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与瘦
唐人喜欢丰腴,宋人喜欢瘦。如果杨玉环穿越到宋代,大约会是个有几分可怖的“肥肥”吧。
当下,“骨感”就是性感。以色列颁布了有关模特的肥瘦标准,旨在消灭病态的“白骨精”。相反,迪拜最近出台了一项奖励减肥政策,明码标价,真金白银。
古今中外,人们的口味很不同,肥瘦的标准也很模糊。
减负,简单说来就是“瘦身”,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讲一点我的亲身经历。
最近,因为“虫”体欠安,我每天都到一家盲人按摩院做推拿。老板30来岁,很精明,也很健谈,经常自豪地说到他的女儿。
几乎所有的客人都夸老板女儿聪明,老板则努力谦虚一下。聪明与否我不得而知,但这个年龄的父亲好梦正酣,则是千真万确的。梦鸽也做过同样的梦,而且是诺贝尔奖,那应该是最高的梦吧,但现在你给她发奖金她也不敢做了。
回到老板夫妇的圆梦工程:暑假,妈妈感觉女儿的作业太少,便买来很多作业,女儿做得很认真,妈妈很满意。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一个全职妈妈。妈妈的事业就是女儿,于是她替女儿“饿”并买来作业“吃小灶”。因为不懂教育,妈妈望子成龙的梦越痴,也就越容易害饿,小灶也就吃得越生猛,如果孩子拒绝进食的话,她或许会动用巴掌。
这位妈妈,大致是中国妈妈的一个缩影。她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作品,想让其超越既成的教育模式,不啻于拽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
我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负其实是个伪命题。同理,所谓素质教育也是个伪命题。
约20年前,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学习的革命》。一家公司动用巨资“推广”这本书,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用拿破仑一样的口吻说:读这本书,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位导演早已去世,但“学习的革命”没有发生,不过教育产业化发生了,而且铺天盖地,甚至越来越多的老师也以“开小灶”的方式加入进来。无论纸媒还是电视网络上,天天晃动着教育大师的倩影,他们用最动听的语言,为你的“花朵”描绘着最动人的前景。
他们巧舌如簧,笑得很灿烂。其实,他们不关心教育,只关心家长的钱袋。
减负,应该是做减法,但更多的人一直在做加法。减法做得很轻飘,像个打酱油的,但加法始终做得“气吞万里如虎”。
看看择校费或者学区房的房价在怎样疯长,看看有多少迷人的暑期班,你多少应该明白,在可怕的喧嚣背后,真正的教育是寂寥的。
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懂教育,但有关方面很有耐心,它们一直做着减负的努力。
对如牛负重的孩子来说,这也算是春风吧。不过,春风假惺惺地吹拂了很多年,只吹老了很多耳朵与青春。
罪与罚
据我所知,大多数老师不看家庭作业,作业由家长代看并签字。
家长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代劳便顺理成章。在老师看来,这不是绑架,而是家长的天职。于是在作业问题上,老师与家长“一拍即合”,是共识下的“共谋”。
老师很忙,待遇很低,情绪经常不太好。一个老师,动辄负责五六十个学生,看得过来吗?
既然这样,为何要布置作业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习惯,就像男人曾经习惯留辫子或者女人裹脚。这是学校版的“文牍主义”,是应试教育的杰作:熟能生巧,重复就是学习。既然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那就努力写作业吧。流水线就是这样作业,而标准件就是这样制成的。
然而,重复更容易成为学习的天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言之,学习如果不伴随着喜好与快乐,往往会沦为苦役,越年幼的孩子越如此,这时,无论胡萝卜还是大棒都是苍白的。于是我们一直在反复“欣赏”这样的“风景”:第一天上学的孩子,个个都兴奋得像新郎,但“蜜月”很短;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很认真,但三年级后开始偷工减料;一个曾经很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像只服了兴奋剂的刺猬,充满愤怒;高考结束后,学生把所有的书都撕碎并抛向空中,像伤心的酸雨也像狂欢的飞雪。
好奇与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但应试教育生生地蚕食掉孩子的天性,把本该鲜美诱人的食物,做成了世界上最难以下咽的东西。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个写作业的男孩,脖子上拴着铁链。
这是学习还是上刑?如果家长不爱孩子,为何要生下他?难道仅仅是一次避孕失败吗?
很多年前,一个青州的男孩自杀,起因是老师罚他抄100遍课文。
这也是重复,但不是学习,而是死亡之旅。
如此血腥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已经麻木。
作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我想到了两个字:原罪。
原罪的落实,是人的功利化与工具化,直白说来就是奴化。其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既然孩子很无知,既然孩子是“我的”,既然中国父母“最富有牺牲精神”,那么教育者如何施教甚至动用皮鞭从而把孩子打造成“器”,就是教育者的天然权力。这时,教育者不仅站上了知识高地,也站上了道德高地,甚至站上了造物主的高地。
这是一种僭越,无知又狂妄的教育者每每如此。
请看动物。
小动物一如幼儿,是在嬉戏中学习的。凶猛如母豹母狮,对幼兽也柔情似水。当然,母豹母狮也有发呆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估计是忧心食物或安全吧,这时它们往往不搭理身边的爱子。但幼兽永远都在无休止地嬉闹,俨然这是它们的“职业”。这种嬉闹,有时甚至会扮演羚羊的“信使”,从而令母亲打猎失败,但母亲不恼也不怒。我猜,母豹或母狮大约是这样想的:这是代价,孩子就这样,它们在学习呢。
我们的教育者没有这种大度,他们既丢了本能,又没学来优雅与智慧,但永远不乏焦虑与投资心态,甚至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功利也很简单,宏大叙事曾经叫做“接班人”或“螺丝钉”,家庭版叫做“听话”与“成功”,于是当孩子一入幼儿园,便在严厉的调教之下坐成一个个“蝴蝶标本”,从此开始了有模有样但其实是“拔苗”的“智力开发”工程。
把活泼的生命制成标本,难度很大。另外,一个中规中矩的标本,大约不会有什么出息。高分低能的孩子,大致算是成功的标本,而无法无天的孩子则分明是流产的标本。
说到这里,作业或减负问题应该说透了。
我们的教育很肥也很瘦,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是哲学与灵魂缺席形成的。
唐人喜欢丰腴,宋人喜欢瘦。如果杨玉环穿越到宋代,大约会是个有几分可怖的“肥肥”吧。
当下,“骨感”就是性感。以色列颁布了有关模特的肥瘦标准,旨在消灭病态的“白骨精”。相反,迪拜最近出台了一项奖励减肥政策,明码标价,真金白银。
古今中外,人们的口味很不同,肥瘦的标准也很模糊。
减负,简单说来就是“瘦身”,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讲一点我的亲身经历。
最近,因为“虫”体欠安,我每天都到一家盲人按摩院做推拿。老板30来岁,很精明,也很健谈,经常自豪地说到他的女儿。
几乎所有的客人都夸老板女儿聪明,老板则努力谦虚一下。聪明与否我不得而知,但这个年龄的父亲好梦正酣,则是千真万确的。梦鸽也做过同样的梦,而且是诺贝尔奖,那应该是最高的梦吧,但现在你给她发奖金她也不敢做了。
回到老板夫妇的圆梦工程:暑假,妈妈感觉女儿的作业太少,便买来很多作业,女儿做得很认真,妈妈很满意。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一个全职妈妈。妈妈的事业就是女儿,于是她替女儿“饿”并买来作业“吃小灶”。因为不懂教育,妈妈望子成龙的梦越痴,也就越容易害饿,小灶也就吃得越生猛,如果孩子拒绝进食的话,她或许会动用巴掌。
这位妈妈,大致是中国妈妈的一个缩影。她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作品,想让其超越既成的教育模式,不啻于拽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
我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负其实是个伪命题。同理,所谓素质教育也是个伪命题。
约20年前,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学习的革命》。一家公司动用巨资“推广”这本书,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用拿破仑一样的口吻说:读这本书,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位导演早已去世,但“学习的革命”没有发生,不过教育产业化发生了,而且铺天盖地,甚至越来越多的老师也以“开小灶”的方式加入进来。无论纸媒还是电视网络上,天天晃动着教育大师的倩影,他们用最动听的语言,为你的“花朵”描绘着最动人的前景。
他们巧舌如簧,笑得很灿烂。其实,他们不关心教育,只关心家长的钱袋。
减负,应该是做减法,但更多的人一直在做加法。减法做得很轻飘,像个打酱油的,但加法始终做得“气吞万里如虎”。
看看择校费或者学区房的房价在怎样疯长,看看有多少迷人的暑期班,你多少应该明白,在可怕的喧嚣背后,真正的教育是寂寥的。
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懂教育,但有关方面很有耐心,它们一直做着减负的努力。
对如牛负重的孩子来说,这也算是春风吧。不过,春风假惺惺地吹拂了很多年,只吹老了很多耳朵与青春。
罪与罚
据我所知,大多数老师不看家庭作业,作业由家长代看并签字。
家长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代劳便顺理成章。在老师看来,这不是绑架,而是家长的天职。于是在作业问题上,老师与家长“一拍即合”,是共识下的“共谋”。
老师很忙,待遇很低,情绪经常不太好。一个老师,动辄负责五六十个学生,看得过来吗?
既然这样,为何要布置作业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习惯,就像男人曾经习惯留辫子或者女人裹脚。这是学校版的“文牍主义”,是应试教育的杰作:熟能生巧,重复就是学习。既然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那就努力写作业吧。流水线就是这样作业,而标准件就是这样制成的。
然而,重复更容易成为学习的天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言之,学习如果不伴随着喜好与快乐,往往会沦为苦役,越年幼的孩子越如此,这时,无论胡萝卜还是大棒都是苍白的。于是我们一直在反复“欣赏”这样的“风景”:第一天上学的孩子,个个都兴奋得像新郎,但“蜜月”很短;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很认真,但三年级后开始偷工减料;一个曾经很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变得像只服了兴奋剂的刺猬,充满愤怒;高考结束后,学生把所有的书都撕碎并抛向空中,像伤心的酸雨也像狂欢的飞雪。
好奇与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但应试教育生生地蚕食掉孩子的天性,把本该鲜美诱人的食物,做成了世界上最难以下咽的东西。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个写作业的男孩,脖子上拴着铁链。
这是学习还是上刑?如果家长不爱孩子,为何要生下他?难道仅仅是一次避孕失败吗?
很多年前,一个青州的男孩自杀,起因是老师罚他抄100遍课文。
这也是重复,但不是学习,而是死亡之旅。
如此血腥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已经麻木。
作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我想到了两个字:原罪。
原罪的落实,是人的功利化与工具化,直白说来就是奴化。其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既然孩子很无知,既然孩子是“我的”,既然中国父母“最富有牺牲精神”,那么教育者如何施教甚至动用皮鞭从而把孩子打造成“器”,就是教育者的天然权力。这时,教育者不仅站上了知识高地,也站上了道德高地,甚至站上了造物主的高地。
这是一种僭越,无知又狂妄的教育者每每如此。
请看动物。
小动物一如幼儿,是在嬉戏中学习的。凶猛如母豹母狮,对幼兽也柔情似水。当然,母豹母狮也有发呆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估计是忧心食物或安全吧,这时它们往往不搭理身边的爱子。但幼兽永远都在无休止地嬉闹,俨然这是它们的“职业”。这种嬉闹,有时甚至会扮演羚羊的“信使”,从而令母亲打猎失败,但母亲不恼也不怒。我猜,母豹或母狮大约是这样想的:这是代价,孩子就这样,它们在学习呢。
我们的教育者没有这种大度,他们既丢了本能,又没学来优雅与智慧,但永远不乏焦虑与投资心态,甚至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功利也很简单,宏大叙事曾经叫做“接班人”或“螺丝钉”,家庭版叫做“听话”与“成功”,于是当孩子一入幼儿园,便在严厉的调教之下坐成一个个“蝴蝶标本”,从此开始了有模有样但其实是“拔苗”的“智力开发”工程。
把活泼的生命制成标本,难度很大。另外,一个中规中矩的标本,大约不会有什么出息。高分低能的孩子,大致算是成功的标本,而无法无天的孩子则分明是流产的标本。
说到这里,作业或减负问题应该说透了。
我们的教育很肥也很瘦,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是哲学与灵魂缺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