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表哥,找到小伙伴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
  儿子回来告诉我:“乐乐哥哥到广西旅游了!”“是吗?”我很惊讶,“他什么时候走的?”“今天早上,我也是听爷爷说的。”儿子明显有些不快,因为昨天他还和乐乐在一起,乐乐并没有告诉他。那是夜晚,我看不清儿子脸上的表情,但能感觉到他语气上的落寞和内心的伤感。
  乐乐是我姐的儿子,大我家小子7岁。儿子很粘这个表哥,两人经常挤在一张床上睡,无话不谈。表哥喜欢“小虎队”,儿子就把他们的歌下载到学习机,每天都哼唱;表哥爱看《哈利·波特》,儿子也买了好几本;表哥看外国名著,儿子又给我下指示:只能买外国儿童故事;表哥的朋友,儿子也加他们为好友,虽然人家并不理会这个小毛头,但是他却以拥有这些大朋友为豪;表哥喜欢玩的游戏,儿子也偷偷收藏。在儿子心目中,表哥就代表着长大的神奇和美好。表哥也毫不设防、毫不保留地将他那个年龄的一切展示给小弟。可是,突然有一天,儿子发现表哥和他之间有一扇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表哥将他抛弃了!
  整个暑假,儿子都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表哥今年考大学,往年的暑期,他都在紧张忙碌地补习,兄弟俩偶尔疯闹一下,爷爷奶奶就会出面制止:“别耽搁哥哥的时间了!”儿子就一直盼望着等哥哥高考后,能和他疯玩一整个夏天。可是,哥哥从高考完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在忙,忙着旅游,忙着和同学聚会,忙着暑期打工。这期间,他去哥哥家住过几天,回来后感慨地说:“真希望哥哥还在读高中!”我觉得很奇怪:“哥哥苦读这么多年,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你不替他高兴吗?”儿子告诉我:“哥哥一直关在房间里打电话,玩手机,上,还不许我看!”“那你干什么呢?”“我看自己的书呗!三本书都看完了!”儿子有些恨恨的。
  昨天,表哥主动打来电话:“我今天在家,你过来玩吧!”儿子欣喜若狂,飞也似的往他家赶去。下午,表哥将他送回家。儿子闷闷地说:“哥哥说他有事去了!”
  估计,儿子对哥哥本来就有了一些想法,现在连出去旅游这等大事,都不告诉他。儿子当然觉得委屈,甚至有些愤怒,可是,这情绪又好像没有充足的理由发泄,也不能对外说,只好内伤。那就是伤感了。
  i i
  对于刚刚步入成年的大男孩,我没有任何的埋怨之心。哥哥也许只是无意,觉得旅游是自己的事,没必要告诉弟弟,而且既然没准备带上弟弟,那又何必徒添弟弟的失望?他和弟弟的疏远也不过是成长的必然。最近哥哥看到的、听到的、参与的、思考的,都开始向成人世界迈进,没必要再一一向那个小学生弟弟展示。
  楼下社区有一棵老桂花树,长到半人高时,开始分枝,每一枝长到约30公分时,又分枝,枝上再分丫、分杈,成就了一树的繁荣。我对儿子说:“你看,树只有不断分枝,才能长得茂盛;你和哥哥就像两个分枝,分开成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空,也会有各自的喜悦。不过,你们的根是连在一起的,你们仍然是好兄弟。”正好有风吹过,桂花树枝轻轻摇摆,树叶也“沙沙”作响,“你看,树枝兄弟在说悄悄话、在拉手呢!”我说。
  是的,每个人都要拥有各自的天空。那个大男孩从高中到大学,飞跃式成长,大孩子感受到的是无限的惊喜;身后那个一直仰望,一心模仿的小孩,却是无限的落寞。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和哥哥打着赤膊,肆无忌惮地打闹了,再也不会挤在一张小床上哎哟哎哟地叫唤了,再也不会互偷密码搞恶作剧了,那种无缝的亲密已留在记忆中。想想,多伤感啊!
  可是,成长不就是越过一个个伤感而慢慢地向前吗?伤感地告别摇篮,伤感地告别玩具,伤感地告别那双再也撑不下小肥脚的凉鞋,伤感地告别幼儿园手拉手撒尿、头碰头睡觉的小朋友。伤感过后,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前面的东西更美好!
  我拉起儿子的手,说:“你也会像哥哥那样长大,看到以前从没看到的世界,经历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事!哥哥走在前面,先给你探探路,以后好教你呀!”“那他还会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吗?”“那当然!他会一直对你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那是什么方式呢?”“成人的方式。”“什么叫成人的方式?”我想了想,说:“他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在你不懂的时候指点你,而不是每时每刻都陪着你,也不是每件事情都告诉你。”
  为了让儿子尽快从被哥哥“抛弃”的伤感中走出来,也为了让他更多的融入同龄群体中,我和几位有孩子的朋友邀约去旅游。看着儿子和那些一般大的小子们争相传看漫画书、在海边打水仗、为谁最先看到彩虹而争得面红耳赤,互相炫耀抢到的“盗墓铲”“大头锤”,我倍感欣慰。是的,告别对表哥的仰望和模仿,儿子从同龄人那里也同样能获得快乐和成长。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
其他文献
在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访学的过程中,我选择了跨文化儿童教育方面的课题,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坦佩雷的一所小学联系,并在一个由当地华人和中芬结合家庭的孩子们的汉语课堂上,做了一些跟踪调查。下面几段小故事也许透露出中芬儿童教育方面的某些差异。  一  据了解,芬兰的小学和我国一样为六年制,但是孩子们需年满7岁才开始上一年级。在坦佩雷,有的学校会开设汉语选修课,更多的情况是几所学校共享汉语教学资源。我旁听的
期刊
由于我女儿在美国洛杉矶工作,我有时间会去洛杉矶探亲。有一次,女儿带我到一个美国朋友家串门,见朋友五六岁的儿子正拿着螺丝刀,蹲在地上修理自己的小自行车。小自行车上的螺母松了,车子走动时咯噔咯噔响。他用力把螺母拧了拧,又晃了晃车子,见自行车不响了,这才把螺丝刀规规矩矩地放进自己的小工具箱,并把它搬回家庭车库一角。  我感到很新奇,于是看了看他的小工具箱,里边有扳手、钳子、螺丝刀、小锤等简单的小工具,还
期刊
不要小看方法的重要,也不要神化掌握方法的难度。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和寻找方法,他会感觉趣味无穷。  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才最实在管用。  不要害怕孩子遭遇问题——  4岁可学方法论,让基本思维技能尽早开发  “猪是什么?猪是这样一种动物:活着就是为了吃和被吃。”  听了这样的总结,你是不是有点惊奇?如果告诉你,做出这一总结的,不是别人,是当时只有5岁的牧天,这是否有点出乎你的意
期刊
子把父当马,父望子成龙,可怜中国父母心!舔犊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动,然而舔犊的方式,恐怕尚待改进!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1)模具制造型  家长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
期刊
赵元任,在民国那一代学者大师中,喜欢玩儿是出了名的。他特别珍惜平常过日子的滋味,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充满了开心、快乐。  两个女儿幼年时,赵元任经常和她们嬉戏玩耍,根据游戏场景随口编成歌儿,谱成曲儿,闹着唱着,玩得不亦乐乎。  赵元任对女儿音乐素养的培育自有一套理论。赵家大女儿如兰八个月大,赵元任弹琴时就把她的小床放在钢琴旁边。父亲开开心心地弹,孩子无意识地咿咿呀呀哼,父女俩很快就沉浸在愉悦的钢琴声中
期刊
河南洛阳女孩曹青莞上幼儿园时,被确诊为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这个听不见外界声音的女孩,在母爱的浇灌下,开始艰难地学习唇语和看图发音。凭借母女俩这份坚持的力量,曹青莞登上了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的舞台……  1  1996年9月,3岁的曹青莞进入洛阳市白马幼儿园。入园不到一周,老师就告诉张朝霞,青莞的听力也许有问题,让她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经各大医院检查确诊,青莞患有先天性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而此前,张
期刊
一  孩子小时候的几个经典故事,现在经常被我拿来消遣日渐长大的女儿。  故事之一,是女儿两三岁时第一次学习洗手绢。那时正是小朋友热爱劳动的年龄,不论大人做什么,都要上来插一手。我因势利导,教她学习洗衣服。  先从洗手绢开始,教她第一步把手绢浸湿,第二步涂肥皂,第三步冲洗,第四步晾晒。小姑娘认真地学会了洗衣四步曲,然后兴致高昂地把自己的脏手绢都拿来洗了一遍。她把一块手绢浸湿、涂肥皂、冲洗、晾晒,然后
期刊
教育界的人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论,即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的多少由其中最短的一块板决定。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着某方面的优势,也有某方面的不足,即使是智力超常儿童,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很多教育者却将“木桶理
期刊
父母的“谦虚”,会伤了孩子  河南开封一家长来信咨询:一天,接儿子放学时,同学家长夸儿子成绩好,我听后谦虚地说:“还行吧,就是经常马虎,本来该做对的题总做错……”本来在一旁很高兴的儿子,立马一副闷闷不乐的表情。回家后,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你干嘛在别的家长面前说我的缺点呢。”难道我的谦虚也会伤了孩子?  答:这种情况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主要是父母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孩子的感受而造成的。建议:  1、
期刊
如何把握给孩子的零花钱?  江苏昆山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8岁了,特别爱买东西,每天上学、放学路上都会买零食吃,经常向我要零花钱。我该如何把握给孩子的零花钱呢?  答:零花钱管理上,如果控制太严,孩子就会悄悄拿钱去消费,反而刺激了他对物质的饥饿感,强化了对金钱的关注;如果不加控制,孩子想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又会养成铺张浪费、不懂节俭的坏习惯。  第一,给多少。一般七八岁的孩子一周10元左右。  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