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民族精神培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内容。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目标的民族精神,同时,精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 民族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引导大学生走出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为此,《纲要》教学应把握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精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效。
  一、把握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若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延续至今,五千年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包容吸纳、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史。尤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民族精神体现出了新的时代内容,其内涵更为丰富。
  (一)独立自由的抗争精神。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罪恶的侵华战争,几乎把中华民族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列强凌辱,国破家亡,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幸福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从三元里抗英到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再到抗日战争,无不体现了伟大民族的独立和反抗精神。
  (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革命斗争。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十次发动起义,虽屡败屡战,但仍锲而不舍地推翻卖国无能的满清王朝。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最艰难的生存环境下铸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三)吐故纳新的学习精神。
  中华民族原本善于交流、开放进取,曾有磅礴向上的汉唐气象,有张骞通西域,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等,但是满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愚民奴化,使得中国变成一个日薄西山的老朽帝国。晚清以来落后挨打的悲惨事实逐渐促使民族觉醒,一些先进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良方。从经济技术到民主宪政制度,再到思想观念,学习阶段一步步深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先进分子最终在反复比较推求论证和实践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发展和社会转型找到了一条出路。
  (四)艰苦奋斗的探索精神。
  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上下求索,农民、地主、民族资产阶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追求,提出了各自的“理想”方案,但是他们的理想都破灭了,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铸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保障。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近代以来所体现的时代内涵就是找寻国家出路,努力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纲要》课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P2应该说,相对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在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的上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嘉言懿行,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任课教师应努力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资源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和精神鼓舞,激励其自觉为实现国强民富的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教学态度上,教师要激情饱满言传身教。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示范功能和导向作用。教师个人的精神、情感,以及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心灵是直接可效的感召。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担当爱国家、爱民族的楷模,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自己的道德学问和人格情操。
  应当充分了解并理解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体悟其中孕育的民族精神,并将其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显示自己鲜明的政治感情和倾向性,爱憎分明,是非清楚,将喜怒哀乐倾注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教师激情饱满才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才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感情和民族责任感。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萎靡,对民族和国家没有任何感情的人能激发起他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教师要做到激情饱满、爱憎分明,必须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奋斗和探索历程有价值认同和肯定。比如,对近现代史上不同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共产党人等那种为了正义事业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以及为天下人谋幸福的伟大情怀,教师当寄以高度的赞扬和崇拜。再比如,孙中山先生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坚持不懈地为国家富强和实现民主共和奋斗,其伟大人格和精神足以超越时空,而那些破坏民主共和,恢复专制、帝制的“跳梁小丑”就显得那么渺小。教师在讲授时激情洋溢、爱憎分明,自然会对凝聚学生的民族精神达到催化之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使学生自觉感悟民族精神。
  1.案例启发式教学法。传统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灌输单纯空洞的大道理,效果是不明显的。任课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设计和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资源丰富,事件繁杂,人物众多,任课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和感召精神的典型作为案例。如讲辛亥革命时,选用林觉民与方声洞这两位民族青年的侠骨柔情和为理想信念的献身精神作为典型案例。林觉民的《与妻书》谈到:“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方声洞的《禀父书》表示:“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他们把浓烈的爱情、亲情与对祖国民族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统一起来,体现了超越自我的博大胸怀和高尚革命情操。他们的形象是多么生动饱满,今天读来足以感天动地,令人不由产生至深的崇敬。再比如,讲革命新道路探索时,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曲折人生经历为典型案例。通过讲述,激发学生思考,体会到中国革命在逆境中前进,需要毛泽东那样的实事求是、百折不回的艰苦探索精神等。总之,生动、恰当、典型的教学案例,可以把师生共同置于创设的历史情境中,使学生感同身受,自觉激发起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
  2.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法。当今信息时代,以影音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直观形象生动教学的最佳途径,而近现代史多媒体资料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多媒体资料可以是电影、电视剧或者纪录片等,也可以是教师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来再现历史真实场景,使复杂抽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形象地跃然于眼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讲述“上编综述”时,可以播放有关五千年中华民族辉煌文明史的片段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精美的陶瓷鼎器”、“雄伟的万里长城”、“恢弘的兵马俑”、“神妙的石窟雕塑”、“壮丽的宫殿”、“优雅的园林”、“傲人的四大发明”、“古朴的文房四宝”、“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等,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曾创造过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由此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然升华;在讲“鸦片战争”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把帝国主义强盗的掠夺行径和丑恶面貌,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极大冲击学生的心灵,促使其将悲愤之情化为对外来侵略者和腐朽晚清政府的无比痛恨,更化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再比如,在讲“红军长征”的时候,可以播放激昂的“长征组歌”,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红军单薄的御寒衣物”、“沿途留下的革命宣传标语”、“翻滚汹涌的金沙江”、“人迹罕至的大草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等,生动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那种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以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大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长征精神”的真谛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学生还可以从《甲午风云》中“致远”舰全体官兵为国捐躯,《太行山上》国共两党精诚团结浴血杀敌,装备欠缺的八路军子弟兵与武器精良的鬼子近身肉搏,国民党郝梦麟将军誓死抗日的壮志豪言等中感受震撼人心的悲壮的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时间,选取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强历史真实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原则。
  (三)教学实效性上,让学生自主践行爱国主义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系统讲授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巩固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2]《纲要》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历史变迁和国情,是深化理论认识,感受民族精神内容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实践形式。
  1.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企业考察、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以及“三下乡”等活动,并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走基层的方式,了解和感受社区、农村或企业的历史变迁,使学生亲身感受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增强投入祖国建设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指导学生到附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历史人物故居、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烈士墓地等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零距离地接触真实历史,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洗礼。
  3.历史事件或人物纪念的体验活动。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植树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七事变、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毛泽东诞辰日等。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制作课件,写爱国影视观后感,进行演讲、征文比赛,让学生参与公祭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或浏览爱国主义网站进行网络公祭,还可让学生自编历史剧扮演英雄人物,开发爱国游戏软件,等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总之,在《纲要》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使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自觉意识,并实实在在地确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基金项目: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09]321号);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湘财教指[2011]91号:11C0587)。
其他文献
海藻,浸染了你斑驳的身子。温软的沙滩,掩埋了你曾经的卑微与弱小。低飞的羽翼,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浪峰,剪碎悠然的云彩。你这洁白的精灵啊,每一次擦浪掠起的飞溅,足以令
期刊
摘 要: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从学生工作者、高校平台、工作策略三方面作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重要性 学生工作者 高校 工作方法    随着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造就数以千百计的人才,培养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
摘 要: 掌握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指导学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及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拥有适合个人的语文资源,逐步会读、想读、能写、会写。  关键词: 职中生 阅读 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任何一所中小学都是必修科目,职校也不例外。因为对学生们来说,无论将
是的,我曾经是个学渣,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出生于一个南方落后省份的小省会城市,小学时不知道学习,天天玩,好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周围没什么读书人(“打砸抢杀”的倒是不少),曾
她们相约在大山脚下用草原的乳汁喂养这些肥美的云朵用一尘不染的风,清洗掉凡尘中的污垢清澈蓝才是她们的真模样
摘 要: 2008年9月,“90后”开始走进大学校园,这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其特有的行为特点、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较之“70后”和“80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加强对“90后”大学生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探求内在的规律,寻找更有效的对策和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对策    
本文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2010年的数据为例,从馆藏结构、读者统计、借阅统计等方面来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借阅情况,为兄弟院校提供素材,更好地开展读者借阅工作。
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阐述加强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分析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贵州省当代教育研究中心《当代教育》编辑部主办,贵州艺义丰实业有限公司冠名的“艺义丰”杯第二届《当代教育》贵州省大学生小说、散文、诗歌大赛
目的对Cercon全瓷的制作工艺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5例患者共15牙单位的冠、桥使用Cercon全瓷系统进行修复,并进行修复后1、3、6、12月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 Cercon全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