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问题的表现,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增强留级生心理自控能力。
  关键词: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250-01
  
  因学业困难而导致的高校留级生群体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成长成才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相当一部分留级生的学业困难是心理困难造成的;同时留级这一过程又加重了心理困难。因此,做好留级生心理困难问题的帮扶是留级生转化的关键。
  
  1 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问题的成因
  一些高校思政部门的相关研究发现留级生存在以下基本特征:缺乏人生目标与政治热情、以自我为中心、学习生活态度消极、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心理较强等,而这些特征都跟心理困难有关[1]。心理困难具体表现为焦虑、苦闷、自暴自弃、自控力差、不想学习、不想找工作、沉迷、懒惰、人际关系较差等方面。留级生心理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1 个体因素
  学习动机的缺失:学习动机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一些留级生在未留级前,可能会因基础薄弱、学习策略不当等智力因素和自身学习松懈、专业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产生抵触、对抗、回避、抑郁等不健康心理,从而造成学业困难[3];在留级以后,这种心理状况可能会继续延续,而心理困难越来越严重。
  心理调试的失当:大多数的留级生反映学业不良的原因是自制力差[4]。在留级以后,留级生会产生焦虑、担心、自暴自弃、难过、沮丧等心理,同时也在学习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心理调试。但心理调试并不总是成功的,可能导致其心理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
  1.2 人际关系因素
  高校留级生基本具有相同的学习经历:错误的学习方法、不利的外界环境、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等,造成学生成绩的降低并最终留级。特征相似的人之间,容易产生互相模仿的行为[5],因此留级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生活规律、行为等方面的一致性,比如一起去网吧,一起迟到或旷课等。这些行为易使留级生产生消极的从众心理和心理依附,并可能使留级生在兴趣、志向等方面逐渐趋同,比如产生不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人生观的扭曲等等。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易形成“自暴自弃—抱团—心态消极—影响学业”的恶性循环,这就对留级生的转化造成了极大困难。
  1.3 社会支持的不足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一些研究人员通过个案分析法,发现社会支持的不足严重影响到留级生的心理转化[6];在留级以后,父母、亲戚不合适的反应、教师关注的变少,新、老班级同学的支持不足等因素均造成留级生产生心理波动,在需要帮助和依赖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帮扶,使得留级生群体的心理困难程度继续恶化。
  1.4 其他因素
  住宿环境、教学制度、留级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留级生的心理压力,造成了留级生的心理困难。
  
  2 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的解决方式
  造成高校留级生心理困难的因素很多,比如留级生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需针对不同的对象、因素等使用不同的措施。
  2.1 充分激发留级生学习动机
  教育工作者需指导留级生在分析前一阶段失败的基础上,切实寻找不足,建立成功预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反馈学习成果、正确结果归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实行赏识教育、典型教育等积极的教育方式,营造留级生向上的学习氛围,充分给予留级生的精神激励,同时也可以在评奖评优等领域列出相关物质奖励,如我校实施的“学业进步奖学金”,只要每学年成绩有明显进步均可以获得此项奖学金,这种奖励制度的实施能较充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2.2 积极的心理调试
  教师需对留级生具有积极的期望,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充分运用鼓励、赞扬等手段,建立留级生的自尊和自信。留级生需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逐步建立较为稳定、自信的自我认知,并进行正常的情感和心理定位;注重稳固自我评价,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注重和外界的沟通,通过倾诉、转移等方式,将心理压力进行逐步释放和缓解。
  2.3 融入新集体建立新团体特征
  因原团体对留级生的影响的存在具有影响性大、可更改性较难等特点,需打散在留级生自然形成的团体,并将留级生融入新的集体,形成积极、融洽的新团体特征。在具体操作上,需支持留级生参与新集体活动,鼓励留级生和新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让留级生与其他新成员拥有相同的集体利益和整体目标,鼓励留级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主动的接纳并适应周围环境。
  2.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
  充分调研,掌握留级生可靠信息,建立良好的家庭—学校沟通渠道,在留级生有奖有惩时均做到随时和家长沟通;注重和留级生之间的交流,以真实和贴近留级生实际需求的方式建立教师和学生的互信;进一步发展朋辈指导,发动原同学和新同学全方位支持留级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实施一对一帮扶等。
  2.5 关注留级生学习生活保障
  为了不至于住宿、学习条件等成为留级生解决心理困难的包袱,学校应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在教学、生活等方面为留级生提供相应保障。比如给留级生提供专门的自习教室,提供良好的宿舍环境等。
  
  3 结语
  留级生的心理困难的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形成和留级生的学习动机、心理调试、外界环境等方面相关。在留级生的帮扶上需充分激发其学习动机、鼓励留级生融入新集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并充分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才能缓解并最终解决留级生的心理困难,并最终引导留级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学斌,万兰芳.论高校留级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4):192~193.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2.
  [3] 张晴.我校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21~23.
  [4] 魏娜.高校留級学生的适应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23.
  [6] 许立桥.高校留级生社会支持状况与转化过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本文通过介绍合作教学的内涵分析了在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合
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伴尿频、尿急、尿痛。1周前排出小结石一枚,大小不详,无发热、腹痛,恶心等症状。查体:腹软,脐下5cm处轻压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程建设成熟度的不断提高,BIM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和广泛。在机电工程项目过程中,有必要大力推广BIM技术的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进食时梗阻感及胸骨后疼痛不适3个月,胃镜发现食管占位7d 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正常。胃镜:食管距门齿18-27 cm处可见肿物突向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医药院校培养类型的进一步特色化,研究生教育由学校一级管理模式过渡到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提高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