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课文指导学生描写人物外貌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课文《一面》教学为例,探讨活用课文指导学生在情节发展处、为表现特征时、于情感交融处和有粗有略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外貌 《一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0-01
  说起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总是能道出要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写清楚,但到了实际写作中要么千人一面,要么是为写而写,如通常在作文第一自然段格式化地描写人物外貌等。笔者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略读课文《一面》时,与同行研究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写作,对外貌描写有所感有所悟,不辞鄙陋,和盘托出,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在情节发展中写外貌
  《一面》是一篇略读课文,笔者舍弃字词教学、通篇精讲,舍弃文中对鲁迅语言、神态的描写,抓住文章中最突出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文中有六处外貌描写,其中三处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详细描写:1.当“我”想买书但因没钱而踌躇不定时,鲁迅走了出来,“我”看清了他的面孔、头发、精神状态和胡须。2.当他对我说两本书只收一块钱时,我看清了先生黄里带白的脸、长衫的质地、隶书一字胡、烟嘴的颜色。3.当他把书递给“我”时,“我”看到了他那“竹枝似的手”。三处分散描写:“我”到书店避雨时,只模糊辨出先生的轮廓,另外两处分别写他的脸瘦、手瘦。这几处外貌描写都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展开,笔者在教学中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我”和鲁迅先生的见面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和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见面的,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鲁迅先生。学生由于预习了课文,很容易发现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神态来写,但外貌描写是最突出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把文中的几处外貌描写找出来。这样教学,引导学生明白了在描写人物时,外貌描写可以不止一处,外貌描写要随着观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结合。
  二、为表现特征时写外貌
  我们平时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突显人物的特征。《一面》中有两处外貌描写相似,笔者提问学生:“这两处描写几乎一样,是不是重复了呢?能不能删掉一处?”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鲁迅留给作者最深刻的印象是: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直竖、隶体一字胡须,作者抓住最突出的外貌特征来描写,表现出了鲁迅虽瘦弱却精神抖擞的战士形象。笔者在教学时设计问题:“大家平时还见过哪些形容瘦的词句?”学生的回答有“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瘦如板鸭”“瘦得像猴”“瘦得像竹竿”“瘦得一阵微风就能把他吹倒”“鸡爪似的手”等。笔者又问学生:“用你们刚才这些形容‘瘦’的语言来描写鲁迅好不好?”学生很快明白了,描写“瘦”的语言有很多,但作者只选了有利于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来描写。
  三、于情感交融处写外貌
  《一面》在外貌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如写到“瘦得教人担心”,“担心”一词表露出作者的担忧,从句子“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可以看出作者对先生产生了敬佩之情;看到他手很瘦,“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当知道先生的身份后,作者对先生的“瘦”有了更多的疼惜、担忧和敬仰之情。笔者让学生找出几处外貌描写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学生很快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是随着外貌描写的展开而逐步深化,突出鲁迅先生不顾身体健康,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国家民族的崇高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应有粗有略地写外貌
  《一面》一课六次外貌描写都围绕“瘦”来写,从文中较集中的三次描写来看,各处描写各有不同。笔者引导学生对几处貌描写的对比,发现它们的不同点。第一次外貌描写,由于距离较远,又是“阴天,暗得很”,只能大概判斷是一个先生,“瘦瘦的”“五十上下”。第二次外貌描写是鲁迅向“我”走来时,离得近,观察得较为细致,除了写脸色“黄里带白”“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还细致描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第三次外貌描写,因心怀惊异与敬仰,观察得更仔细,描画更细致。除了对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外,作者又对“长衫”和“烟嘴”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与刻画。这样对比,学生领悟到这几处外貌描写是从远到近,先整体到再局部,由粗略到细致,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外在形象及内在的精神品质,逐步清晰丰满起来。
  为了让学生习得方法,笔者课上预留10分钟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小练笔,让学生观察班级同学或老师的体貌,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描写对象,运用所学知识描写他(她)的外貌,最后让同学们猜出写的是谁。不少学生笔下的人物都被猜中了,学生从中学习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外力 合力 《养蚕》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7-02  处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注定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学科价值取向上更加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更多前伸后延的拓展类科学活动。对此,一方面,科学教师都称赞
期刊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经验积累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65-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积累和沉淀,才能更好地促进下一步的学习,也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积累促提升,以应用谋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课
期刊
【关键词】幼儿园 季节性传染病 预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43-03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具备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灵敏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参与其它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自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以整数 例题 比较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76-03  作为学习材料之一的例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优化学习材料,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数除以整数》一课的例1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使用面最广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尝试优化学习材料,从
期刊
【关键词】小数除法 复习 小数 整数 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8-01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留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确定小目标;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我要成功”的动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困生转化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6-02  在我国教育界,学困生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不求上进,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农村,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能力
期刊
【摘要】小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关键内容,本文整理并赏析了罗鸣亮老师在“绿城之秋”活动中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明理、反思,探索知识的产生之理、逻辑之理、运用之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数的认识 几何直观 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厘清关系着手,让学生在感悟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特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阅读环境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阅读环境现状,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究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环境 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4-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