他的名片上醒目地印着企业宗旨:先做人,后做事。他对员工的要求是“三心”:即孝心、爱心、责任心。张强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些人以忙为借口,顾不上父母、家庭。他公司里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张强给大家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如果母亲还可以再活30年,如果我们依然可以半年回家看她一次,我们这一生,母亲这一生,就只有60次见面机会了!”平时,张强经常对公司的员工念叨:“你们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没有时间也得挤时间回趟家,干事业和照顾父母并不冲突。”
张强最看不得那些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的人。有一次,他在公司巡查时,发现一个男员工接了个电话,刚说了不到几句,便在电话里吼起来:“老妈,你别来烦我好不好?我一个月就这么点钱够干啥,你也不替我想想!”张强一听那个员工在电话里对母亲不耐烦的口气,就十分生气。后来,他了解到那位员工在家是老小,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干工作有些娇气不说,工资到手后,不到半个月就花个精光。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又没有固定收入,向他要钱买点药,他很少给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强毫不犹豫地把那个员工辞退了。那个员工不清楚被辞退的原因,张强就对他说:“什么时候你懂得孝敬父母了,我再收留你!”
三个月后的一天,张强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来人正是此前被辞退的那个男青年,男青年后面还跟着一位老太太。张强赶紧把老人迎进来,让她坐在沙发上,然后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老人说明来意,并恳求张强能再次收留她的儿子,还说她儿子被辞退后,经过反思,对父母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老人说:“儿子的错其实是父母的错,只怪我和他爸平时太宠他了,我还想让他在你手下干,在你这样有孝心的老板手下做事,我心里踏实!”张强爽快地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再次收留了那个男青年。在公司员工眼里,张强是领导,是兄长,也是老师。除了孝敬老人,他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十年来向社会捐出的善款有近百万元。
因为张强的孝心大爱,他顺理成章地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央视誉为“最美的中国人”。张强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他说:“如果我的孝心能带动大家多去关心自己的父母,那将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编辑:刘波〕
“钢老板”帶上病母谈生意
今年38岁的张强是天津、河北两家钢铁贸易公司的总经理,身家数千万。在生意圈里,熟知张强的人都知道,无论到哪里谈生意,他的车里都会载着患小脑萎缩年逾古稀的母亲。问及张强成功的原因,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我能有今天,娘是我的贵人!”
张强是河北省青县金牛镇打虎庄人,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从张强出生那天起,母亲李守兰便对他呵护备至,到哪里都要背着他,吃饭也是嘴对嘴地喂他。两岁时,张强患了急性肺炎,母亲急得几夜都没睡着。眼看张强没了气息,亲戚邻居都说:“这孩子保不住了,还是把他包起来扔到村后土岗子上吧。”可李守兰就是不肯,一个人背着儿子跑了几十里路到县城求医。她跪在医生面前,哀求人家救救她儿子。一个姓刘的医生给张强输了几天液,硬生生地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儿子失而复得,李守兰对张强更是视若珍宝。儿子饿了,她用被窝焐热的菜饼子喂他。怕儿子一个人在家孤单,她把邻居的小孩背到家里陪张强玩耍。李守兰身高不到1.60米,且营养不良,但她那瘦弱的脊背,却是少年张强眼中的“高山”。
张强的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和两个姐姐度日,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张强清楚地记得,每天晚饭后,母亲背着他到生产队记工分,母亲干的活和男人一样多,比男人还累,还得过县里发的“模范劳动妇女”奖状,却只能拿到男人一半的工分。目不识丁的母亲温良谦和,从来不争不抢,像一本无字的书,让张强读懂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1992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张强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上大学或接班当工人,而是一门心思折腾生意。母亲没有阻拦张强,反而鼓励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娘觉得你行,好好干!”后来,张强卖过汽水、弹过棉花、学过裁剪,却干一行赔一行,连本钱都没捞回来。1995年下半年,他筹集了几万元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加油站,可是不到半年又关门了,借来的钱也打了水漂。
身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张强灰溜溜地回到了家里。村里人嘲笑他,又急又羞的他经受不住打击,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母亲默默地陪着他,给他煎药、喂饭。看到张强情绪不佳,母亲心疼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李守兰没文化,讲不出大道理,只是劝慰儿子:“强啊,别太难过,再不济有娘跟着你,有娘吃的,你就饿不着!”听了这话,张强忍不住抱着母亲痛哭。哭过之后,他心里好受多了。母亲给他拭着泪说:“咱还得起来干活,娘觉得做生意就像老太太纫针,今年纫不上,明年纫不上,早晚有纫上的那一天,等咱纫上了,就苦尽甘来了。”母亲的话让张强心里亮堂了许多,他觉得不能再让母亲操心了,还得接着做生意,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在熟人的介绍下,张强进入青县一家钢厂跑业务,一跑就是五六年。起初,他买不起手机,也没有车,但他能吃苦。凭着实诚和勤奋,他在这个行业慢慢站稳了脚跟。跑业务那几年,不论张强回家多晚,母亲都会站在村头的大树下,打着手电等他回来。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一个朋友跟着张强一起回家。还没到村口,张强见远处有亮光,就对朋友说:“那是我娘在等我回家呢!”朋友半信半疑,走近了,果然听到一个老人的呼唤:“强啊,你可回来了!”看到这种情景,张强的朋友感动得落了泪,对张强说:“有个老娘在家惦记,真好啊!”
为了不让母亲过于担心,张强每天都尽量早回家,晚上有应酬也尽量推掉。孰料,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李守兰患了小脑萎缩,症状越来越严重,走路摇摇晃晃,糊涂起来爱骂人,一旦病症发作,她只认张强这个儿子。此时,张强已经开了一家钢材贸易公司,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待在家里照顾母亲会耽误很多事情。于是,他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跑业务时把母亲带上。带着母亲谈生意,这在生意圈里闻所未闻,张强心里也不安,怕给客户添麻烦。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却成了他生意上的“福星”。
孝心让他财源滚滚
2003年4月中旬,张强第一次带着母亲到清苑县谈生意,业务方王老板看到张强从车里搀出一位驼背老太太,甚为诧异。张强不好意思地对王老板说:“这是我娘,患病后有些糊涂,身边的人只认我,我怕别人照顾不好她,就带了过来,希望你多包涵!”王老板连忙客气地说:“没关系,你别多虑!”随后,他从张强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确信这位生意伙伴并不是把老娘拉过来当“道具”,一举一动都是情之所至。两人谈判时,张强一侧头看到母亲嘴角流出了口水,赶紧对王老板说:“不好意思,我先给我娘擦一下嘴。”然后掏出纸巾,细心地给母亲擦去嘴角的口水。
眼前这一幕感染了王老板,他动情地说:“张强兄弟,家有老人是块宝,娘能让你站得更稳,行得更正,是你真正的福星啊!”接着,他爽快地和张强签了合作协议。此后,张强和这位王老板除了业务交往不断,生活上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随后几年,张强带着病母东奔西走,有母亲在身边,他谈生意出奇顺利。母亲不犯病清醒时,总会一遍遍地问:“强啊,你到哪儿都带着娘,不嫌娘给你丢人啊?”张强连忙说:“娘,你咋这样说呢,我能成事,你就是我的贵人,你在车上,我的车就稳!”
十年来,张强带着母亲游走商场。奇怪的是,由于母亲的出现,原来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谈判桌上少了许多刀光剑影,多了些其乐融融。每次谈生意,合作伙伴一见到张强和他的母亲,通常都会把生意晾在一边,先陪老人唠嗑。朋友们都跟张强一样,称呼他的母亲叫“娘”或者“老娘”。而这样的称呼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2005年秋天,张强谈妥了一笔生意,他摆下酒席和合作伙伴们庆贺。朋友们纷纷上前给张强敬酒,当时气氛热烈。这时,坐在旁边的李守兰看到那么多人围住了儿子,突然犯起了糊涂,以为这些人要和儿子打架,急得她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拉住儿子,一边冲着敬酒的人大喊:“不准你们欺负我儿子!”大家知道老人误会了,谁也没恼,而是笑呵呵地和张强一起安抚老人。张强揉着母亲的肩膀说:“娘,你看,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你的儿啊!”打那以后,朋友们见到张强的母亲,都会亲热地喊“老娘”。 让张强更加感慨的是,十年来,数不清的谈判、饭局,他没有因为带着母亲谈崩过一次生意。不管多有钱的朋友,所有的第一杯酒、第一杯茶都会敬给母亲。
一个朋友对张强说:“张哥,不孝的人不敢跟你坐一块儿,你知道大家为什么愿意跟你做业务吗?因为你是孝子,我们信任你的人品。自从认识你后,我经常提醒自己多回去看看母亲,实在没时间,也得给母亲打个电话。”
多年来,张强载着母亲走南闯北,从没觉得辛苦。细心的他,每次都会带上母亲换洗的衣服,爱吃的“零嘴儿”——小面包和蛋黄派,甚至为母亲准备好尿不湿。谈业务时,他会不时地留意母亲的需求:冷不冷、渴不渴、去不去厕所。饭桌上,吃着饭谈着生意,他还不自觉地用眼角余光看着母亲吃得是否顺口。
有一次,张强在饭桌上和朋友们谈得热烈,一扭头,看到母亲用手掏着嗓子眼,一副难受的样子,他赶忙走到母亲身边,轻声问:“娘,您哪儿不舒服?”母亲指指盘子,又指指嗓子。张强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爱吃鱼,一定是被鱼刺卡着喉咙了。他急忙让服务员端来食醋,让母亲喝下,然后又让母亲吃了一口馒头,这才把鱼刺咽下去。见母亲没事了,他长舒了一口气,愧疚地对母亲说:“娘,都怪儿不细心,你别生气啊!”看着张强为母亲忙前忙后,还像哄小孩似的跟娘认错,朋友们都感动得眼睛发潮。
在家里,张强把母亲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天冷了,他给家里的马桶套上座垫。晚上母亲起夜,只要一听到动静,张强马上就能醒,扶着母亲解完手再回房间睡觉。只要母亲有一点儿不舒服,他就会马上带母亲去看病。张强经常说,什么都能等,就是孝亲不能等。母亲一直念叨着要去看看“泰山奶奶”。2008年春天,百忙之中,张强带着母亲去登泰山。母亲头晕坐不了缆车,张强就从中天门开始背着母亲往南天门、玉皇顶爬,两个姐姐在左右两边扶着,3900多个台阶,一家人齐心合力帮母亲圆了心愿。
好老板带动员工感恩父母
张强能遂心尽孝,并把事业做大做强,还得感谢他的妻子红梅。张强最潦倒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红梅。红梅出身中医世家,家境优裕。起初,家人并不看好张强,但红梅却认定了他,然后说服家人,和张强走到了一起。两人的定情信物是一只仅80元的电子表,但红梅并不觉得寒酸。
结婚后,红梅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里里外外一把手,她的通情达理赢得了乡亲们的夸赞。自从婆婆患上小脑萎缩症后,她更是不辞辛苦,帮着丈夫把婆婆照顾得周到細致。
2004年夏天,婆婆在沧州中医院做手术,红梅和丈夫一起在病房打地铺伺候婆婆。她给婆婆喂饭、擦身子、按摩、拿药,忙得脚不沾地。起初,同室的一位病友以为红梅是老人的女儿,当得知红梅是老人的儿媳后,病友感动得直掉泪,说:“咋看红梅也不像老人的儿媳妇,因为红梅看婆婆的眼神,以及老人看她的眼神,分明是闺女看娘、娘看闺女的眼神啊!”
虽然丈夫事业日渐红火,但红梅最有成就感的还是两个儿子的懂事。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看着爸爸妈妈对奶奶的孝心,两个孩子从小就知道心疼奶奶,照顾奶奶。有一次,张强带着妻儿、母亲外出,中途在一家饭店吃饭。饭桌上,5岁的大儿子和3岁的小儿子争着给奶奶喂饭,小儿子个子低,他站在椅子上,让哥哥端着盘子,自己夹菜给奶奶吃。小儿子怕汤太热烫着奶奶,学着妈妈的样子吹一吹,觉得差不多了再送到奶奶嘴边。奶奶则像个孩子似的,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孙子喂一口,她吃一口。大孙子看到奶奶嘴边有个米粒,还拿纸巾给奶奶擦掉,嘴里还说着:“奶奶乖,擦擦嘴!”看到眼前的一幕,张强和妻子对视一眼,笑了。这个情景把饭店女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女老板拭着眼泪说:“好多年没看到过这么感人的情景了,这两个孩子太难得了!”结账时,女老板说什么也不收张强的钱,说这顿饭是她孝敬老人的。
除了奉母至孝外,张强还把孝道纳入自己的企业文化。他的名片上醒目地印着企业宗旨:先做人,后做事。他对员工的要求是“三心”:即孝心、爱心、责任心。张强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些人以忙为借口,顾不上父母、家庭。他公司里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张强给大家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如果母亲还可以再活30年,如果我们依然可以半年回家看她一次,我们这一生,母亲这一生,就只有60次见面机会了!”平时,张强经常对公司的员工念叨:“你们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没有时间也得挤时间回趟家,干事业和照顾父母并不冲突。”
张强最看不得那些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的人。有一次,他在公司巡查时,发现一个男员工接了个电话,刚说了不到几句,便在电话里吼起来:“老妈,你别来烦我好不好?我一个月就这么点钱够干啥,你也不替我想想!”张强一听那个员工在电话里对母亲不耐烦的口气,就十分生气。后来,他了解到那位员工在家是老小,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干工作有些娇气不说,工资到手后,不到半个月就花个精光。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又没有固定收入,向他要钱买点药,他很少给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强毫不犹豫地把那个员工辞退了。那个员工不清楚被辞退的原因,张强就对他说:“什么时候你懂得孝敬父母了,我再收留你!”
三个月后的一天,张强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来人正是此前被辞退的那个男青年,男青年后面还跟着一位老太太。张强赶紧把老人迎进来,让她坐在沙发上,然后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老人说明来意,并恳求张强能再次收留她的儿子,还说她儿子被辞退后,经过反思,对父母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老人说:“儿子的错其实是父母的错,只怪我和他爸平时太宠他了,我还想让他在你手下干,在你这样有孝心的老板手下做事,我心里踏实!”张强爽快地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再次收留了那个男青年。在公司员工眼里,张强是领导,是兄长,也是老师。除了孝敬老人,他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十年来向社会捐出的善款有近百万元。
因为张强的孝心大爱,他顺理成章地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央视誉为“最美的中国人”。张强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他说:“如果我的孝心能带动大家多去关心自己的父母,那将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