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法,对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训练中注意水上耐力与陆上力量相结合的观点,旨在进一步提高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长距离;自由泳;水上耐力;陆上力量;方法
中、长距离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耐力基础,但这并不是说不要速度。相反1500米的高水平的100米绝对速度能力,在训练中、长距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上,与短距离有所不同。采用快与比赛速度的超主项距离分段或不同组合间歇游,是较有效的方法。
1.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
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通常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专项耐力训练是以刺激无氧糖酵解功能系统,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供能效率,属乳酸负荷训练,训练负荷强度、数量、重复次数、组数、间歇时间、距离等练习因素的合理选择和安排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及负荷作用方向。专项耐力训练的最大特点是负荷高,心率、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乳酸峰值训练:乳酸峰值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最大乳酸水平和乳酸最高水平速度的一种训练方法。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产生最高乳酸的距离为100~200米,如果从重复次数的乳酸积累效应分析,训练距离可扩大到50~200米,强度应达到95%以上,心率达到本人的最大心率。强度水平若低于这些指标,则达不到乳酸峰值训练的效果。乳酸峰值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强烈,潜在的危险性(导致过度训练)也大,每增加100米的无氧训练量,都会使运动员生理付出极大的代价,从而增加了训练控制的难度。有关研究认为,无氧糖酵解类的负荷安排每周不宜超过三次,因为机体中乳酸的消除需要24小时以上。一次课乳酸峰值训练的最大负荷量,美国游泳专家认为不宜超过1000米。
2.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综合训练方法
竞技游泳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很高的运动。在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同时,综合力量素质需要得到相应的加强。如为了使运动员的划水更加有力有效,就必须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为了使运动员在水中更好的控制身体位置,就必须加强运动员陆上腰腹肌力量训练;为使运动员在出发及转身中能快速有力地蹬离出发台和池壁,必须加强运动员腿部力量练习;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还需要进行综合的力量练习,提高全身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辅助性的训练手段保持一定的比例。
3.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中可能产生的误区
1.误区①,训练中;不够重视陆上力量训练
前苏联等国家,为挑战美、澳两个游泳“超级大国”提出用十倍努力超过“你”,主张“游、游、游、不停的游,把增加游距达到着迷的程度。”一味的强调“游”,往往会忽视了陆上的力量训练。而现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冠军帕金斯的教练主张,在训练中除了要有基本的水上耐力外应结合大量的等动拉力和橡皮拉力。他是周陆上训练计划一般:每周五次橡皮拉力,每次三十分钟,目的是提高上肢力量及协调性;每周五次自行车训练,每次20~30分钟,目的是提高腿部力量和腰部的支撑力量;每周三次综合力量练习,每次15~30分钟,目的是提高全身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防止受伤。其它如肋木举腿、俯卧撑、双杠、引体、腰腹、深蹲、等辅助训练手段都保持一定比例。
2.误区②:单方面注重水上耐力或陆上力量训练
单方面的注重陆上力量训练,体现了单一性,一味的在陆上进行力量训练,逐渐的就脱离了水上训练的重要性,不能良好的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如运用不当会使运动员的白肌纤维增多,肌纤维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降低肌肉的伸长性和弹性。导致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下降。而单纯的注重水上训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提高与运动成绩的增进相对会比较缓慢,效果不太明显,但它可以填补陆上训练的不足,使力量训练更好的渗透到专项训练中去,而水上力量训练则相对陆上来说,恰恰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所需要的专项力量素质。因此,水上负重,阻力游、牵引游等水上力量训练手段受到更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青睐。所以,水上耐力与陆上力量相结合训练方法,是可以使中、长距离运动员更好的提高竞技水平。
3.误区③:一味的要求训练的数量而忽视了训练的质量。
中、长距离运动员的训练量一般大于短距离,70年代前后不少国家达到300万米/年以上,80年代后训练的质逐步置于主导地位。经统计,中国和美国长距离运动员的日训练量在11000米左右,而澳大利亚是7000~8000米/每日。但长距离的运动水平澳大利亚却优势明显,说明并不是训练量越大,运动成绩越好。他们认为训练量应减少,其理由是每次1万米以上,虽人的生理负担能承受,但人的心理刺激却过量了。
对中、长距离游量,以世界记录保持者帕金斯为例,每次课安排8000米的游量,一组反复游总量在3000米以内;周训练量在7万~8万米。否则对运动员的心理刺激太大了。一味的追求“量”的结果,则出现运动员的最大氧债能力不断下降。长此下去,埋没以高乳酸、高氧债为主导的短距离速度运动员的才能发挥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训练中,应注重的是“质”,而不是“量”的提高。这样的训练才能使一定成绩进步的更加理想。
4.结论与建议
陆上力量训练对于自由泳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环节。没有一定数量和强度的陆上力量训练,运动员不可能达到高水平,同时水上耐力训练也不能轻视,要两手抓。注重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安排水上与陆上力量训练,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且更重要注意提高训练“质量”。按各个训练阶段和运动员个体情况,科学有效地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注意不能使运动员肌肉过于肥大,每次训练课后应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梁锡华,彭寅安,祝冬青等.不同力量训练对不同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1997,(3):29~34.
[2]刘磊矗.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64~69.
【关键词】中长距离;自由泳;水上耐力;陆上力量;方法
中、长距离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耐力基础,但这并不是说不要速度。相反1500米的高水平的100米绝对速度能力,在训练中、长距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上,与短距离有所不同。采用快与比赛速度的超主项距离分段或不同组合间歇游,是较有效的方法。
1.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
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通常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专项耐力训练是以刺激无氧糖酵解功能系统,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供能效率,属乳酸负荷训练,训练负荷强度、数量、重复次数、组数、间歇时间、距离等练习因素的合理选择和安排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及负荷作用方向。专项耐力训练的最大特点是负荷高,心率、血乳酸达到最高水平。乳酸峰值训练:乳酸峰值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最大乳酸水平和乳酸最高水平速度的一种训练方法。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产生最高乳酸的距离为100~200米,如果从重复次数的乳酸积累效应分析,训练距离可扩大到50~200米,强度应达到95%以上,心率达到本人的最大心率。强度水平若低于这些指标,则达不到乳酸峰值训练的效果。乳酸峰值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强烈,潜在的危险性(导致过度训练)也大,每增加100米的无氧训练量,都会使运动员生理付出极大的代价,从而增加了训练控制的难度。有关研究认为,无氧糖酵解类的负荷安排每周不宜超过三次,因为机体中乳酸的消除需要24小时以上。一次课乳酸峰值训练的最大负荷量,美国游泳专家认为不宜超过1000米。
2.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综合训练方法
竞技游泳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很高的运动。在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同时,综合力量素质需要得到相应的加强。如为了使运动员的划水更加有力有效,就必须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为了使运动员在水中更好的控制身体位置,就必须加强运动员陆上腰腹肌力量训练;为使运动员在出发及转身中能快速有力地蹬离出发台和池壁,必须加强运动员腿部力量练习;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还需要进行综合的力量练习,提高全身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辅助性的训练手段保持一定的比例。
3.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中可能产生的误区
1.误区①,训练中;不够重视陆上力量训练
前苏联等国家,为挑战美、澳两个游泳“超级大国”提出用十倍努力超过“你”,主张“游、游、游、不停的游,把增加游距达到着迷的程度。”一味的强调“游”,往往会忽视了陆上的力量训练。而现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冠军帕金斯的教练主张,在训练中除了要有基本的水上耐力外应结合大量的等动拉力和橡皮拉力。他是周陆上训练计划一般:每周五次橡皮拉力,每次三十分钟,目的是提高上肢力量及协调性;每周五次自行车训练,每次20~30分钟,目的是提高腿部力量和腰部的支撑力量;每周三次综合力量练习,每次15~30分钟,目的是提高全身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防止受伤。其它如肋木举腿、俯卧撑、双杠、引体、腰腹、深蹲、等辅助训练手段都保持一定比例。
2.误区②:单方面注重水上耐力或陆上力量训练
单方面的注重陆上力量训练,体现了单一性,一味的在陆上进行力量训练,逐渐的就脱离了水上训练的重要性,不能良好的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如运用不当会使运动员的白肌纤维增多,肌纤维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降低肌肉的伸长性和弹性。导致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下降。而单纯的注重水上训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提高与运动成绩的增进相对会比较缓慢,效果不太明显,但它可以填补陆上训练的不足,使力量训练更好的渗透到专项训练中去,而水上力量训练则相对陆上来说,恰恰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所需要的专项力量素质。因此,水上负重,阻力游、牵引游等水上力量训练手段受到更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青睐。所以,水上耐力与陆上力量相结合训练方法,是可以使中、长距离运动员更好的提高竞技水平。
3.误区③:一味的要求训练的数量而忽视了训练的质量。
中、长距离运动员的训练量一般大于短距离,70年代前后不少国家达到300万米/年以上,80年代后训练的质逐步置于主导地位。经统计,中国和美国长距离运动员的日训练量在11000米左右,而澳大利亚是7000~8000米/每日。但长距离的运动水平澳大利亚却优势明显,说明并不是训练量越大,运动成绩越好。他们认为训练量应减少,其理由是每次1万米以上,虽人的生理负担能承受,但人的心理刺激却过量了。
对中、长距离游量,以世界记录保持者帕金斯为例,每次课安排8000米的游量,一组反复游总量在3000米以内;周训练量在7万~8万米。否则对运动员的心理刺激太大了。一味的追求“量”的结果,则出现运动员的最大氧债能力不断下降。长此下去,埋没以高乳酸、高氧债为主导的短距离速度运动员的才能发挥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训练中,应注重的是“质”,而不是“量”的提高。这样的训练才能使一定成绩进步的更加理想。
4.结论与建议
陆上力量训练对于自由泳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环节。没有一定数量和强度的陆上力量训练,运动员不可能达到高水平,同时水上耐力训练也不能轻视,要两手抓。注重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安排水上与陆上力量训练,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且更重要注意提高训练“质量”。按各个训练阶段和运动员个体情况,科学有效地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注意不能使运动员肌肉过于肥大,每次训练课后应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梁锡华,彭寅安,祝冬青等.不同力量训练对不同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1997,(3):29~34.
[2]刘磊矗.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