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谨而信”的课堂新文化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箴言》中写到:“没有默示,民就放肆。”“想到才能做到。”梦想是成功所必须的。能够梦想,就能够发展出面向未来的眼光。当前,我们课堂新文化的构建需要大批怀揣梦想的智慧型教师,需要这种能够发展出砸向未来的眼光。
  课堂新文化是课堂上闪光点的捕捉、提炼、升华。我想为我的学生创设一种“谨而信”的课堂文化氛围。“谨”即是严谨,父辈从小教导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学文求知不正亦如此吗?“信”即诚信,师生在真诚、信任的对话过程中教学相长。在我的思想中,“谨而信”不是几个形容词的简单叠加,而是我对我所憧憬的课堂文化的抽象提炼。我希望在“谨而信”的理念作用下,更能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生命个体的理解、关怀与尊重,让个体的生命质量和谐地、智慧地、有效地提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应该是严谨的,每个教学环节的预设应该按部就班,马虎不得,力求从起点开始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文本的知音。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首先认真地与文本对话,建议老师不要先看教学参考书,以免先入为主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这种对话越深入越好。教师自己有了一番深切的感悟,一番真情的感动,才能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路者。如领悟文本的基本意义,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有些地方画龙点睛,蕴含丰富,可细细体味;有些地方留有空白,可驰骋想像:有些地方词句精练,值得咀嚼推敲,等等。如能做到这样一番钻研和涵咏,在文本中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牛长点在哪里,三位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也就基本成竹在胸了。
  然后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学生的知音。不要以为严谨的教学设计是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而应理解为:教学设计是在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学路学习,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是在预设“教案”,而是在预设一个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学案”,总的来说,预设教案要有弹性,要疏密有致,动静结合,以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要为木,特别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较充裕的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帮助的时间,只要教师精心地、严谨地设计教案,课堂出现的种种精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如果说严谨的教学设计是对教师的规范,那么严谨的学习氛围则是对学生的规范。在课堂40分钟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我希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礼、有序、有扬、有抑、有静、有动的学习氛围。我的想法是将我们学校大力推崇,学生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弟子规》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层面,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和改造。
  如课前的师生问好和课毕的师生再见,我觉得应该体现一个“礼”字,做到“揖深圆,拜恭敬”。尊其师,方信其道,对现代的学生同样是受用的。读课文要做到“心眼口,信皆要”。书要端,声要响,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则要做到“心有疑,随札记”。把有疑问的地方简要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就人问,求确义”,问老师或同学,并一定要把疑问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书写的过程要做到“字端敬,心无病”,横平竖直,有板有眼,思想集中。不可三心二意,正所谓字好一半文呀!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要做到“知必言,言必尽”,有发言的机会就要把握好,力求“凡道字,重且疏,勿急疾,勿模糊。”说话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听他人发言时则要求做到“倾耳听,存疑虑”,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异议的地方先存在心里,待同学发言完毕再作交流。
  将《弟子规》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文化中,我想这不仅仅是营造了一个严谨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样一板一眼地去规范学生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是我对“谨而信”课堂文化中“谨”的阐释,“信”即诚信,蕴涵着真诚与信任,我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在真诚与信任的过程中教学相长。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与反馈上。真心诚意地信任每一个学生是进步的,是向上的,是拥有无限潜力的,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挖掘。
  以课堂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评价当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同学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就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
  “谨而信”是我欣赏并探索着的课堂文化,我衷心地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严谨诚信地学文,严谨诚信地做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