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楤木叶斑病害在辽宁省的发生种类初步调查与鉴定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辽东惚木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栽培的辽东楤木的全生长期的多点实地调查,总结了叶部病害的发生症状特点,并将采集到的罹病叶片病斑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出的4个属真菌是导致叶部病斑发生的病原菌,为生产上有效预防辽东惚木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辽东楤木;叶部病斑;发生;鉴定
  中图分类号 S 435.671
  
  辽东楤木(Aralia elata)为五加科楤木属的落叶小乔木,树高2~8 m,常生于阔叶林中、林下及林缘,作为食药兼用的野生植物,是我国东北林区特产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仅靠现有的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大力发展人工集约栽培。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辽东楤木栽培生产中也不断出现各种新病害,一些病害的发生严重危害了辽东楤木的生长。目前,国内对辽东楤木病害的报道比较少,曾报道过尾孢属(Cercospora)真菌引起的叶斑病,对其他一些病害发生与危害缺乏系统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对辽宁省人工栽培辽东楤木的叶部病害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描述了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病原真菌形态及类群进行初步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害调查及标样采集
  2006、2007年期间,分别在7、8、9月份到抚顺东部山区清原县、沈阳苏家屯区北部山区、铁岭市的铁岭县、沈阳东陵区沈阳农业大学辽东楤木实验圃4个地区辽东楤木的田间,调查病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采集病害症状发生明显的病叶,作为病原鉴定的标样并顺序编号。所选择的地块是2年或3年生的人工栽培辽东楤木。
  
  1.2 病害症状观察
  对上述辽宁省4个地区人工栽培的辽东槐木自然发病的叶部症状,进行观察记载,并对辽东槐木离体叶、幼苗接种分离培养的真菌、观察记载所致发病症状特点。
  
  1.3 病原菌鉴定
  选取不同地区新鲜且具典型症状的辽东楤木病叶,对其进行了常规组织分离纯化,单孢分离用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子挑取法,分离的菌株保存于PDA斜面上,置于4℃冰箱中贮存。用辽东楤木离体叶、幼苗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2.2.2 叶点霉斑点病病状
  叶片病斑初生红褐色小斑,后期扩大成近圆形病斑,大小不等,四周隆起,转暗褐色,中部凹陷,中央浅褐色,边缘黑褐色,病健分界明晰(图1c)。
  2.2.3 凸脐蠕孢菌叶斑病病状
  叶斑近圆形,褐色,边缘水渍状,叶斑有不明显的轮纹,中央有一块白色的圆点(侵染点)(图1d)。
  2.2.4 链格孢菌叶斑病症状
  症状1:叶斑初成褐色小点,后期扩大为圆形或不定形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斑面散生小黑粒,后期病斑连片容易破裂,造成叶枯(图1e)。
  症状2:叶斑初期呈褪绿黄色小点,后期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淡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中间破裂,造成叶枯(图1f)。
  
  2.3 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采集辽东楤木的病叶经过分离培养得到4种真菌培养物,经离体叶、幼苗的柯赫氏法则鉴定,确定其为引致病害症状显现的病原物。
  2.3.1 褐斑病病原菌形态
  病原菌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尾孢属(Cercospora)引起的,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较短、丛生,淡褐色,松散不结成束状,呈曲膝状,不分支,顶端近截形,孢痕大而清楚,有隔膜,大小为63.4 μm×3.5 μm,分生孢子蠕虫形,无色,基部截形,孢痕明显,顶端较尖,隔膜多而不明显,大小为(87.8~190.0)μm×(12.0~18.4)μm(图2a)。
  
  2.3.2 叶点霉斑点病病原菌形态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球壳孢目、瘤座孢科、叶茎点霉属(Phyllosticta)引起的叶斑病。分生孢子器散生在寄主表皮下的子座内,成熟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图2b),暗褐色,直径236.8~327.0 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葫芦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褐色,单孢,透明,光滑、一段稍尖或钝圆,另一端平截,内还有一个或两个明显油球,孢子大小为(15.0~19.2)μm×(3.0~7.2)μm(图2c)。
  2.3.3 凸脐蠕孢菌叶斑病原菌形态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束梗孢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引起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褐色有隔,上部呈曲膝状,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筒形,榄褐色,具假隔膜,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从两端细胞萌发伸出芽管。大小为(159.9~216.2)μm×(57.4~75.2)μm(图2d)。
  2.3.4 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形态
  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Alternaria)引起的叶斑病,分生孢子梗合轴式延伸,直或弯曲,粗壮色深,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褐色至深褐色,倒棍棒形,卵形或椭圆形,砖格状(图2e),顶端具有喙状细胞,孢子可连续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孢子大小为(29.2~66.6)μm×(11.7~22.8)μm。
  
  3 讨论
  
  发展辽东楤木人工栽培刚起步,辽宁地区有关辽东槐木人工栽培田间病害种类尚未见报道。截至目前,国内外已报道辽东楤木的各种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有:Cercospora(尾孢菌叶斑病)、Elsinoe araliae(白绢痂囊腔菌)、由Phytophthora侵染所致的根腐、Sphaceloma araliae引起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刺盘孢菌)以及Pseudocercospora araliae(假尾孢)等病原菌,其中有新记录种和种名待定。
  通过对辽宁省人工栽培的辽东楤木的叶斑病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辽东楤木叶部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1)辽东楤木种植的地块土壤缺乏必需的养分和微量元素,平衡营养的失调导致辽东楤木营养不良和植株生长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抵御真菌病原物侵染的机能减低,应多施用农家肥;(2)田间小气候的异常(高温、高湿)变化,不利于辽东楤木植株的正常生长,应选择阳坡及岗地栽培,创造适于辽东楤木生长的环境条件;(3)辽东楤木植株栽培过密、通风透光差、排水或灌溉不及时等因素也使辽东楤木植株生长受抑,而且田间湿度高利于真菌病害发生;(4)栽培土壤、农田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菌初侵染源,在条件适合时,发生侵染而导致病害的发生,田间应注重病株残枝叶的清除,避免多年连作。
  本文初次报道了辽宁省辽东楤木人工栽培的叶部病害发生种类,根据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并参照相关文献,确定病原菌为Cercos—pora、Phyllosticta、Exserohilum和Exserohilum 4个属真菌,通过对这4个属真菌的形态、寄主与该属已报道记录种的特征比较,发现均有较明显的差异,是否为新记录种尚待深入研究,相关工作正在进行。本文明确了辽东楤木真菌性叶斑病的发生类型及病原菌属,对指导当前田间生产中的病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发展辽东楤木人工集约栽培,控制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其中关键环节,今后将对分离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的分类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农药是防治暴发性和突发性农业害虫的有效手段。针对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情况,我们在室内采用浸叶法和浸卵法测定了21种常用商品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甲氰菊酯EC、15%唑虫酰胺SC、25 g/L溴氰菊酯EC、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20%呋虫胺SC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较高的毒杀活性,校正孵化抑制率可
摘要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芸香科Rutaceae植物新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黄龙病Huanglongbing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江西柑橘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线粒体基因标记,研究江西10个地点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态性。扩增了2个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1 43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2个(均为非同义突变,A/G转换),单倍型3个(Hap1,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但现在人们到青州旅游,更多的是去城里凭吊范仲淹。  青州城西范公祠,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这祠约两个篮球场大,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这井水也不一般,清洌有加,传范仲淹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
摘要:通过对生防细菌B579的活性稳定性及对作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生防细菌B579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防效果,同时对作物安全。  关键词:生防细菌;活性稳定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 476,19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室从天津近郊蔬菜种植区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细菌B579,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试验表明该菌无论是室内平皿抑菌试验还是温室盆栽试验对土传病害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为了将其
摘要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Orius tantillus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成虫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
摘要 世界重大迁飞害虫草地贪夜蛾已在中国中南部地区发生为害,对中国农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控制其种群发展,这很可能导致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并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我们在室内测试了10种常用抗生素、微生物和植物源生物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生物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均低于25%,但对幼虫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用药5 d
裴孝伯编著的《有机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全书共八章,在对有机蔬菜和无土栽培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针对有机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详细的介绍。第一章介绍了我国无土栽培现状与发展、有机蔬菜特点和有机蔬菜无土栽培生产方式;第二章从设施系统、操作管理和高效栽培的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有机蔬菜无土栽培关键技术与环节;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对番茄、黄瓜、辣椒、甜瓜等主要果菜,
摘要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 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
摘要 铁皮石斛炭疽病是近年来发生在浙江铁皮石斛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危害石斛的叶片,形成圆形或近圆形并有凹陷的黄褐色或黑色叶斑,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对铁皮石斛炭疽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 明确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选择11种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
前不久热映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环太平洋2》中,主人公身处机甲战士身体内,随心所欲地控制机甲,就好像是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神经元融合度越高,机甲的战斗力越强”,片中的台词道出了人机融合的关键所在。  影片中所描述的这种人机融合,即为脑控技术——用人的意念来控制机器等外部事物。  在脑控技术领域,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谢松云教授带领的神经信息团队已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研究,研发出多种诱发模式相结合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