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编剧、导演、监制,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代表作品有电视剧《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最美的青春》《娘道》《最美的乡村》《小娘惹》等,监制作品有《射雕英雄传》《绝代双骄》等。曾获封“传奇剧王”,至今仍然笔耕不辍投入剧本创作中。创作作品曾获得“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等。2011年,还被评为近20年以来对中国电视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0位导演之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以身殉国。深受谭嗣同爱国热忱感染的霍元甲,欲投身历史洪流之中有所作为,却屡屡碰壁。不久后,八国联军侵华,大刀王五为御外辱,玉碎成仁。霍元甲得知消息连夜去为义兄收尸,虽然让王五留存全尸,却给霍家引来大祸。一年后,隐居沧州的霍元甲出山走镖,却不想又陷入仇家的圈套之中……
天空中一个炸雷。
整个京城瞬间被照得闪亮,旋即陷入一片昏暗之中,带着寒意的秋风在街角悄然骤起。一中年大汉背着一口大刀,踢破枯黄的落叶,疾步走向府邸的正厅。此人正是武林志士大刀王五。王五步入正厅,却见一年轻人稳立案前,认真地写着什么。
“谭大人!我备好了两匹快马,咱们快走吧,不然就来不及了!”王五无比焦急。
年轻人正是这个夏秋之际因变法而名扬京城内外的谭嗣同。
四年前的甲午战争,令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彻底被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说起来,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戌,亦属阳之土,戊戌年历来被看作是风调雨顺的合和之年,然而公元1898年的这个戊戌年却是风雨飘摇,朝廷内外弥漫着血腥之气。农历八月初六,光绪帝被囚,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疯狂反扑,抓捕维新人士,持续103天的变法宣告失败。
现在,相比王五的焦急,谭嗣同倒显得很是淡定: “这份奏折至关重要,今夜必须写完。”
王五急得不行:“老佛爷都翻脸了!皇帝已被软禁,您还写奏折,谁会看呢?!”
听到王五这么说,谭嗣同执笔的手顿了片刻,但却更坚定地道:“就算奏折到不了皇上手里,我也要把它写完,变法乃当务之急,兴我中华之根本。”
见谭嗣同如此,王五却是更加急躁了,说话声都不自觉地大了几度:“谭大人啊谭大人,让我说您什么好啊!康大人和梁大人都走了,您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谭嗣同还是同样的淡定,手中的笔也不再停顿: “我是皇上钦命的中宪大夫,未见圣旨,怎可弃官逃命?”
王五猛地单膝跪地,口气放缓了不少:“我知道您的脾气,可是老百姓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刚才我路过大栅栏的时候,看见善扑营已经奔您的府上来了,万一您落在他们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啊!”
“为臣子者,岂可瞻前顾后?”
“谭大人,您到底走还是不走?”
“不走。”
王五毕竟是一介武夫,如何说得过学识渊博的谭嗣同,他当下也是把心一横,起身,边上前边咬牙说着: “那可别怪王五冒犯了……”
谭嗣同猛地转身抓住了挂在墙上的剑柄,宝剑“锵”一声出鞘,他横剑于颈,见此,王五被吓得连连倒退。
谭嗣同的眼中透露着真诚: “王五大哥,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谭嗣同绝不会离开京城,离开皇上,若再相逼,便将一腔热血溅于你身!”
王五无奈之际,外面又是一声惊雷,伴随惊雷而来的是善扑营的官兵。
善扑营冲人谭嗣同和王五所在的房间,可此时的正厅之内只剩坐于书案前的谭嗣同一人,他放下笔,站起身,坦然面对刀枪相向的官兵。
躲在院子黑暗角落里的王五眼睁睁地看着善扑营将谭嗣同捆绑押走,他红着的眼睛里露出杀气,紧紧握了握手里那把江湖闻名的大刀,雨滴砸在刀面上,溅起水花。
雨已经停了,房梁上滴着水滴,地面湿乎乎的。
王五一个人走在冷清的街道上,神色黯淡。走着走着,王五停住脚步,似乎是意识到有人跟踪自己,他猛地抽刀回身大喝:“谁?!”
刀声一响,宁静小街的夜幕仿佛都被划破了,一身着白袍之人立于王五身前,他的身后还跟着三个人,两个二十多岁模样,一个十四五岁的模样。白袍人并未回答王五的话,只是幽幽道:“这口刀真的是名不虚传,只可惜主人配不上它……”
王五不知来人是谁,听得此话微微一愣:“你是何人?”
白袍人看向王五: “津门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出身武学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家传秘宗拳名震京津和华北。不过,由于从小身体赢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霍恩第没打算让霍元甲習武,因为担心他底子不好,以至于学艺不精,将来给霍家丢脸面。却不承想,霍元甲天资聪颖,足足是块练武的料子,长年偷看父亲和大哥霍元栋练武,最后不但自己学得一身功夫,还在霍家拳的基础上自创了迷踪拳,接连击败津门的武林中人,这着实叫霍恩第吃惊不小。霍元甲虽生性纯良,却也沾染了旧武林的习气,加上天津乃九河下梢的水陆码头,民风中本就有争强好胜的一面,所以功夫了得的霍元甲,总以与人比武斗胜为乐,此番挑战京城武林赫赫有名的大刀王五,亦出于此。
却说那王五,低声嘀咕着霍元甲这个名字,仿佛想到了什么。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以身殉国。深受谭嗣同爱国热忱感染的霍元甲,欲投身历史洪流之中有所作为,却屡屡碰壁。不久后,八国联军侵华,大刀王五为御外辱,玉碎成仁。霍元甲得知消息连夜去为义兄收尸,虽然让王五留存全尸,却给霍家引来大祸。一年后,隐居沧州的霍元甲出山走镖,却不想又陷入仇家的圈套之中……
天空中一个炸雷。
整个京城瞬间被照得闪亮,旋即陷入一片昏暗之中,带着寒意的秋风在街角悄然骤起。一中年大汉背着一口大刀,踢破枯黄的落叶,疾步走向府邸的正厅。此人正是武林志士大刀王五。王五步入正厅,却见一年轻人稳立案前,认真地写着什么。
“谭大人!我备好了两匹快马,咱们快走吧,不然就来不及了!”王五无比焦急。
年轻人正是这个夏秋之际因变法而名扬京城内外的谭嗣同。
四年前的甲午战争,令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彻底被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说起来,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戌,亦属阳之土,戊戌年历来被看作是风调雨顺的合和之年,然而公元1898年的这个戊戌年却是风雨飘摇,朝廷内外弥漫着血腥之气。农历八月初六,光绪帝被囚,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疯狂反扑,抓捕维新人士,持续103天的变法宣告失败。
现在,相比王五的焦急,谭嗣同倒显得很是淡定: “这份奏折至关重要,今夜必须写完。”
王五急得不行:“老佛爷都翻脸了!皇帝已被软禁,您还写奏折,谁会看呢?!”
听到王五这么说,谭嗣同执笔的手顿了片刻,但却更坚定地道:“就算奏折到不了皇上手里,我也要把它写完,变法乃当务之急,兴我中华之根本。”
见谭嗣同如此,王五却是更加急躁了,说话声都不自觉地大了几度:“谭大人啊谭大人,让我说您什么好啊!康大人和梁大人都走了,您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谭嗣同还是同样的淡定,手中的笔也不再停顿: “我是皇上钦命的中宪大夫,未见圣旨,怎可弃官逃命?”
王五猛地单膝跪地,口气放缓了不少:“我知道您的脾气,可是老百姓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刚才我路过大栅栏的时候,看见善扑营已经奔您的府上来了,万一您落在他们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啊!”
“为臣子者,岂可瞻前顾后?”
“谭大人,您到底走还是不走?”
“不走。”
王五毕竟是一介武夫,如何说得过学识渊博的谭嗣同,他当下也是把心一横,起身,边上前边咬牙说着: “那可别怪王五冒犯了……”
谭嗣同猛地转身抓住了挂在墙上的剑柄,宝剑“锵”一声出鞘,他横剑于颈,见此,王五被吓得连连倒退。
谭嗣同的眼中透露着真诚: “王五大哥,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谭嗣同绝不会离开京城,离开皇上,若再相逼,便将一腔热血溅于你身!”
王五无奈之际,外面又是一声惊雷,伴随惊雷而来的是善扑营的官兵。
善扑营冲人谭嗣同和王五所在的房间,可此时的正厅之内只剩坐于书案前的谭嗣同一人,他放下笔,站起身,坦然面对刀枪相向的官兵。
躲在院子黑暗角落里的王五眼睁睁地看着善扑营将谭嗣同捆绑押走,他红着的眼睛里露出杀气,紧紧握了握手里那把江湖闻名的大刀,雨滴砸在刀面上,溅起水花。
雨已经停了,房梁上滴着水滴,地面湿乎乎的。
王五一个人走在冷清的街道上,神色黯淡。走着走着,王五停住脚步,似乎是意识到有人跟踪自己,他猛地抽刀回身大喝:“谁?!”
刀声一响,宁静小街的夜幕仿佛都被划破了,一身着白袍之人立于王五身前,他的身后还跟着三个人,两个二十多岁模样,一个十四五岁的模样。白袍人并未回答王五的话,只是幽幽道:“这口刀真的是名不虚传,只可惜主人配不上它……”
王五不知来人是谁,听得此话微微一愣:“你是何人?”
白袍人看向王五: “津门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出身武学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家传秘宗拳名震京津和华北。不过,由于从小身体赢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霍恩第没打算让霍元甲習武,因为担心他底子不好,以至于学艺不精,将来给霍家丢脸面。却不承想,霍元甲天资聪颖,足足是块练武的料子,长年偷看父亲和大哥霍元栋练武,最后不但自己学得一身功夫,还在霍家拳的基础上自创了迷踪拳,接连击败津门的武林中人,这着实叫霍恩第吃惊不小。霍元甲虽生性纯良,却也沾染了旧武林的习气,加上天津乃九河下梢的水陆码头,民风中本就有争强好胜的一面,所以功夫了得的霍元甲,总以与人比武斗胜为乐,此番挑战京城武林赫赫有名的大刀王五,亦出于此。
却说那王五,低声嘀咕着霍元甲这个名字,仿佛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