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的古生物学家爱德华·柯普研究发现,动物谱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种逐渐变大的趋向:刚开始时个体较小,随着时间推移,后代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总体而言,体积较大的物种确实比体积小的物种有更强的生存能力。雌性生物通常比雄性体积大,以利于繁殖后代;在争夺雌性的战争中,体积较大的雄性通常能够取胜。可是现在,人类的活动让生物发生了另一种“进化”,那就是越小越弱越能够存活下去。
人类捕猎行为对动物的影响
经常钓鱼的人都知道,留下大鱼,把小的扔回水里,这样可以保持鱼的数量。但情况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人类不知不觉使许多物种迅速地发生着另一种进化——一些物种为了生存下去而变得越来越弱小。由于体型较小的鱼类能够钻过捕鱼网的网眼,从而在人类的捕捞中得以幸存,这种“小个子”鱼在繁殖过程中会将体型小的基因传给后代,从而使得整个种群的个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鱼类被捕捞,争夺食物的同伴减少,剩余的鱼类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它们因此会提早进入性成熟期,并开始繁殖,鱼的初次繁殖年龄提前。例如大西洋的鳕鱼数量下降了99.9%,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鳕鱼的个头明显变小。是什么让鳕鱼发生了这种变化?挪威海洋生物学家奥尔森分析了近30年的数据,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最小的鱼存活几率最大!大鱼容易被捕捞,小鱼反而能逃过被捕杀的命运,这迫使鳕鱼的性成熟期大大提前。它们更早地产卵,初次交配年龄已经由20年前的6岁提早到了现在的5岁。由于基因不能完全遗传给下一代,鳕鱼一代不如一代,变得越来越弱小,产卵量也越来越少。
狩猎也是一个道理,人类在同一物种中偏好个头偏大的动物,这使得大量处于性成熟期的动物被猎杀。人类的掠夺行为已经在短时间内对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造成了重大改变,个头偏小、尚未进入性成熟期的动物侥幸逃过了人类的猎杀,而它们不得不提前初次繁殖的年龄,以避免灭亡的命运。提早繁殖后代的动物一般来说都会减少所产后代的数量。如果我们捕猎了过多的动物,我们将会减少它们成功繁育后代的能力,相应的,它们的自我恢复能力也会被减弱。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对40个不同的地理环境、29种不同生物多达34项调查中发现,遭到人类捕猎的物种体型比以前平均缩小了20%,它们第一次繁殖的年龄提前了25%。这种情况在一些鱼类、蜗牛、大角羊以及驯鹿的身上更加明显。
动物的非自然退化
在世界许多地方,这种令人遗憾的“进化”正在发生着,许多动物都面临着在进化中变得更弱小的命运。以非洲象为例,由于猎人、盗猎者热衷于猎杀非洲象获取珍贵的象牙,非洲象的象牙平均长度自19世纪中叶以来已缩短一半。动物学家认为,由于体型更大、象牙更长的成年雄象遭大量捕杀,象群繁育行为有所改变,体型较小、象牙较短的雄象得以繁衍更多后代。这一趋势不断持续后,非洲象的象牙平均长度缩短。
这种“进化”还发生在加拿大的大角羊身上。加拿大的大角羊最引入注目的是公羊头上都长着一对奇大无比的角。这种巨大的角曾为它们带来好运,使它们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可是,大角也给它们带来了厄运,它们的大角吸引了众多的猎人。为了逃避猎人的捕杀,大角羊的角越来越小。科学家解释说,猎人对成年公羊的过度捕杀“耗尽”了大角羊的遗传基因,它们因此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进化,羊角大大缩小。这是一个无奈的过程,成年公羊越来越少,后来,连未成年的公羊也成为猎人捕杀的目标,许多未成年公羊的大角还没有长成,来不及把大角的基因完全遗传给下一代就死于非命。这样一来,下一代遗传的是未长成的羊角基因,下一代即使长大了也不会像父辈一样有一双大角,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今天的“大角羊”的羊角比以前小多了。有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退化。
我们知道,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进都会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生物带来改变,但人类狩猎、捕捞以及采集等掠夺性行动所造成的变化速度比前者快了50%。作为掠食者,人类是推动动物发生非自然界进化的重要力量,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变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变化的速度。
【责任编辑】蒲晖
人类捕猎行为对动物的影响
经常钓鱼的人都知道,留下大鱼,把小的扔回水里,这样可以保持鱼的数量。但情况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人类不知不觉使许多物种迅速地发生着另一种进化——一些物种为了生存下去而变得越来越弱小。由于体型较小的鱼类能够钻过捕鱼网的网眼,从而在人类的捕捞中得以幸存,这种“小个子”鱼在繁殖过程中会将体型小的基因传给后代,从而使得整个种群的个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鱼类被捕捞,争夺食物的同伴减少,剩余的鱼类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它们因此会提早进入性成熟期,并开始繁殖,鱼的初次繁殖年龄提前。例如大西洋的鳕鱼数量下降了99.9%,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鳕鱼的个头明显变小。是什么让鳕鱼发生了这种变化?挪威海洋生物学家奥尔森分析了近30年的数据,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最小的鱼存活几率最大!大鱼容易被捕捞,小鱼反而能逃过被捕杀的命运,这迫使鳕鱼的性成熟期大大提前。它们更早地产卵,初次交配年龄已经由20年前的6岁提早到了现在的5岁。由于基因不能完全遗传给下一代,鳕鱼一代不如一代,变得越来越弱小,产卵量也越来越少。
狩猎也是一个道理,人类在同一物种中偏好个头偏大的动物,这使得大量处于性成熟期的动物被猎杀。人类的掠夺行为已经在短时间内对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造成了重大改变,个头偏小、尚未进入性成熟期的动物侥幸逃过了人类的猎杀,而它们不得不提前初次繁殖的年龄,以避免灭亡的命运。提早繁殖后代的动物一般来说都会减少所产后代的数量。如果我们捕猎了过多的动物,我们将会减少它们成功繁育后代的能力,相应的,它们的自我恢复能力也会被减弱。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对40个不同的地理环境、29种不同生物多达34项调查中发现,遭到人类捕猎的物种体型比以前平均缩小了20%,它们第一次繁殖的年龄提前了25%。这种情况在一些鱼类、蜗牛、大角羊以及驯鹿的身上更加明显。
动物的非自然退化
在世界许多地方,这种令人遗憾的“进化”正在发生着,许多动物都面临着在进化中变得更弱小的命运。以非洲象为例,由于猎人、盗猎者热衷于猎杀非洲象获取珍贵的象牙,非洲象的象牙平均长度自19世纪中叶以来已缩短一半。动物学家认为,由于体型更大、象牙更长的成年雄象遭大量捕杀,象群繁育行为有所改变,体型较小、象牙较短的雄象得以繁衍更多后代。这一趋势不断持续后,非洲象的象牙平均长度缩短。
这种“进化”还发生在加拿大的大角羊身上。加拿大的大角羊最引入注目的是公羊头上都长着一对奇大无比的角。这种巨大的角曾为它们带来好运,使它们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可是,大角也给它们带来了厄运,它们的大角吸引了众多的猎人。为了逃避猎人的捕杀,大角羊的角越来越小。科学家解释说,猎人对成年公羊的过度捕杀“耗尽”了大角羊的遗传基因,它们因此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进化,羊角大大缩小。这是一个无奈的过程,成年公羊越来越少,后来,连未成年的公羊也成为猎人捕杀的目标,许多未成年公羊的大角还没有长成,来不及把大角的基因完全遗传给下一代就死于非命。这样一来,下一代遗传的是未长成的羊角基因,下一代即使长大了也不会像父辈一样有一双大角,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今天的“大角羊”的羊角比以前小多了。有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退化。
我们知道,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进都会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生物带来改变,但人类狩猎、捕捞以及采集等掠夺性行动所造成的变化速度比前者快了50%。作为掠食者,人类是推动动物发生非自然界进化的重要力量,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变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变化的速度。
【责任编辑】蒲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