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血管修复术已成为治疗血管损伤的主要方法,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及肢体。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股动脉断裂伤患者11例,均急诊全麻下行血管修复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下,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急救与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6岁。股动脉断裂原因:刀砍伤5例,钢管剌伤4例,机器压伤2例;开放损伤9例,闭合损伤2例;左侧4例,右侧7例;股动脉损伤部位均位于大腿中上段,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远侧肢体皮温低。11例均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后行血管端端吻合9例,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2例。
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发生静脉危象,均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得以恢复。11例患者术后径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5~45天。3个月彩超显示血流速度与对侧相近,管腔无明显狭窄。术后定期复查,平均随访2年,肢体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远端皮温正常,下肢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术前抢救
患者入院时均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伤口处仍见大量鲜红血液喷出,入院后立即让患者平卧,配合医生用消毒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及时有效的止血,是大动脉损伤患者急救的最重要措施。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在输血、输液的同时,可予适量的碳酸氢钠,纠正因失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严密观察和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吸氧和保暖。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在扩容的同时做好交叉配血、留置导尿、通知手术室等准备工作,并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尽快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效果,给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前,应详细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当患者过度紧张或失眠时,可按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1]。
做好基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病房,做好肢体功能位的指导。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预防发生褥疮。2次/日口腔及尿道口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全身情况的观察和护理:①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维持有效循环,保证动脉良好灌注。血管手术后保护和监测血管通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即可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再度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发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必须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②预防感染和抗凝、抗痉挛护理:要专人专护,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按标准给药,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病房的温度应25℃左右,湿度50%~60%。如患者出现高热,不宜用冷水降温,以温水擦浴,防止引发血管痉挛。伤肢应保持舒适位置,以减轻血管张力,应用罂粟碱肌注解除血管痉挛,疼痛时应用止痛剂,同时忌烟酒,保持大小便通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低分子肝素,它可以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和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天开始给予下肢按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
局部观察及護理:①保持正确体位:需要卧床休息2周,保持肢体位置舒适,因患者均为大腿上段受伤,均保持屈髋35°,屈膝65°,以预防血管吻合口张力过大而撕裂;注意肢体保暖,必要时予持续灯烤。②观察肢端血运:术后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情况,还要观察患肢是否肿胀、剧痛、麻木等情况。术后72小时之内尤为要严密观察远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血管危象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术后7天内严密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以防伤口感染致血管吻合口破裂出血。
讨 论
股动脉断裂患者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否则就会延误抢救时机,以致造成下肢缺血时间过长,术后下肢坏死而截肢,危重者可因抢救不及时,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血管危象是指吻合的血管痉挛、栓塞、危及到移植组织存活的症候群,通常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2]。术后3天内每2小时观察患肢端动脉搏动强弱及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患肢肿胀度,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并做好详细记录。若存在血管条件差、肢端血供不稳定及抗凝治疗使肢体血供恢复不佳的情况,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每2小时监测患肢端血氧饱和度。患肢皮肤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颜色变苍白,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提示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或栓塞;患肢血运恢复时间超过8小时或肢体肿胀明显,要注意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3],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紧急处理。本组3例发生动脉危象,立即松解包扎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30分钟后,血液循环改善;2例发生静脉危象,立即抬高患肢、松解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均无需再次手术探查,无1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术后感染不但影响伤口愈合,而且可导致血管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术后均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极为重要。手术成功1周后,应帮助患者做被动下肢关节功能练习,为早期离床活动做准备。
总之,及时正确手术修复损伤血管,尽早重建患肢血液循环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常认为4~6小时为缺血安全期[4]。对于股动脉断裂修复术患者,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肢端血供变化,观察创口情况,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及时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 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1.
3 何玉珍.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3):214-215.
4 刘志刚,路来金,张志新,等.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4):309-310.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4.6岁。股动脉断裂原因:刀砍伤5例,钢管剌伤4例,机器压伤2例;开放损伤9例,闭合损伤2例;左侧4例,右侧7例;股动脉损伤部位均位于大腿中上段,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远侧肢体皮温低。11例均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后行血管端端吻合9例,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2例。
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发生静脉危象,均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得以恢复。11例患者术后径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5~45天。3个月彩超显示血流速度与对侧相近,管腔无明显狭窄。术后定期复查,平均随访2年,肢体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远端皮温正常,下肢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术前抢救
患者入院时均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伤口处仍见大量鲜红血液喷出,入院后立即让患者平卧,配合医生用消毒纱布填塞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及时有效的止血,是大动脉损伤患者急救的最重要措施。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在输血、输液的同时,可予适量的碳酸氢钠,纠正因失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严密观察和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吸氧和保暖。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在扩容的同时做好交叉配血、留置导尿、通知手术室等准备工作,并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尽快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效果,给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前,应详细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当患者过度紧张或失眠时,可按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1]。
做好基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病房,做好肢体功能位的指导。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预防发生褥疮。2次/日口腔及尿道口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全身情况的观察和护理:①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维持有效循环,保证动脉良好灌注。血管手术后保护和监测血管通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即可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再度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发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必须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②预防感染和抗凝、抗痉挛护理:要专人专护,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按标准给药,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病房的温度应25℃左右,湿度50%~60%。如患者出现高热,不宜用冷水降温,以温水擦浴,防止引发血管痉挛。伤肢应保持舒适位置,以减轻血管张力,应用罂粟碱肌注解除血管痉挛,疼痛时应用止痛剂,同时忌烟酒,保持大小便通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低分子肝素,它可以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和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天开始给予下肢按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
局部观察及護理:①保持正确体位:需要卧床休息2周,保持肢体位置舒适,因患者均为大腿上段受伤,均保持屈髋35°,屈膝65°,以预防血管吻合口张力过大而撕裂;注意肢体保暖,必要时予持续灯烤。②观察肢端血运:术后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情况,还要观察患肢是否肿胀、剧痛、麻木等情况。术后72小时之内尤为要严密观察远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血管危象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术后7天内严密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以防伤口感染致血管吻合口破裂出血。
讨 论
股动脉断裂患者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否则就会延误抢救时机,以致造成下肢缺血时间过长,术后下肢坏死而截肢,危重者可因抢救不及时,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血管危象是指吻合的血管痉挛、栓塞、危及到移植组织存活的症候群,通常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2]。术后3天内每2小时观察患肢端动脉搏动强弱及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患肢肿胀度,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并做好详细记录。若存在血管条件差、肢端血供不稳定及抗凝治疗使肢体血供恢复不佳的情况,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每2小时监测患肢端血氧饱和度。患肢皮肤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颜色变苍白,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提示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或栓塞;患肢血运恢复时间超过8小时或肢体肿胀明显,要注意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3],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紧急处理。本组3例发生动脉危象,立即松解包扎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30分钟后,血液循环改善;2例发生静脉危象,立即抬高患肢、松解敷料、保暖、静脉注射罂粟碱,均无需再次手术探查,无1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术后感染不但影响伤口愈合,而且可导致血管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术后均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极为重要。手术成功1周后,应帮助患者做被动下肢关节功能练习,为早期离床活动做准备。
总之,及时正确手术修复损伤血管,尽早重建患肢血液循环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常认为4~6小时为缺血安全期[4]。对于股动脉断裂修复术患者,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肢端血供变化,观察创口情况,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及时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 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1.
3 何玉珍.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3):214-215.
4 刘志刚,路来金,张志新,等.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4):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