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篮球运动的流行史,同时也是一部篮球娱乐化的历史,从张伯伦到乔丹领衔的“梦之队”,再到中国篮球两个超级偶像“姚明”和“易建联”,篮球明星的号召力已经超越娱乐明星,当周杰伦带着影片《大灌篮》贺岁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奇怪了。
篮球“以权谋私”载入奥运
尽管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被公认是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而1867年英国海员和阿根廷当地移民举行了第一场比赛之后,足球就开始在美洲大陆广为流行,但1896年雅典的首届现代奥运会并没有把足球纳入比赛项目。到1900年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进行足球比赛时,已经是现代足球比赛诞生近40年之后的事情。
相比之下,篮球简直是一诞生就得以出现在奥运会。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为了给学生找到一项有乐趣的运动,他将两只桃篮安在了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用足球投篮就算是最早的篮球活动了。1892年,奈史密斯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1904年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美国做为东道主“以权谋私”,首次在奥运会上进行了篮球表演赛,此时距篮球发明只有区区12年的时间。
当然,我们要感谢美国人的“自私”,当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纳入篮球比赛时,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1支球队参加了比赛,使篮球成为柏林奥运会参赛队伍最多的团体比赛项目。篮球成了这个星球除了足球之外最受人欢迎的运动。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在篮球运动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国际奥委会同意将参加篮球比赛的球队由16支增至18支。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慕尼黑会议决定由12支男队和6支女队参加奥运会篮球赛,并重新规定了分配名额的办法。于是,女子篮球运动于1976年正式进入奥运会大家庭。
美苏男篮争霸
北京时间2005年8月16日,一个与癌症搏斗了7年的77岁老人停止了呼吸,俄罗斯总统普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其家人致言表:示沉痛哀悼。这位戴着宽大的近视眼镜,头发谢顶到几乎光头的倔强老人,就是被尊为“苏联篮球之父”的亚历山大·戈莫尔斯基。
1949年,年仅21岁的戈莫尔斯基在列宁格勒开始了自己的教练生涯,4年后他便开始带领里加SKA这支陆军球队夺得五届前苏联联赛冠军。从1957到1959的3年间,戈莫尔斯基的球队蝉联欧洲杯“三冠王”。1966年接手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之后,他又夺得1970年欧洲冠军和10届前苏联联赛冠军。
前苏联男篮1952年首次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除因抵制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而未参赛外,苏联男篮每届均进入前三名,共获两届冠军、四届亚军和三届第三名。
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前,男篮的“美苏之争”是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主旋律。双方曾5次在决赛中相遇,结果美国队四胜一负,占据上风。而恰恰是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的失手,让心高气傲的美国人耿耿于怀。原因是当时记录台的计时出现严重错误,导致美国队以49比50的一分之差败于前苏联队手下。美国队为此颇不服气,他们甚至拒绝接受银牌并向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提出了抗议。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美国队余怨未消。但前苏联队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南斯拉夫队,而让美国人当面复仇的愿望落空。在相互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美国人的复仇计划已经搁置了16年。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美国派出了号称不可能被击败的国家男篮,其中不乏米奇·里奇蒙德、丹尼斯·莫宁这样的好手,头号主力更是赫赫有名的“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而美国队也如愿与前苏联队在半决赛中狭路相逢。但出人意料的是,生于立陶宛的萨博尼斯轻松击败了世界顶极中锋罗宾逊,将美国队扫地出局,这应当是美国奥运篮球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梦之队”时代
1989年国际篮联(FIBA)慕尼黑特别会议是世界篮球运动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会议以56票对13票首次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国际篮球赛事,从而为“梦之队” (Dream Team)的横空出世搭好了孕育的温床。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痛失汉城奥运会金牌、急欲为自己正名的美国人派出了由“飞人”乔丹和“魔术师”约翰逊领军的美国队。看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家伙组成的梦幻球队吧:乔丹、皮蓬和德雷克斯勒超人的球技和爆发力;尤因、马龙和巴克利无穷的力量:罗宾逊敏捷的速度和灵活的头脑;约翰逊和斯托克顿出神入化的传球;穆林绝妙的投篮;加上大放异彩的“大鸟”伯德的全面技术……在梦之队,每个位置都有世界上最好的选手。于是,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只要做3件事情:表演、横扫所有球队、再顺便把奥运金牌装回家。
借着奥运会的超级舞台,梦之队以它的疯狂表演和所向披靡,向全世界昭示了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巨大成功。美国队对克罗地亚队的决赛是他们所有8场比赛比分胜出最少的(117比85),但那也足有32分之多。
从那以后,代表美国征战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历届美国男子篮球队都被喻为“梦之队”,并以“梦二”、“梦三”……“梦七”分别标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由“便士”哈达维和“大鲨鱼”奥尼尔联手出击的美国队依然独步天下,每场比赛都赢下超过20分。然而,这支“梦三”被公认是最后一支无敌“梦之队”。
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队在半决赛中如履薄冰地以85比83两分之差险胜立陶宛。决赛中美国队也只是以85比75小胜法国。“梦四”虽然卫冕成功,但梦之队已开始褪去天下无敌的光环。而此后,2002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世锦赛的“梦五”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梦六”接连失去世界大赛的冠军,则让“梦之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
美国篮球雅典落地
欧洲篮球迅速崛起,让“梦之队”的称呼越来越多地反讽出了美国人的骄傲与自大。一方面,NBA的商业扩张为世界各地的“国际兵团”培养了优质的篮球人才:另一方面,欧洲冠军联赛也迅速成为世界级球员锻炼的熔炉。
做为一个令NBA刮目相看的职业篮球联盟,欧洲冠军联赛从成立到初具规模却仅用了6年时间。对此,NBA主席斯特恩表示:“他们的职业化速度之快令人感到吃惊。他们的联赛模式和经营模式非常成功。这不仅仅让球迷认同了这个联盟,更使其得到了NBA的尊敬,因为我们已经把他们看成是世界篮球版图上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了。”
2002年男篮世锦赛,来自欧洲的南斯 拉夫、德国和西班牙分获比赛的冠军、季军和第五名,而美国队却在自己的本土只拿到了“耻辱的”第六名。
时过境迁,风光不再。2004年奥运会前,梦六队就在德国科隆被意大利队大胜17分;而两天后还是在科隆,梦六队靠着阿伦·艾弗森的超大号三分才把与德国的比赛拖入了加时。世界第一次发现,梦之队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美国队的实力在2004年8月15日的雅典得到了验证:在奥运会的揭幕战中波多黎各队以92比73大胜梦六队。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输球,而对“梦之队”来说,这是第一次。小组赛在险胜希腊和澳大利亚之后,美国男篮输给了立陶宛。半决赛中,梦六遭遇阿根廷队痛击,彻底断绝了他们争夺金牌的希望。
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失去金牌,而对“梦之队”则又是第一次。
NBA个人主义篮球潮涨潮落
美国人轻松称霸世界篮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篮球全面进入“战国时代”。美国男篮由于2006年世锦赛上只拿到一枚铜牌,失去了直接获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机会,不得不沦落到要参加奥运会预选赛的地步。
美国某大报曾发表一篇题为“NBA的个人主义”的文章,认为NBA泛滥的个人主义使美国传统篮球霸主的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的篮球应该回归传统。
篮球是最体现美国特点的一种运动。像欧洲和美洲的足球运动一样,不需要太多器械,这使这项运动在贫穷居住区的青少年中流行。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式篮球玩法一直有两个流派,即“正规篮球”和“街头篮球”,现在前者已让位于后者。
“街头篮球”进入NBA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使它更乐于呈现乔丹、奥尼尔和科比等超级明星的个人精彩表演,而不是一个紧密配合的团队。
而与此相比,一些美国教练也强调说,阿根廷、西班牙和希腊等队能与美国队抗衡,与他们在一起配合的时间长,打国际比赛的经验丰富有着直接关系。在比赛中,他们非常善于拉出空档,为队友创造投篮机会,而缺乏长期集训的美国队则更多的是依靠球员的个人能力与对手的“整体篮球”进行对抗。
“个人篮球”与“整体篮球”正是美国篮球与国际篮球之间的本质差别。正如美国男篮教练沙舍夫斯基所说,美国必须给世界篮球以足够的尊重。为了重新登上世界巅峰,美国人正在系统地学习如何打“国际篮球”。
中国篮球偶像时代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层面,还是就中国体育的局面来讲都是如此。而姚明入选NBA并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体育巨星,开创了中国篮球的一个全新时代。球技出众、身家过亿而又热心慈善公益的姚明成为中国青少年争相膜拜的偶像。
到2008年为止,姚明加盟NBA六年以来,已经连续6次当选全明星的首发中锋。而2007年更加年轻、外形更加俊朗的易建联被NBA选秀至密尔沃基雄鹿队,更为中国青少年篮球的“偶像化运动”推波助澜。2007年11月10日,在休斯顿的丰田中心体育馆上演了姚明对易建联的“NBA中国德比”,据统计,共19家电视台转播了这场比赛,全球共有2.5亿观众收看了这场比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括了姚明、易建联和王治郅这3名拥有NBA经历球员的中国男篮将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
参加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的12支球队,目前已经确定了9支,他们是东道主中国队、世锦赛冠军西班牙队、美洲冠军美国队、美洲亚军阿根廷队、欧洲冠军俄罗斯队、欧洲季军立陶宛队、非洲冠军安哥拉队、亚洲冠军伊朗队、大洋洲冠军澳大利亚队。余下的3支球队由落选赛,在巴西、佛得角、加拿大、喀麦隆、克罗地亚、德国、希腊、韩国、黎巴嫩、新西兰、波多里哥和斯洛文尼亚这12个国家男篮中产生。
今年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的分组抽签工作将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进行。届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男篮很可能被分到一个相对较弱的小组。而中国队能否借助主场之利获得好于小组第四的成绩,将是中国男篮能否“保八争四”的关键。
比较而言,已经获得过奥运银牌的中国女篮如果想更进一步,实在是过高的奢望,她们的现实目标是首先进入前四,并力争获得奖牌。
北京奥运门票早就显现了它的一票难求,更别说像篮球这样的热门项目了。美国队依然是夺标的最大热门。在已经连续7年捞不到一项世界大赛冠军之后,美国队的教练杰里和克尔泽维斯基扬言,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把“旧的世界格局”带回国际篮球圈。
在去年的美洲男篮锦标赛暨北京奥运会预选赛中,这支夺冠的美国“梦八队”平均每场净胜对手39.5分。对此,退役的“魔术师”约翰逊如此评价;“正确的主帅、正确的球员,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正确的事上。”
但是,才不去管那么多。这是在我家门口的比赛,在我的地盘,我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体育已经越来越脱离与民族情感的联系,日益成为享受现代生活的激情、自由与相互融合的契机与场所。
就像姚明所强调的,这将是一个大场面,一个快乐的节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与周杰伦一起“大灌篮”
周杰伦、蔡卓妍主演的以篮球为主题,投资额高达8000万的电影《大灌篮》,周杰伦其中展现融合功夫与运动的灌篮绝招,神乎奇技,仿佛18般武艺上身,把累积18年的绝活儿都爆发在电影中,而且穿背心短裤飙球,露出结实的肌肉,银幕性感指数飙到最高点,让粉丝又High又叫。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集合大量特效、功夫和篮球赛事元素,主要表现了年轻人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朋友间相互帮助、恋人间相互支持等各种美好的情感亦贯穿其中。电影角色虽受漫画《灌篮高手》启发,故事却重新编写并加入了武术元素。在《大灌篮》中,周杰伦将变身为集功夫与球技于一身的篮球小子。他扮演的这个孤儿在一所功夫学校遇到了不少“武林高手”传授给他功夫,之后因受到校长排挤被赶出学校流落街头,经历颇为坎坷。
此外,《大灌篮》也是首个以体育为题材的华语电影,将以北京奥运代言影片的方式上片,担当起为北京奥运摇旗呐喊的先锋。而上海大众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汽车合作伙伴之一,也成为该影片的主要赞助商。据介绍,除了娱乐界超人气偶像的倾情演出外,车界时尚代言人POLO在剧中也将有精彩表现。制片方认为,POLO劲情劲取所代表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正与《大灌篮》的主题相吻合,而上海大众又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
“2008,全亚洲期待周杰伦功夫灌篮”,作为周杰伦主演的第三部电影,篮球加偶像的号召力在2008年春节掀起了又一轮娱乐风潮。
篮球“以权谋私”载入奥运
尽管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被公认是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而1867年英国海员和阿根廷当地移民举行了第一场比赛之后,足球就开始在美洲大陆广为流行,但1896年雅典的首届现代奥运会并没有把足球纳入比赛项目。到1900年巴黎的第二届奥运会进行足球比赛时,已经是现代足球比赛诞生近40年之后的事情。
相比之下,篮球简直是一诞生就得以出现在奥运会。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为了给学生找到一项有乐趣的运动,他将两只桃篮安在了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用足球投篮就算是最早的篮球活动了。1892年,奈史密斯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1904年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美国做为东道主“以权谋私”,首次在奥运会上进行了篮球表演赛,此时距篮球发明只有区区12年的时间。
当然,我们要感谢美国人的“自私”,当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纳入篮球比赛时,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1支球队参加了比赛,使篮球成为柏林奥运会参赛队伍最多的团体比赛项目。篮球成了这个星球除了足球之外最受人欢迎的运动。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在篮球运动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国际奥委会同意将参加篮球比赛的球队由16支增至18支。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慕尼黑会议决定由12支男队和6支女队参加奥运会篮球赛,并重新规定了分配名额的办法。于是,女子篮球运动于1976年正式进入奥运会大家庭。
美苏男篮争霸
北京时间2005年8月16日,一个与癌症搏斗了7年的77岁老人停止了呼吸,俄罗斯总统普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其家人致言表:示沉痛哀悼。这位戴着宽大的近视眼镜,头发谢顶到几乎光头的倔强老人,就是被尊为“苏联篮球之父”的亚历山大·戈莫尔斯基。
1949年,年仅21岁的戈莫尔斯基在列宁格勒开始了自己的教练生涯,4年后他便开始带领里加SKA这支陆军球队夺得五届前苏联联赛冠军。从1957到1959的3年间,戈莫尔斯基的球队蝉联欧洲杯“三冠王”。1966年接手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之后,他又夺得1970年欧洲冠军和10届前苏联联赛冠军。
前苏联男篮1952年首次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除因抵制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而未参赛外,苏联男篮每届均进入前三名,共获两届冠军、四届亚军和三届第三名。
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前,男篮的“美苏之争”是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主旋律。双方曾5次在决赛中相遇,结果美国队四胜一负,占据上风。而恰恰是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的失手,让心高气傲的美国人耿耿于怀。原因是当时记录台的计时出现严重错误,导致美国队以49比50的一分之差败于前苏联队手下。美国队为此颇不服气,他们甚至拒绝接受银牌并向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提出了抗议。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美国队余怨未消。但前苏联队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南斯拉夫队,而让美国人当面复仇的愿望落空。在相互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美国人的复仇计划已经搁置了16年。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美国派出了号称不可能被击败的国家男篮,其中不乏米奇·里奇蒙德、丹尼斯·莫宁这样的好手,头号主力更是赫赫有名的“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而美国队也如愿与前苏联队在半决赛中狭路相逢。但出人意料的是,生于立陶宛的萨博尼斯轻松击败了世界顶极中锋罗宾逊,将美国队扫地出局,这应当是美国奥运篮球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梦之队”时代
1989年国际篮联(FIBA)慕尼黑特别会议是世界篮球运动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会议以56票对13票首次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国际篮球赛事,从而为“梦之队” (Dream Team)的横空出世搭好了孕育的温床。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痛失汉城奥运会金牌、急欲为自己正名的美国人派出了由“飞人”乔丹和“魔术师”约翰逊领军的美国队。看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家伙组成的梦幻球队吧:乔丹、皮蓬和德雷克斯勒超人的球技和爆发力;尤因、马龙和巴克利无穷的力量:罗宾逊敏捷的速度和灵活的头脑;约翰逊和斯托克顿出神入化的传球;穆林绝妙的投篮;加上大放异彩的“大鸟”伯德的全面技术……在梦之队,每个位置都有世界上最好的选手。于是,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只要做3件事情:表演、横扫所有球队、再顺便把奥运金牌装回家。
借着奥运会的超级舞台,梦之队以它的疯狂表演和所向披靡,向全世界昭示了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巨大成功。美国队对克罗地亚队的决赛是他们所有8场比赛比分胜出最少的(117比85),但那也足有32分之多。
从那以后,代表美国征战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历届美国男子篮球队都被喻为“梦之队”,并以“梦二”、“梦三”……“梦七”分别标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由“便士”哈达维和“大鲨鱼”奥尼尔联手出击的美国队依然独步天下,每场比赛都赢下超过20分。然而,这支“梦三”被公认是最后一支无敌“梦之队”。
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队在半决赛中如履薄冰地以85比83两分之差险胜立陶宛。决赛中美国队也只是以85比75小胜法国。“梦四”虽然卫冕成功,但梦之队已开始褪去天下无敌的光环。而此后,2002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世锦赛的“梦五”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梦六”接连失去世界大赛的冠军,则让“梦之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
美国篮球雅典落地
欧洲篮球迅速崛起,让“梦之队”的称呼越来越多地反讽出了美国人的骄傲与自大。一方面,NBA的商业扩张为世界各地的“国际兵团”培养了优质的篮球人才:另一方面,欧洲冠军联赛也迅速成为世界级球员锻炼的熔炉。
做为一个令NBA刮目相看的职业篮球联盟,欧洲冠军联赛从成立到初具规模却仅用了6年时间。对此,NBA主席斯特恩表示:“他们的职业化速度之快令人感到吃惊。他们的联赛模式和经营模式非常成功。这不仅仅让球迷认同了这个联盟,更使其得到了NBA的尊敬,因为我们已经把他们看成是世界篮球版图上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了。”
2002年男篮世锦赛,来自欧洲的南斯 拉夫、德国和西班牙分获比赛的冠军、季军和第五名,而美国队却在自己的本土只拿到了“耻辱的”第六名。
时过境迁,风光不再。2004年奥运会前,梦六队就在德国科隆被意大利队大胜17分;而两天后还是在科隆,梦六队靠着阿伦·艾弗森的超大号三分才把与德国的比赛拖入了加时。世界第一次发现,梦之队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美国队的实力在2004年8月15日的雅典得到了验证:在奥运会的揭幕战中波多黎各队以92比73大胜梦六队。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输球,而对“梦之队”来说,这是第一次。小组赛在险胜希腊和澳大利亚之后,美国男篮输给了立陶宛。半决赛中,梦六遭遇阿根廷队痛击,彻底断绝了他们争夺金牌的希望。
这是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失去金牌,而对“梦之队”则又是第一次。
NBA个人主义篮球潮涨潮落
美国人轻松称霸世界篮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篮球全面进入“战国时代”。美国男篮由于2006年世锦赛上只拿到一枚铜牌,失去了直接获得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机会,不得不沦落到要参加奥运会预选赛的地步。
美国某大报曾发表一篇题为“NBA的个人主义”的文章,认为NBA泛滥的个人主义使美国传统篮球霸主的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的篮球应该回归传统。
篮球是最体现美国特点的一种运动。像欧洲和美洲的足球运动一样,不需要太多器械,这使这项运动在贫穷居住区的青少年中流行。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式篮球玩法一直有两个流派,即“正规篮球”和“街头篮球”,现在前者已让位于后者。
“街头篮球”进入NBA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使它更乐于呈现乔丹、奥尼尔和科比等超级明星的个人精彩表演,而不是一个紧密配合的团队。
而与此相比,一些美国教练也强调说,阿根廷、西班牙和希腊等队能与美国队抗衡,与他们在一起配合的时间长,打国际比赛的经验丰富有着直接关系。在比赛中,他们非常善于拉出空档,为队友创造投篮机会,而缺乏长期集训的美国队则更多的是依靠球员的个人能力与对手的“整体篮球”进行对抗。
“个人篮球”与“整体篮球”正是美国篮球与国际篮球之间的本质差别。正如美国男篮教练沙舍夫斯基所说,美国必须给世界篮球以足够的尊重。为了重新登上世界巅峰,美国人正在系统地学习如何打“国际篮球”。
中国篮球偶像时代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层面,还是就中国体育的局面来讲都是如此。而姚明入选NBA并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体育巨星,开创了中国篮球的一个全新时代。球技出众、身家过亿而又热心慈善公益的姚明成为中国青少年争相膜拜的偶像。
到2008年为止,姚明加盟NBA六年以来,已经连续6次当选全明星的首发中锋。而2007年更加年轻、外形更加俊朗的易建联被NBA选秀至密尔沃基雄鹿队,更为中国青少年篮球的“偶像化运动”推波助澜。2007年11月10日,在休斯顿的丰田中心体育馆上演了姚明对易建联的“NBA中国德比”,据统计,共19家电视台转播了这场比赛,全球共有2.5亿观众收看了这场比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括了姚明、易建联和王治郅这3名拥有NBA经历球员的中国男篮将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
参加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的12支球队,目前已经确定了9支,他们是东道主中国队、世锦赛冠军西班牙队、美洲冠军美国队、美洲亚军阿根廷队、欧洲冠军俄罗斯队、欧洲季军立陶宛队、非洲冠军安哥拉队、亚洲冠军伊朗队、大洋洲冠军澳大利亚队。余下的3支球队由落选赛,在巴西、佛得角、加拿大、喀麦隆、克罗地亚、德国、希腊、韩国、黎巴嫩、新西兰、波多里哥和斯洛文尼亚这12个国家男篮中产生。
今年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的分组抽签工作将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进行。届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男篮很可能被分到一个相对较弱的小组。而中国队能否借助主场之利获得好于小组第四的成绩,将是中国男篮能否“保八争四”的关键。
比较而言,已经获得过奥运银牌的中国女篮如果想更进一步,实在是过高的奢望,她们的现实目标是首先进入前四,并力争获得奖牌。
北京奥运门票早就显现了它的一票难求,更别说像篮球这样的热门项目了。美国队依然是夺标的最大热门。在已经连续7年捞不到一项世界大赛冠军之后,美国队的教练杰里和克尔泽维斯基扬言,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把“旧的世界格局”带回国际篮球圈。
在去年的美洲男篮锦标赛暨北京奥运会预选赛中,这支夺冠的美国“梦八队”平均每场净胜对手39.5分。对此,退役的“魔术师”约翰逊如此评价;“正确的主帅、正确的球员,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正确的事上。”
但是,才不去管那么多。这是在我家门口的比赛,在我的地盘,我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体育已经越来越脱离与民族情感的联系,日益成为享受现代生活的激情、自由与相互融合的契机与场所。
就像姚明所强调的,这将是一个大场面,一个快乐的节日。
上海大众POLO劲情,与周杰伦一起“大灌篮”
周杰伦、蔡卓妍主演的以篮球为主题,投资额高达8000万的电影《大灌篮》,周杰伦其中展现融合功夫与运动的灌篮绝招,神乎奇技,仿佛18般武艺上身,把累积18年的绝活儿都爆发在电影中,而且穿背心短裤飙球,露出结实的肌肉,银幕性感指数飙到最高点,让粉丝又High又叫。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集合大量特效、功夫和篮球赛事元素,主要表现了年轻人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朋友间相互帮助、恋人间相互支持等各种美好的情感亦贯穿其中。电影角色虽受漫画《灌篮高手》启发,故事却重新编写并加入了武术元素。在《大灌篮》中,周杰伦将变身为集功夫与球技于一身的篮球小子。他扮演的这个孤儿在一所功夫学校遇到了不少“武林高手”传授给他功夫,之后因受到校长排挤被赶出学校流落街头,经历颇为坎坷。
此外,《大灌篮》也是首个以体育为题材的华语电影,将以北京奥运代言影片的方式上片,担当起为北京奥运摇旗呐喊的先锋。而上海大众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汽车合作伙伴之一,也成为该影片的主要赞助商。据介绍,除了娱乐界超人气偶像的倾情演出外,车界时尚代言人POLO在剧中也将有精彩表现。制片方认为,POLO劲情劲取所代表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正与《大灌篮》的主题相吻合,而上海大众又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
“2008,全亚洲期待周杰伦功夫灌篮”,作为周杰伦主演的第三部电影,篮球加偶像的号召力在2008年春节掀起了又一轮娱乐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