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不论哪种文体,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检验,拼音、字词、语法、修辞等知识点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将各个知识点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体系的语言情境中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滞后的教学观念必然催生低效的教学行为,并最终导致低质量的教学成果。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以讲为主,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索然。在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的浪潮下,笔者就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做如下论述:
一、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首先就要从自身教学态度的改变做起,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式方法予以保留,对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果断的舍弃。在高中语文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组,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拆分成三个任务:“荷塘”“月色”“作者心境”,各个小组来领取任务,将文中直接描写景色或者心情的句子记录下来,比如,文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表达了作者初入荷塘时的欣欣然,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领略夜晚荷塘的美丽景色,皎洁的月亮、泛着月光的荷叶,以及作者随着景色变换的所思所想带来的心境的不断变化。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作者当时的历史时期,制作包含符合特定年代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展现历史原貌的幻灯片,通过放映影像,将那个年代的战火纷飞与幽深静谧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感受冲击,体会作者的心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延展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而这土壤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学,要向更广大的课外读物延伸。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就更应该具有选择性,不仅是读物的选择和甄别,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完成阅读的积累和对语感的培养。
(一) 精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高中阶段的学生适合读名家散文和简短精干的短篇小说。合适的读物具备以下特点,短小且优质,阅读时间少;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吸收和模仿。
例如,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文章,老画家为饱受病痛折磨的女画家在常春藤上画上最后一片叶子,给女画家带来了希望,最后女画家恢复健康,老画家却因为冒雨画下叶子而死去。教师通过解构这篇小说,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对文中怎样围绕叶子进行描写以及如何将情感融入描写当中。精读优秀作品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 泛读。科学合理的泛读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便能掌握解构文章,提炼主旨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文章书籍。例如,丰富文采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丰富写作风格的《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茨威格小说选》等让学生通过泛读扩展知识面,在锤炼阅读方法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这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三、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中教材的学习是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课下的延展阅读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要坚持,一天看、两天看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来说,良好的习惯不只是读,需要学生手眼并用,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鸿门宴》的学习中,由于是文言文,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中甚至都不通畅,自然就更加不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时就需要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备注,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中,“目”字为动词,意为“看向”“使眼色”等类似的字词,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在一旁进行备注,以便能顺畅地进行阅读,完整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始于兴趣,精于方法,终于坚持。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是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希望本文能够给奋战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郝朝良.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文旭.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
吴燕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正兴学校。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滞后的教学观念必然催生低效的教学行为,并最终导致低质量的教学成果。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以讲为主,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索然。在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的浪潮下,笔者就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做如下论述:
一、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首先就要从自身教学态度的改变做起,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式方法予以保留,对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果断的舍弃。在高中语文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组,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拆分成三个任务:“荷塘”“月色”“作者心境”,各个小组来领取任务,将文中直接描写景色或者心情的句子记录下来,比如,文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表达了作者初入荷塘时的欣欣然,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领略夜晚荷塘的美丽景色,皎洁的月亮、泛着月光的荷叶,以及作者随着景色变换的所思所想带来的心境的不断变化。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作者当时的历史时期,制作包含符合特定年代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展现历史原貌的幻灯片,通过放映影像,将那个年代的战火纷飞与幽深静谧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感受冲击,体会作者的心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延展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而这土壤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学,要向更广大的课外读物延伸。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就更应该具有选择性,不仅是读物的选择和甄别,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完成阅读的积累和对语感的培养。
(一) 精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高中阶段的学生适合读名家散文和简短精干的短篇小说。合适的读物具备以下特点,短小且优质,阅读时间少;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吸收和模仿。
例如,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文章,老画家为饱受病痛折磨的女画家在常春藤上画上最后一片叶子,给女画家带来了希望,最后女画家恢复健康,老画家却因为冒雨画下叶子而死去。教师通过解构这篇小说,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对文中怎样围绕叶子进行描写以及如何将情感融入描写当中。精读优秀作品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 泛读。科学合理的泛读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便能掌握解构文章,提炼主旨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文章书籍。例如,丰富文采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丰富写作风格的《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茨威格小说选》等让学生通过泛读扩展知识面,在锤炼阅读方法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这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三、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中教材的学习是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课下的延展阅读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要坚持,一天看、两天看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来说,良好的习惯不只是读,需要学生手眼并用,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鸿门宴》的学习中,由于是文言文,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中甚至都不通畅,自然就更加不清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这时就需要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备注,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中,“目”字为动词,意为“看向”“使眼色”等类似的字词,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在一旁进行备注,以便能顺畅地进行阅读,完整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始于兴趣,精于方法,终于坚持。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是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希望本文能够给奋战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郝朝良.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文旭.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
吴燕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正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