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系统、全面的探析了控制理论在产品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过程。针对控制理论中的前馈、现场、反馈控制三种控制类型与在产品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了一一对应的深入分析,可为检验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控制理论 检验部门 前馈控制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控制理论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机械制造企业的检验部门是一个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对各种零部件、整机进行检验,向客户(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提供检测结果的权威部门。该部门在企业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零部件或整机的整个制作流程及其交付使用后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及时。可以说,检验部门管理的核心就在于质量管理,良好的质量管理也是检验部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质检人员需灵活运用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严格控制质量检验所涉及的各类因素,搞好质量管理(图1),才可以使最终的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
本人在企业检验和质检部门从事质量管理和产品检验多年,根据自己在实际质量控制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自己认为从以下几个做法,可以达到控制理论在产品检验中的最佳应用。
1 检验部门质量管理中的前馈控制
检验部门的检验前质量控制也就是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部分,即生产部门生产的零部件/整机完工后由库管员确定检测目标,提出检验申请单直至检测样品送至检验部门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全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该环节主要为了避免检验样品出问题,如样品的质量以及各种资源的组合不符合检验要求。而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则取决于前馈控制。产品是否合格,客户是否接收,主要取决于该环节的检验结果准确与否。
1.1 库管员(送检人员)首先开具检验申请单,在检验前后按下列要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①检验申请单须详细列出产品辨识和申请部门/供货方的相关信息;②提供辨识产品的唯一标志;③提供样品的批次、送检数量;④样品送检以及检验部门接收样品的时间记录。在这一操作流程中,由于个别送检人员对检验申请单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知,仅仅将产品的名称、检验数量填写在检验申请单中,而其他信息并未填写完整,如产品型号、生产部门,生产批次、样品到货数量、时间等。无论是客户、供方,还是检验方,检验申请单都是非常关键的检验依据,样品取材和检验结果准确与否都要通过它来核对。因此库管员将样品送检时,务必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
1.2 按检验要求准备送检样品。在收集检验样品之前,库管员和检验人员首先要全面掌握产品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品的数量、生产情况、技术要求和以往的质量状况等。同时,要正确地保管样品,防止各类因素出现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库管员粗心大意,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防潮、防锈、防磕碰及温度变化等),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难免不尽人意。因此,库管员应注意始终使送检样品处于正常库管状态,并且要注意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3 正确收集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应从以下几点认真做起:①明确样品收集的时间;②明确收集样品的要求、收集样品的数量;③明确润滑剂或者防锈剂的应用标准及样品的保存温度与时间。常见的样品收集不合格的表现有:没有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数未达到《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 2828-2003)要求、润滑剂使用错误、样品生锈或磕碰、样品的保存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等。检验出现误差多半由这些常见的错误引起,并且会影响对产品质量判定,使客户、供方/生产者蒙受经济损失。鉴于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样品收集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1.4 经常组织产品检验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与业务培训、让库管员及检验员了解影响产品检验的因素。产品的库管其温度、湿度、叠放、防腐、防锈等对检验均有影响,如果送检的产品受到影响再做检测,即使我们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操作,也无法准确的判定产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产品库储保管对某些检验结果的影响”为题目对库管员和检验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抽样送检和检测判定时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以正确地判定产品的检验结果,为客户提供接收产品的可靠依据。
2 检验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现场控制
对检验部门来讲,现场检验就是样品在本部门被检验的阶段,这是判定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环节。现场检验首先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熟悉操作规程,对检验仪器也具有相应的标准、性能要求,因此现场控制,通常通过以下过程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2.1 将检验部门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列为本部门常规性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检验和评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從而保证最终的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在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或仪器维修后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
2.2 检验时,所采用的配套试剂、校准物、质控物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3 测定结果应在技术要求的允许范围内,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并做好检验记录及检验台帐,便于质量追溯。
2.4 检验人员之间应时常交流行业经验,增进沟通联系。检验班组之间质控样品应该根据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工作,负责样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5 检验人员须严格执行部门规定的操作流程,在判定产品质量前,禁止与产品生产方和接收方交流。以日常检验工作为基础严格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这样有助于评价检验结果的稳定性,而检验部门之间质控可以评价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达到生产要求。
2.6 质量控制部门应该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监督检验部门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实时给予技术指导;制定检验部门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应产品质量,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检验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大都通过分析检验计划执行的结果来查找偏差,进而采取纠偏措施。因此,应着重反馈执行结果。已存在的偏差很难通过反馈控制来消除,因此,反馈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小处偏差的持续作用上,也就是对日后工作活动进行纠正,以免再度出现类似情况。可以说,反馈控制的目的就在于“惩前毖后”。检验部门主要是从检验结果发出到产品生产应用这个阶段进行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应从以下过程来进行控制:
①得出检验结果以后,需实施严格控制,同时将正确的检验结果及时填写在检验报告单和检验台帐上,注意字迹要简明工整,不允许任意涂改。②检验报告是具有量值的特殊文字资料。填写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填写规范认真填写,确保检验报告简明清晰,客观准确。③检验报告是提供客户/供方作为判定产品质量、确定接收与否、分析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研究的重要数据和依据,应在严格检查核对后,保证无误的情况下再行发出,坚决杜绝乱改检验结果的发生。④保证检验部门及时、准确、可靠地将所检测项目、检验结果报告给客户/供方。⑤检验部门负责提供各检验部门确实可靠的“技术要求”或“正常范围”及有需要说明的测量单位。⑥检验报告必须有检验员的签名、检验结果及报告出具的时间。
反馈控制既要对检验结果发出直至生产应用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更要根据一些检验部门的负性事件进行总结,从而获得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更改,从而提高检验部门的工作质量。
控制理论的三个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進的,检验部门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其应用要求,结合本部门客观情况灵活运用。实施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偏差的出现,或对已发生的偏差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其过度累积。质检是高精准度或精细化的工作,偏差的存在说明是质检工作的失误,鉴于此,质检工作一定要全面、细致,才能确保最终结果客观、准确、真实。
参考文献:
[1]刘宏,杨枢.质量检验工作的管理与控制[J].电子质量,2008(01).
[2]叶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部门质量控制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杨继武,李秀杰,周红梅.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J].品牌与标准化,2009(12).
作者简介:吴世华(1973-),女,广西南宁人,学士学位,工程师,广西南宁机械厂技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质量管理,标准化,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控制理论 检验部门 前馈控制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控制理论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机械制造企业的检验部门是一个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对各种零部件、整机进行检验,向客户(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提供检测结果的权威部门。该部门在企业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零部件或整机的整个制作流程及其交付使用后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及时。可以说,检验部门管理的核心就在于质量管理,良好的质量管理也是检验部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质检人员需灵活运用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严格控制质量检验所涉及的各类因素,搞好质量管理(图1),才可以使最终的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
本人在企业检验和质检部门从事质量管理和产品检验多年,根据自己在实际质量控制工作的经验与做法,自己认为从以下几个做法,可以达到控制理论在产品检验中的最佳应用。
1 检验部门质量管理中的前馈控制
检验部门的检验前质量控制也就是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部分,即生产部门生产的零部件/整机完工后由库管员确定检测目标,提出检验申请单直至检测样品送至检验部门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全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该环节主要为了避免检验样品出问题,如样品的质量以及各种资源的组合不符合检验要求。而检验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则取决于前馈控制。产品是否合格,客户是否接收,主要取决于该环节的检验结果准确与否。
1.1 库管员(送检人员)首先开具检验申请单,在检验前后按下列要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①检验申请单须详细列出产品辨识和申请部门/供货方的相关信息;②提供辨识产品的唯一标志;③提供样品的批次、送检数量;④样品送检以及检验部门接收样品的时间记录。在这一操作流程中,由于个别送检人员对检验申请单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知,仅仅将产品的名称、检验数量填写在检验申请单中,而其他信息并未填写完整,如产品型号、生产部门,生产批次、样品到货数量、时间等。无论是客户、供方,还是检验方,检验申请单都是非常关键的检验依据,样品取材和检验结果准确与否都要通过它来核对。因此库管员将样品送检时,务必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
1.2 按检验要求准备送检样品。在收集检验样品之前,库管员和检验人员首先要全面掌握产品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品的数量、生产情况、技术要求和以往的质量状况等。同时,要正确地保管样品,防止各类因素出现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库管员粗心大意,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防潮、防锈、防磕碰及温度变化等),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难免不尽人意。因此,库管员应注意始终使送检样品处于正常库管状态,并且要注意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3 正确收集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应从以下几点认真做起:①明确样品收集的时间;②明确收集样品的要求、收集样品的数量;③明确润滑剂或者防锈剂的应用标准及样品的保存温度与时间。常见的样品收集不合格的表现有:没有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数未达到《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 2828-2003)要求、润滑剂使用错误、样品生锈或磕碰、样品的保存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等。检验出现误差多半由这些常见的错误引起,并且会影响对产品质量判定,使客户、供方/生产者蒙受经济损失。鉴于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样品收集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1.4 经常组织产品检验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与业务培训、让库管员及检验员了解影响产品检验的因素。产品的库管其温度、湿度、叠放、防腐、防锈等对检验均有影响,如果送检的产品受到影响再做检测,即使我们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操作,也无法准确的判定产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产品库储保管对某些检验结果的影响”为题目对库管员和检验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抽样送检和检测判定时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以正确地判定产品的检验结果,为客户提供接收产品的可靠依据。
2 检验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现场控制
对检验部门来讲,现场检验就是样品在本部门被检验的阶段,这是判定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环节。现场检验首先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熟悉操作规程,对检验仪器也具有相应的标准、性能要求,因此现场控制,通常通过以下过程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2.1 将检验部门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列为本部门常规性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检验和评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從而保证最终的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在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或仪器维修后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
2.2 检验时,所采用的配套试剂、校准物、质控物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2.3 测定结果应在技术要求的允许范围内,检测结果应准确、清晰,并做好检验记录及检验台帐,便于质量追溯。
2.4 检验人员之间应时常交流行业经验,增进沟通联系。检验班组之间质控样品应该根据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工作,负责样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5 检验人员须严格执行部门规定的操作流程,在判定产品质量前,禁止与产品生产方和接收方交流。以日常检验工作为基础严格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这样有助于评价检验结果的稳定性,而检验部门之间质控可以评价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达到生产要求。
2.6 质量控制部门应该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监督检验部门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实时给予技术指导;制定检验部门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应产品质量,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检验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大都通过分析检验计划执行的结果来查找偏差,进而采取纠偏措施。因此,应着重反馈执行结果。已存在的偏差很难通过反馈控制来消除,因此,反馈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小处偏差的持续作用上,也就是对日后工作活动进行纠正,以免再度出现类似情况。可以说,反馈控制的目的就在于“惩前毖后”。检验部门主要是从检验结果发出到产品生产应用这个阶段进行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应从以下过程来进行控制:
①得出检验结果以后,需实施严格控制,同时将正确的检验结果及时填写在检验报告单和检验台帐上,注意字迹要简明工整,不允许任意涂改。②检验报告是具有量值的特殊文字资料。填写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填写规范认真填写,确保检验报告简明清晰,客观准确。③检验报告是提供客户/供方作为判定产品质量、确定接收与否、分析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研究的重要数据和依据,应在严格检查核对后,保证无误的情况下再行发出,坚决杜绝乱改检验结果的发生。④保证检验部门及时、准确、可靠地将所检测项目、检验结果报告给客户/供方。⑤检验部门负责提供各检验部门确实可靠的“技术要求”或“正常范围”及有需要说明的测量单位。⑥检验报告必须有检验员的签名、检验结果及报告出具的时间。
反馈控制既要对检验结果发出直至生产应用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更要根据一些检验部门的负性事件进行总结,从而获得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更改,从而提高检验部门的工作质量。
控制理论的三个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進的,检验部门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其应用要求,结合本部门客观情况灵活运用。实施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偏差的出现,或对已发生的偏差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其过度累积。质检是高精准度或精细化的工作,偏差的存在说明是质检工作的失误,鉴于此,质检工作一定要全面、细致,才能确保最终结果客观、准确、真实。
参考文献:
[1]刘宏,杨枢.质量检验工作的管理与控制[J].电子质量,2008(01).
[2]叶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部门质量控制解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杨继武,李秀杰,周红梅.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J].品牌与标准化,2009(12).
作者简介:吴世华(1973-),女,广西南宁人,学士学位,工程师,广西南宁机械厂技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质量管理,标准化,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