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中小学中。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因素分析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师生关系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提高 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都与课堂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和合作来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呢?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共同的努力。
一、学生方面
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摆脱原来的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过积极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问题,积极的解决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二)学生积极、主动、自制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鲜活、新颖、超前的创新意识
学生课堂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有着榜样和引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发挥自己重大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鲜活、新颖、超前的创新意识。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老师和朋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除了家长以外接触的最多的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力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统筹、情景的良好创设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有趣、多变、快乐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引起她们的兴趣,进行有趣的教学。
(二)教师系统、全面、整体的教学过程
系统、全面、整体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统筹课堂秩序。通过对教学过程整体性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教师生动、直观、有序的情景创设
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完成知识的构建。这种系统有序的情景创设更能使学生获得坚固系统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和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人际关系理论学说,提出了新的学校关系理论。而且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际关系学说就对教育界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大到学校的高层管理,小到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对课堂教学最有影响力的是教师已经开始注意教会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断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出来的表情,以及不易察觉的动作,从这些小细节中了解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做到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敬爱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共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配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都是不可行的。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调控教学进程和教学速度,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教授和学习。
(二)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古一老我们就主张“以和为贵”的思想,最有代表的当属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孔子主张“天人合一”。柏拉图的著名著作《理想国》也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首先,课堂气氛的和谐是实现课堂教学和谐的基础。和谐的气氛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天壤之别,一名合格的教师都不能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在课堂气氛的形成上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包括很多,有教师口头语言,教师体态语言和教师板书语言。教师语言的优劣决定这课堂气氛的好坏。教师幽默、发人深省、精炼、简明扼要的语言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教师体态优雅,举止得体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板书以及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可以叫做教师的板书语言。板书整洁、系统、明确,学生学起来才会更容易。
(三)学生和教师之间统一体关系
所谓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统一体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统一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意义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这时的教学就是应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思路,系统的认识和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是学生在处理教师教授的知识的时候,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自己消化已知的知识,这时,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应用知識,消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编一些习题,或者是让学生自己编习题,然后互相交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更加巩固了新知识的学习。只有两者统一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注释:
[1]朱浩亮,冀桐.论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6年12月.
[2]李德显.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文化底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9月.
[3][美]阿伦·奥恩斯坦,莱文·丹尼尔著.杨树兵等译.教育基础[M].第八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464页.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美]阿伦·奥恩斯坦,莱文·丹尼尔著.杨树兵等译.教育基础[M].第八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李如密.现代教育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4]黄建德.理想的天堂[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