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师对教改都持肯定意见,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文章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知识积淀量、心理成熟度、逻辑思维能力等因素,需要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三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课堂 实效性 趣味性
教学是面对学生的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政治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如此。如何把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讲的具有时效性、趣味性是对每个教师的考验。本文试从以下方法探讨:
一、针对知识学生实际,选用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果。对于普通班学生,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加上他们心理成熟度不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教学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现在教育教学注重研究性学习,通过老师的主导,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题,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研究性成果。这种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可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问题精心选择,由易到难,给学生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状态与程度,它通常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的深浅程度和所达到的客观效果作为评价标准。”[1]对于普通班学生,重在教材知识的把握。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学生在课外下功夫学习政治只是少数同学。让他们记住教材知识,需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不断重现。当然,知识的重现不是反复用单一、单调的方法,这样容易弱化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的重现除了常规的:新课讲解——习题巩固——知识点复习的模式外,还应通过讲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质变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讲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要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和意识的能动性特征。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时,要注意区分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在这些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中实现了知识的重现。
针对学生实际,还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课堂实效性的要求。对于普通班学生,实效性就应该是基础性,要求容易达到,目标容易实现,这样才有趣味课堂的可能,如果要求比较多,目标比较高,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原因不容易达到,趣味无从谈起,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对于课堂趣味性,并不是那些低级庸俗为了活跃气氛而无选择无原则傻笑,而是鲜活的、积极向上、发人深思理性思考。
二、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2]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其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很重要。
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学生所处的状态,增加课堂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资料,注入课堂生活气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生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有一种亲切感。引入学生生活相关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讲高一经济学宏观调控中的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我就引用“掉渣烧饼”的兴衰为例。又如,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模范党员干部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如我讲“联系的条件性”时,我就问学生“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我和长白山的老虎有联系吗?”学生就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个知识。讲“实践决定认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运会游泳项目和滑雪项目上很少有来自炎热非洲的运动员?自然科学中哪门学科最先产生?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让学生想为什么东方人大多保守、尊老、不愿迁徙;而西方人大多爱冒险、不在乎漂泊。这些都与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关系。这些知识能很大的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自然他们听到后会在闲谈中卖弄,下次还会认真听课,慢慢学习兴趣就来了。
联系实际时,要注意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政治课的学习。如讲政治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因为地缘政治毕竟是政治学中很重要的派别。讲“内外因时”,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内部原因和导火索。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只能是空想的原因。这样既符合文综高考的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这门学科的有用性。
三、充分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在教学上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学方法上的新提法,老师的主导地位不是老师一堂课机械讲到底。面对普通班学生,老师的主导作用应根据课堂需要加以突出,在学生难以独立或讨论完成时,教师应加以引导,引导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引出答案,导出结果。老师和学生思维同步,和问题同行,形成老师、学生和问题一体。在学生能够独立或经过同学间讨论能够完成的问题,老师导的作用要弱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完整、连续。必须让他们紧紧围绕在教师周围,关注问题本身,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根据高考的试题,了解教材中那些重要知识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重点考察什么知识点。如“实践决定认识”是重点,但高考怎么考?在高考中他往往给你一段材料让你判断是哪一种决定作用,因此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要注意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如高考题中,常能看到这种问法—“谈谈你对某种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回答?要回答这个现象是什么?是好是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光靠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此外,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放松要求,学生不会感激你反而会不尊重你,也影响了你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纪律。
参考文献
[1] 柳礼泉、邓演平:“两课”教育学实效性析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3(6).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3-114.
【关键词】政治课堂 实效性 趣味性
教学是面对学生的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政治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如此。如何把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讲的具有时效性、趣味性是对每个教师的考验。本文试从以下方法探讨:
一、针对知识学生实际,选用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果。对于普通班学生,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加上他们心理成熟度不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教学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现在教育教学注重研究性学习,通过老师的主导,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题,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研究性成果。这种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可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问题精心选择,由易到难,给学生一个成长、完善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状态与程度,它通常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的深浅程度和所达到的客观效果作为评价标准。”[1]对于普通班学生,重在教材知识的把握。如何把握教材知识,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学生在课外下功夫学习政治只是少数同学。让他们记住教材知识,需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不断重现。当然,知识的重现不是反复用单一、单调的方法,这样容易弱化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的重现除了常规的:新课讲解——习题巩固——知识点复习的模式外,还应通过讲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在讲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质变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讲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要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和意识的能动性特征。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时,要注意区分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在这些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中实现了知识的重现。
针对学生实际,还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课堂实效性的要求。对于普通班学生,实效性就应该是基础性,要求容易达到,目标容易实现,这样才有趣味课堂的可能,如果要求比较多,目标比较高,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原因不容易达到,趣味无从谈起,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对于课堂趣味性,并不是那些低级庸俗为了活跃气氛而无选择无原则傻笑,而是鲜活的、积极向上、发人深思理性思考。
二、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2]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其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很重要。
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学生所处的状态,增加课堂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资料,注入课堂生活气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生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有一种亲切感。引入学生生活相关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讲高一经济学宏观调控中的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我就引用“掉渣烧饼”的兴衰为例。又如,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模范党员干部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如我讲“联系的条件性”时,我就问学生“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我和长白山的老虎有联系吗?”学生就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个知识。讲“实践决定认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奥运会游泳项目和滑雪项目上很少有来自炎热非洲的运动员?自然科学中哪门学科最先产生?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让学生想为什么东方人大多保守、尊老、不愿迁徙;而西方人大多爱冒险、不在乎漂泊。这些都与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关系。这些知识能很大的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自然他们听到后会在闲谈中卖弄,下次还会认真听课,慢慢学习兴趣就来了。
联系实际时,要注意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政治课的学习。如讲政治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因为地缘政治毕竟是政治学中很重要的派别。讲“内外因时”,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内部原因和导火索。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只能是空想的原因。这样既符合文综高考的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这门学科的有用性。
三、充分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在教学上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学方法上的新提法,老师的主导地位不是老师一堂课机械讲到底。面对普通班学生,老师的主导作用应根据课堂需要加以突出,在学生难以独立或讨论完成时,教师应加以引导,引导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引出答案,导出结果。老师和学生思维同步,和问题同行,形成老师、学生和问题一体。在学生能够独立或经过同学间讨论能够完成的问题,老师导的作用要弱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完整、连续。必须让他们紧紧围绕在教师周围,关注问题本身,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根据高考的试题,了解教材中那些重要知识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重点考察什么知识点。如“实践决定认识”是重点,但高考怎么考?在高考中他往往给你一段材料让你判断是哪一种决定作用,因此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要注意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如高考题中,常能看到这种问法—“谈谈你对某种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回答?要回答这个现象是什么?是好是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光靠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此外,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对他们放松要求,学生不会感激你反而会不尊重你,也影响了你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纪律。
参考文献
[1] 柳礼泉、邓演平:“两课”教育学实效性析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3(6).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