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提升人文素养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部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当前学生的美术知识认知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提出了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也成为教师进行课改的方向和目标。美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应当注重采用多元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素养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术学科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那么在实际开展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呢?
  立足作品鉴赏,提升人文素养
  我国传统文化的种类丰富、内容繁多,传统文化的美名更是远播中外,在初中美术阶段,教师应当基于传统文化之美,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孕育下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从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同时,教师也应当将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认识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人文素养,更好地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中,能够自主挖掘背后的文化含义,提升人文素养。
  以《保护世界遗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清明上河图》的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清明上河图》占据着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位置,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在课堂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这幅作品,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体会这幅图画中的结构;随后,教师借助“放大”功能,将图中的细节放大,让学生再观赏小溪旁的骆驼队、叫卖的商家等,体会北宋时期的人文风貌。同时,教师也要结合这幅作品,向学生讲解北宋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中国画的相关内容,逐步提高学生对画作进行赏析的效果,使学生在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中,更深刻地理解画作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画作的崇敬之意,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不难看出,在让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认知中,教师可以通过蕴含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使学生在提升鉴赏能力的同时,体会背后的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的发展。
  立足思维发展,培养文化素养
  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中必备的技能。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直无法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想象力的培养与美术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美术作品当中蕴含的人文素养,以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进行思维发展的起点,让学生在思索问题答案的同时,明确问题背后指代的人文情怀,从而落实人文素养的培养。
  比如,在《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为媒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感知美术学科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中,教师从网络中检索皇家园林、苏州园林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呢?”使学生逐步明确背后指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让学生在发展自身思维的同时,提高对古典园林进行鉴赏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古代文人的绘画和诗词是如何与古典园林相互融合的呢?”使学生在感受造景特点的同时,体会人文精神,促进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让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为媒介,点燃学生进行思维发展的起点,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实现人文素養的有效培养。
  立足实践活动,锻炼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教材当中所涉及的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美,如书法、云纹以及瓷器等,而教师也可以基于这些物品的教学和创造,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促进自身人文素养的发展。同时,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在美术课堂中创建实践活动,也能够强化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仿照“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风格”进行创造中,深化对美术背后文化的了解,提高对文化进行探寻的兴趣。
  例如,在《漂亮的手工灯饰》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感知美术学科中的人文情怀。在课堂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等技术,向学生展示手工灯饰的制作方法等,让学生从理论上认知制作手工灯饰的流程。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手工灯饰的制作,并让学生从传统纹样中选择图案进行手工灯的装饰。在学生进行手工灯的制作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以及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提高对古代人民的崇敬之意,更加主动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探寻。同时,在本节课中,教师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也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直观感知制作手工灯饰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深刻感知背后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积极探究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并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认识中体会美术学科背后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毫无趣味性可言,学生将英语阅读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精心选择英语绘本,为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了乐趣,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从英语绘本的选择方法入手,并重点提出利用英语绘本打造趣味英语阅读课堂的路径。  英語绘本的选择  
期刊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生存的基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教育教学改革的机会,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势而生,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得到,综合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笔者分析“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自学——互学;初中地理;应用  前言  “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白蚁巢,在生物学上称为白蚁菌圃,是由白蚁唾液及其他分泌物与植物碎屑粘结构筑而成,是天然的固体培养基,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发现其含有人体所需的脯氨酸、酪氨酸、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指出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互利的生活,双方缺一不可,共同实现生存与发展。随着共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覆盖范围及理论价值开始更多地体现于多个领域,在共生视野下围绕初中体育足球教学展开研究能够发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展开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与探索行为,建立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
期刊
导学框架既是教师“导”的框架,也是学生“学”的框架。它是基于师“导”与生“学”的整合而建构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导学理念、导学规则、导学流程三大组件及其相关的导学工具。因为导学框架的存在,师生理解课堂,参与课堂,靠共识的理念支撑,并按互动的流程操作,更容易沟通思想,对接行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理念  导学理念的渗透与潜移默化,促进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彼此合作的积极态度。
期刊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采取创新型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本文结合当下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此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相比于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高年级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基于课本,培育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实践意义和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Story time板块;学习思维品质;课堂教学活动  近年来,关于英语学科關键能力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讨论逐渐热烈,这使得无论是教学还是评测都开始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建构的培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认
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来看,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高考的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旦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有所偏颇,学习方法不当,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就会对化学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当今教育的趋势,也是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