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点说明:
◇1.CIP数据产生于出版生产流程中,它的一些要素可能会与最终出版时在图书上的记录有些出入。
◇2.本报告中图书种类的数量是指CIP数据的条目数量,即CIP数据中的一条数目代表一种图书,有多少条目就有多少种图书。
◇3.本报告中图书出版的月份是指CIP条目的编辑月份,即指收到并进行处理CIP条目时的月份,并不代表图书实际的出版月份。
◇4.本报告中的图书总量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条目数量,出版月份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CIP_ID字段,出版种类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A690字段。
5.本报告中22大类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采用类名的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名称代码。
一、总量分析
1.初步分析
2005年度(截止2005年12月8日)出版社申报并经CIP中心审核了140285种图书信息,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23%,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4.57%。预计2005年12月份的申报量将达27000种以上, 2005年全年申报量将超过160000种。在过去的11个月中,6月份申报量最多,共18716种。但12月份将超过6月份。相比之下2月份最少,共5000种。
2.对比分析
首先把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1)图1-1中深色的部分代表预计12月份将申报的数量。
(2)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24.65%,2005年(预期)比2004年增长3.66%。
(3)CIP数据的申报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
(4)预计2006年申报量将达到169000种,比2005年增长3%左右。
3、各年度月份增量对比表(表1-1)
(1)表2-1中12月份的数据27000是估计数据,而括号中的数据是截止到12月8日的实际数据。
(2)2月份最少,约占全年的3.04%;12月份最多,约占全年的16.41%(如下饼图)。4、6、7月份也是出版的小高峰,都在9%以上。
(3)在图2-2中,造成2月份申报少的主要原因是春节放假,4月份的小高峰是为迎接5月份的图书订货会而造成的,6、7月份的高峰是暑期后开学效应的结果,12月份最高峰的主要原因是各出版社为年底前完成年度任务和迎接春节前的图书订货会造成的。
2.各年度月份趋势对比
(1)下图中连续虚线的部分代表2005年预测数据,最上面的线代表2005年(截止2005年12月8日)实际数据线。
(2)每年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是有周期性的,在4月份和6月份有个小高峰期,12月又有一个高峰期。
(3)每年的月份出版图书数量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的虚线部分就是这种趋势预测的结果。
(4)各出版社应尽量避免高峰期时进行申报,这样就能保证数据条目的及时反馈。
三、22大类对比分析
1.各大类对比分析(表3-1)
(1)在此类对比中,没有使用估计的数据,而是以实际的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
(2)在22大类中,G类所占比例最大,约占26.94%;而V类最小,约占0.08%。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众群体不一样,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的读者显然很多,而V类(航空、航天类)图书由于专业性较强,而使读者面较窄。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此类图书的种类数量必然要有所增长。
2.年度大类趋势对比分析(图3-1)
(1)每年的各大类图书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对图书种类的趋势预测是很好的依据。
(2)Z类(综合性图书类)有向上增长的趋势,是由于数据并不完整造成的。
(3)预计2006年G类图书仍将独占鳌头,V类图书虽然仍是最少但会有所上升。
(1)以6月份的22大类数据为例,其它月份可根据需要照此推理得出类似分析结果。
(2)表4-1中的数据是以实际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所以全年数量和6月份所占全年比例的数值与(二)中的数值(估计的数值)略有差异。
(3)图4-1中上线代表2005年按22大类分类的数量线,下线代表2005年6月按22大类分类的数量线。
(4)从图中能够看出6月份各22大类图书所占比重与全年各22大类图书所占比重有很大的一致性。其中,G类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约占34.71%;而V类也是最小,约占0.02%。
(5)这种一致性可以作为估计22大类未来月份即将出版数量的依据。
(6)从6月份各22大类所占比重可以估计出全年的各22大类所占比重,这可以节约样本成本。尤其是当全年的数据不全或者对未来进行预测估计时,这种一致性就显示出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各年度按月的22大类对比分析
(1)图4-2为2003年、2004年和2005年6月份按22大类进行汇总的对比图。
(2)各年度6月份22大类所占比例也有很强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根据历年的数据情况预测下一年同样月份的分类情况。
(3)G类、I类、J类和K类有明显的增长,这方面的原因有待进行一步分析。
3、按具体类的月对比分析
(1)表4-2中G类数量和全部大类数量是以实际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
(2)以22大类中G类数据为例,其它大类数据可根据需要照此推理得出类似分析结果。
(3)全年共出版37795种G类图书,其中6月份最多,约占全年G类图书的17.19%;12月份最少,约占全年G类图书的2.56%,这可能由于数据不全造成的,所以应该是以2月份出版G类图书最少,这于全年按月份统计的结果一致。
(4)G类图书每月的出版数据基本保持在26.94%左右,最少的是9月份,占19.97%;最多的是6月份(不包括12月份),占34.71%。
(5)图4-3中的上线代表全部22大类按月分布曲线,下线代表G类按月分布曲线。
(6)图4-3中所反应的G类按月分布情况与全部22大类按月分布情况大致一样,这也为按类统计全年的数据情况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4、按具体类的年度对比分析
(1)每年G类图书按月分布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往年的数据对未来G类图书的按月趋势进行预测估计。
(2)图4-4最上端的线代表的2005年12月份的数据由于不全,所以造成了曲线的下降。
(3)2005年6月份G类图书有明显的增长,其原因有待调查。
◇1.CIP数据产生于出版生产流程中,它的一些要素可能会与最终出版时在图书上的记录有些出入。
◇2.本报告中图书种类的数量是指CIP数据的条目数量,即CIP数据中的一条数目代表一种图书,有多少条目就有多少种图书。
◇3.本报告中图书出版的月份是指CIP条目的编辑月份,即指收到并进行处理CIP条目时的月份,并不代表图书实际的出版月份。
◇4.本报告中的图书总量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条目数量,出版月份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CIP_ID字段,出版种类来源于CIP数据库中的A690字段。
5.本报告中22大类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采用类名的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名称代码。
一、总量分析
1.初步分析
2005年度(截止2005年12月8日)出版社申报并经CIP中心审核了140285种图书信息,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23%,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4.57%。预计2005年12月份的申报量将达27000种以上, 2005年全年申报量将超过160000种。在过去的11个月中,6月份申报量最多,共18716种。但12月份将超过6月份。相比之下2月份最少,共5000种。
2.对比分析
首先把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1)图1-1中深色的部分代表预计12月份将申报的数量。
(2)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24.65%,2005年(预期)比2004年增长3.66%。
(3)CIP数据的申报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
(4)预计2006年申报量将达到169000种,比2005年增长3%左右。
3、各年度月份增量对比表(表1-1)
(1)表2-1中12月份的数据27000是估计数据,而括号中的数据是截止到12月8日的实际数据。
(2)2月份最少,约占全年的3.04%;12月份最多,约占全年的16.41%(如下饼图)。4、6、7月份也是出版的小高峰,都在9%以上。
(3)在图2-2中,造成2月份申报少的主要原因是春节放假,4月份的小高峰是为迎接5月份的图书订货会而造成的,6、7月份的高峰是暑期后开学效应的结果,12月份最高峰的主要原因是各出版社为年底前完成年度任务和迎接春节前的图书订货会造成的。
2.各年度月份趋势对比
(1)下图中连续虚线的部分代表2005年预测数据,最上面的线代表2005年(截止2005年12月8日)实际数据线。
(2)每年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是有周期性的,在4月份和6月份有个小高峰期,12月又有一个高峰期。
(3)每年的月份出版图书数量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的虚线部分就是这种趋势预测的结果。
(4)各出版社应尽量避免高峰期时进行申报,这样就能保证数据条目的及时反馈。
三、22大类对比分析
1.各大类对比分析(表3-1)
(1)在此类对比中,没有使用估计的数据,而是以实际的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
(2)在22大类中,G类所占比例最大,约占26.94%;而V类最小,约占0.08%。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众群体不一样,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的读者显然很多,而V类(航空、航天类)图书由于专业性较强,而使读者面较窄。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此类图书的种类数量必然要有所增长。
2.年度大类趋势对比分析(图3-1)
(1)每年的各大类图书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对图书种类的趋势预测是很好的依据。
(2)Z类(综合性图书类)有向上增长的趋势,是由于数据并不完整造成的。
(3)预计2006年G类图书仍将独占鳌头,V类图书虽然仍是最少但会有所上升。
(1)以6月份的22大类数据为例,其它月份可根据需要照此推理得出类似分析结果。
(2)表4-1中的数据是以实际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所以全年数量和6月份所占全年比例的数值与(二)中的数值(估计的数值)略有差异。
(3)图4-1中上线代表2005年按22大类分类的数量线,下线代表2005年6月按22大类分类的数量线。
(4)从图中能够看出6月份各22大类图书所占比重与全年各22大类图书所占比重有很大的一致性。其中,G类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约占34.71%;而V类也是最小,约占0.02%。
(5)这种一致性可以作为估计22大类未来月份即将出版数量的依据。
(6)从6月份各22大类所占比重可以估计出全年的各22大类所占比重,这可以节约样本成本。尤其是当全年的数据不全或者对未来进行预测估计时,这种一致性就显示出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各年度按月的22大类对比分析
(1)图4-2为2003年、2004年和2005年6月份按22大类进行汇总的对比图。
(2)各年度6月份22大类所占比例也有很强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根据历年的数据情况预测下一年同样月份的分类情况。
(3)G类、I类、J类和K类有明显的增长,这方面的原因有待进行一步分析。
3、按具体类的月对比分析
(1)表4-2中G类数量和全部大类数量是以实际数据为准(截止到2005年12月8日)。
(2)以22大类中G类数据为例,其它大类数据可根据需要照此推理得出类似分析结果。
(3)全年共出版37795种G类图书,其中6月份最多,约占全年G类图书的17.19%;12月份最少,约占全年G类图书的2.56%,这可能由于数据不全造成的,所以应该是以2月份出版G类图书最少,这于全年按月份统计的结果一致。
(4)G类图书每月的出版数据基本保持在26.94%左右,最少的是9月份,占19.97%;最多的是6月份(不包括12月份),占34.71%。
(5)图4-3中的上线代表全部22大类按月分布曲线,下线代表G类按月分布曲线。
(6)图4-3中所反应的G类按月分布情况与全部22大类按月分布情况大致一样,这也为按类统计全年的数据情况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4、按具体类的年度对比分析
(1)每年G类图书按月分布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往年的数据对未来G类图书的按月趋势进行预测估计。
(2)图4-4最上端的线代表的2005年12月份的数据由于不全,所以造成了曲线的下降。
(3)2005年6月份G类图书有明显的增长,其原因有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