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78例伤前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38例及强化护理组40例,强化护理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预防性治疗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8周,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其中强化护理组1例,传统护理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8月收治78例长期卧床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40岁30例,50~69岁45例,≥70岁3例,平均46岁。既往均无静脉血栓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护理组38例,强化护理组40例。经X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从患者入院当天随访观察至治疗后8周。判断是否有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诊断标准依据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2002年颁布的静脉血栓防治指南,并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查。
结 果
强化护理组DVT发生率2.5%,较传统护理组15.8%低(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护理组40例中,1例71岁男患发生下肢有症状性DVT,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股静脉DVT形成,转入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下肢有症状性DVT发生率2.5%。传统护理组38例中,发生DVT6例,DVT发生率15.8%,其中1例73岁男患、3例40~69岁男患,均为下肢有症状性DVT;2例40~69岁女患为无症状性DVT,及时发现后给予专科治疗;6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
常规护理措施:①凡年龄>40岁的长期卧床患者,需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的长期卧者,以及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长期卧床患者,均属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予严密观察。②做好高危人群宣教。③一般护理。
强化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同传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循序减压弹力袜(GECS):为无GECS使用禁忌证的长期卧床患者选择合适的长统GECS(膝上型,至大腿根部),每天观察下肢与袜子周长的配合度,保证不发生折叠,并使脱掉GECS时间<30分钟/日。②术中即刻使用间隙性下肢气囊(IPC)。予搏动性的充气(35~45mmHg持续10秒/分)压迫大腿及小腿肌肉,如后续无相应禁忌证可使用GECS替代。③协助、督促患者定时翻身,指导及鼓励患者按以下程序进行下肢锻炼:术后6小时交替做跖屈和背屈运动,次日让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旋转活动,同时帮助患者进行由跟腱起,自下而上地做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3次/日,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讨 论
长期卧床患者中,下肢DVT的发生率为85%。针对Virchow在1856年提出下肢DVT形成的3大因素,应运用如下护理措施:①血流滞缓:本研究采用机械的方法促进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同时保证环境合适的温湿度,有效防止静脉痉挛的发生。②高凝状态:护理中配合抗凝、抗栓药物的使用,调整患者的饮食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③静脉瓣膜损坏:日常护理中应强调不在下肢静脉穿刺,并提高穿刺技术,减少静脉损伤。输注刺激性强或高渗的药液如七叶皂甙苷钠、甘露醇等时,注意保护血管。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8月收治78例长期卧床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40岁30例,50~69岁45例,≥70岁3例,平均46岁。既往均无静脉血栓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护理组38例,强化护理组40例。经X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从患者入院当天随访观察至治疗后8周。判断是否有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诊断标准依据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2002年颁布的静脉血栓防治指南,并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查。
结 果
强化护理组DVT发生率2.5%,较传统护理组15.8%低(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护理组40例中,1例71岁男患发生下肢有症状性DVT,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股静脉DVT形成,转入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下肢有症状性DVT发生率2.5%。传统护理组38例中,发生DVT6例,DVT发生率15.8%,其中1例73岁男患、3例40~69岁男患,均为下肢有症状性DVT;2例40~69岁女患为无症状性DVT,及时发现后给予专科治疗;6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
常规护理措施:①凡年龄>40岁的长期卧床患者,需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的长期卧者,以及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长期卧床患者,均属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予严密观察。②做好高危人群宣教。③一般护理。
强化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同传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循序减压弹力袜(GECS):为无GECS使用禁忌证的长期卧床患者选择合适的长统GECS(膝上型,至大腿根部),每天观察下肢与袜子周长的配合度,保证不发生折叠,并使脱掉GECS时间<30分钟/日。②术中即刻使用间隙性下肢气囊(IPC)。予搏动性的充气(35~45mmHg持续10秒/分)压迫大腿及小腿肌肉,如后续无相应禁忌证可使用GECS替代。③协助、督促患者定时翻身,指导及鼓励患者按以下程序进行下肢锻炼:术后6小时交替做跖屈和背屈运动,次日让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旋转活动,同时帮助患者进行由跟腱起,自下而上地做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3次/日,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讨 论
长期卧床患者中,下肢DVT的发生率为85%。针对Virchow在1856年提出下肢DVT形成的3大因素,应运用如下护理措施:①血流滞缓:本研究采用机械的方法促进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同时保证环境合适的温湿度,有效防止静脉痉挛的发生。②高凝状态:护理中配合抗凝、抗栓药物的使用,调整患者的饮食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③静脉瓣膜损坏:日常护理中应强调不在下肢静脉穿刺,并提高穿刺技术,减少静脉损伤。输注刺激性强或高渗的药液如七叶皂甙苷钠、甘露醇等时,注意保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