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专业出版百舸争流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出版社,绝大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设立的,是按专业划分的。上世纪末,很多专业出版社主动走多元化之路,有几多收获,也遇到了很大坎坷。进入新世纪,在市场细分的变化下,专业出版社又重回专业之路。盘点2008年专业出版,不难发现,它既不像教育出版那样因政策变化而起伏跌宕,也不像大众出版那样因纸价成本飙升而整体收缩,2008年是专业出版很活跃的一年,在活跃中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调整出版格局见成效
  
  2008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中坚”年,随着2008年的结束,“十一五”规划时间上已经过去60%,而各专业出版社规划实现得怎样呢?
  专业出版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惠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成就了专业出版社在专业教材、专业图书出版方面的权威和霸主地位。但这种对专业的垄断,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受惠于此的同时,也会导致出版社长期的依赖性。据悉,有些社教材所占比重高达70-8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材出现哪怕一点点的闪失,整个出版社的经济就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受灭顶之灾。对此,一些中央科技社近几年已开始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并收到了实效。
  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介绍,人卫社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将调整产品结构作为首要发展战略,从产品结构的调整抓起,以求尽快扭转产品结构失调、产品质量滑坡的局面。人卫社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产品结构6:3:1的比例,即教材、教辅和考试用书占全社销售实洋的60%,参考书占30%,科普图书占10%。胡国臣说这种产品结构的调整,绝对不是以降低教材的比例来实现,而是在巩固和加强教材出版的基础上,使参考书和科普图书得以更快的发展,同时这种调整也不是硬性的、简单的人为比例划分,而是通过编辑机构设立、编辑运行机制改革以及政策引导与调控来实现。
  与此相类,人邮社在“2007~2011年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制定了“4-3-2-1”的业务发展战略,明确了各类业务发展举措。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季仲华解释说,“4”是指把计算机图书、教材、少儿出版和期刊作为四大核心业务;“3”是指把经管类图书、数字出版和新板块图书作为三大潜力业务;“2”是指把通信类图书和电子电工类图书作为两个品牌業务;“1”是指把非出版业务作为一个辅助业务。季仲华说,对于本社的招牌“计算机图书”,人邮社继续巩固和强化市场份额和领先地位,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带动整体业务的提升。
  对此化学工业出版社也提出了“立足大化工,面向大科技”的出书方向。化学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张宛如说,在“十一五”期间,化工社加大了教材出版的力度,并进入以大众健康为龙头的大众生活图书板块。目前,他们已初步形成专业出版为主,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共同发展的出版格局。
  由此可以看出,在巩固传统优势专业领域的同时,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调整,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拓展新领域,是2008年各专业社共同的追求。
  
  出击数字出版有实效
  
  2008年10月23日,在全国出版业网站建设年会上,我们看到更多的面孔是来自专业出版社的。重视网络建设的背后,是对数字出版的关注和实践。
  对于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专业出版社是既有焦虑也有行动。在第18届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测试与出版分会会长梁祥丰指出,人民邮电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重庆出版集团、冶金出版社、气象出版社、伯通电子出版社等20多个单位,近来都已经先后在华文出版网上启动了网络出版实践活动,决心探索发展新路子,培育典型示范单位。
  化工社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在以出版纸介质产品为主的同时,要逐步加大电子网络出版的力度。人邮社在“2007-2011年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提出了“以出版为核心,以专业和专业教育出版为主要出版领域,以数字出版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发展愿景。人民交通出版社社长杨文银说,交通社已累计出版动销电子书品种5182种,完成对行业标准规范、交通史书、工具书等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并已初步形成以纸书出版为主,以电子课件、互动学习光盘和音像教学、电子样书和电子书目等为辅的跨媒介出版框架。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黎雪提出了按“章鱼模式”发展的思路,即在主体稳固,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延伸触角,开发新的出版资源。其触角之一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多元发展探索全新领域,具体表现在着手数字内容生产、创办“三农”和教育网站、开展按需印刷三个方面。机械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也在数字出版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取得了很大成果。
  这些实践证明专业出版在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强化专业优势,走国际化之路
  
  2008年7月,人卫社投资5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并收购了北美中等规模的医学出版专业机构——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这一事件,标志着专业出版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生力军。
  在国际销售环节上,人卫社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相结合,一方面人卫社在欧洲和美国建立自己的国际销售队伍和网络,使销售本土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大规模引进图书所建立的良好合作氛围,与各大出版公司合作出版发行,做到利润共享,利益双赢,逐步在国际市场树立人卫社的医药图书品牌,最终实现在国际图书市场上的销售目标。
  人卫社是专业出版社走出去的杰出代表,从具体的图书版权输出上看,专业出版也可圈可点。据2008年8月公布的第七届输出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结果,在获奖的57部输出版优秀图书中,有19部是专业图书;这些输出的专业图书品种,也从以前的以中医药为主,扩展到建筑、经济、计算机、旅游等方面,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家就有4本书获得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更加关注小众出版
  
  专业图书大众化是近年专业出版的一种趋向。进入2008年,专业出版又出现一种新趋向,那就是更加关注小众出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是我国专业出版的大社强社,建工版图书市场占有率达47.66%,动销品种2883种。据该社王佩云社长介绍,前几年,对一些市场潜力不大的小众选题,因耗时耗力没多少经济回报,一般不做。今年以来,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他们安排了很多小众图书出版,以树立品牌,增加市场覆盖率。其他一些专业出版社,也都逐渐认识到了小众出版的重要性,纷纷把目光投向小众出版。
  而在小众出版中,以学术图书为主的精品力作正在越来越显示出其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认为,目前学术出版现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各种出版基金的设立使一些大项目能够得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资金支持,使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出版不再是难题。而且,近年来,许多大学出版社都将“注重学术”视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学术出版重要阵地。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认为,近年来随着高校特别是研究生扩招,形成了庞大的学术图书消费群体。经费投入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对学术图书的出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到,中央编译出版社把中共中央编译局的编译、学术优势作为该社的定位所在,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哲学、政党制度研究、协商民主研究等板块作为自己的强势产品定位。在这样的定位下,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美的历史》、《香港史》、《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知日文丛》、《后经典文丛》等一系列受读者关注的学术著作。他认为,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全民阅读将会为学术出版带来更多阅读人群,未来学术出版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探索专业出版传媒集团的道路
  
  2008年1月,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国家电网报社和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传媒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六大传媒板块:报纸板块,核心是《国家电网报》和《国家电网》杂志;图书板块,核心是电力专业图书出版,其他还包括教育图书出版、非电专业图书出版;子报子刊板块,核心是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报刊,其他还包括具有技术引领作用的报刊、科普类报刊;影视板块,核心是国家电网电视台,其他还包括音像电子出版物及影视文化;网络板块,核心是国家电网信息网,其他还包括网络出版及网络电子商务;广告及品牌策划板块,核心是广告业务,其他还包括品牌策划及咨询培训。
  集团既汇集了原国家电网报社和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原有优势,同时通过实施战略重组,将电力系统的杂志、电子出版物、网络,甚至电视台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跨媒体的专业传媒集团。
  人民卫生出版社打造医药传媒集团的努力在2008年也初见成效。胡国臣社长介绍说,现在人卫社有3个刊号,最近又批了引进版电子刊号,还有6种期刊正在引进,准备陆续引进100多种西医期刊。“卫人网”的考试、网络教育、学术、医学科普四个板块已经建立起来了,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目前人卫社已初步形成包含期刊、图书、网络、多媒体及跨国公司的集團雏形。
  英大传媒集团的成立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探索对我国各行业的专业出版如何走整合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专业出版社都有比较辉煌的历史。2008年11月22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拉开了55周年社庆的序幕,参会人数近500人。如此隆重的社庆,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出版社的发展实力。今年进入了55周年社庆的专业出版社好像不止人卫社一家,据了解,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也都在今年迈入了55周岁。一些地方专业出版社也都50岁了。对于一个人而言,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这些到了知天命年纪的专业出版社,好像更是渐入佳境。对于早已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一些专业出版社来讲,2009年将是发展的很重要的一年,一方面是通过试点改革,按照现代出版企业管理模式,将出版社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体制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出版社的发展机制和管理机制,特别是不断用机制的调整和创新来引导员工更新观念,引领企业发展。未来几年,在经过转企改制洗礼的专业出版社,发展势头看好,前景可期。
其他文献
近日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1991年出台的关于图书出版规定可能将面临一次根本性的调整。当地知名作家、出版界人士纷纷亮相。展开维权行动。  1991年施行至今的图书出版规定:“如果澳作者创作的书籍在澳出版,任何澳以外的出版商不得在澳境内销售该书的海外版”,以及“澳出版商享有30天的权利,可以在澳出版任何一部海外发行的书籍。只有他们放弃此权利,书商方可自由引进该书籍的海外版。”这一有利于保护澳本土出版业
期刊
2008年逐渐步入尾声,一系列突发事件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凸显书业机构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挺身而出,救灾救人;奥运盛会,全国各地的出版发行机构调节年度工作计划,错开年内销售高峰季差异化备战;金融危机,出版机构积极应对,挖潜增效……  相较而言,图书零售市场则稍显平淡,在2007年的辉煌过后,2008年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重归平静,表现之一,就是超级畅销书的缺乏,毕竟读者的注
期刊
12月2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了2008年侦破查办的8起整治“四假”重点案件。一批制售非法报刊团伙被陆续打掉,一批以敲诈勒索为目的的假冒记者被绳之以法,有力地净化了全国报刊市场环境。  这8起案件包括:已经宣判的江苏无锡“10·16”非法报纸发行案、沈阳《沿海时报》非法记者站案和山西吕梁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三个案件中涉案主犯分别获刑2年至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至5万元不等;江苏徐州“
期刊
本刊讯 (记者王化兵)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轻工社从2008年11月初开始,先后举办了以呈现30年发展业绩、呈现“轻工出版”、“瑞丽”、“都市主妇”三大品牌、呈现“和谐、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回顾过去畅谈发展”新老职工座谈会、拍摄电视短片《历史的跨越》、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举办职工歌咏大会和举办《辉煌30年》展览等。  据轻工社社长杨西京介绍,通过这
期刊
编者按:经广泛征求业内人士的意见,本刊评选出了2008年中国出版业的十大举措与十大事件,这些举措与事件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会广为流传并被载入出版史册。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四大资格准入制度正式写入《图书出版管理规定》    时间:5月1日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指出,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对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
期刊
回顾2008年教材诸相时,心情难于平复,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句旧时俗语:“年年难过年年过”。盘点2008年教材政策,可以说也必须说的大事主要有四个方面:免费教材政策,教材循环使用政策,教材招标政策,教材租型政策。    一、教材招标政策使教材免费变异成了教材减费    计划2008年秋季全面推开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政策,在行业持续有力的呼吁下暂停了。所以暂停,是因为招标政策的实施遭遇到若
期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喜事大事接连不断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纸张价涨跌、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两岸出版交流20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大事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这些事件都是影响和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作为一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观察者,本人愿与中国出版人一起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深入出版产业的内部,归纳出版业发展的主题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与出版同人分享
期刊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国向世界全面展示了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2008年对于出版业来说,同样是数字出版的奥运年,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的数字出版的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新一轮的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数字出版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一、数字出版已成为拓展的新空间    传统出版社从两年前对数字出版的没感觉,到如今探寻数字出版的具体问题,在思想认识和具体
期刊
年末如期而至,盘点依旧务虚。2008年的中国,从冬天的雪灾到春天的汶川地震,从夏天的奥运到今天的金融危机,留下一长串斑驳的脚印。而2008年的大众出版,无论精彩与平淡,脚步都将继续,记忆已经长存。    一、七年之痒,《百家讲坛》遭遇落寞之势    2001年创立的《百家讲坛》,到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七年之痒,如今的《百家讲坛》早已辉煌难再,活跃在报章版面的阎崇年被掴掌,于丹受威胁等等话题,充其量
期刊
2008年的期刊市场,表面热闹非凡,报刊亭挤满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开本不一纸张各异的不同类型杂志,而实际上,却是竞争惨烈哀鸿遍野愁绪纷飞。这一年里,有发行十几年的老杂志宣告休刊改刊或停刊;有新生的杂志创刊,但没撑到年底就迅速消失;有的杂志在12个月内改版竟不下十次;有的杂志豁出了老底要拼出个你死我活,一本十几元的杂志竟会随刊赠送价值二十几元的礼品。整整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从身边溜走,很少能感到从容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