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相关论文
麦蚜是危害我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力强以及远距离迁飞等特点,不仅直接吸食小麦汁液......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麦蚜危害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原因。研发基于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的麦蚜控制新技术,对于保障......
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过去60年间该病害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流行超过10余次,冬春小麦减产......
为降低冬小麦的生产成本,筛选出适宜其拌种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是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室内培养箱平皿试验和大田小区药效试验,以进口种......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控措施.2017—2019年在德州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调查了小麦蚜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探究了......
对种衣剂在麦蚜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各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在93.0%以上;麦蚜进入减退期(小麦乳熟期),防效仍在8......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了噻虫?高氯氟对麦田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4000倍液、3500倍液......
摘 要:为明确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喷雾为对照,比较分析吡虫啉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下,小麦......
摘要 根据10年来镇平县麦蚜发生情况的历史资料,结合气象资料、麦田综合管理技术等因素综合分析,找出了2008年镇平县小麦蚜虫重发......
摘要介绍了2009年五河县小麦穗蚜重发特点,并分析了重发原因,指出应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
摘要 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麦蚜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兴平、礼泉、凤翔、岐山、扶风地区麦田禾谷缢管蚜种......
麦蚜是麦区常发性主要害虫,不但吸食小麦营养,而且传播病毒病,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因小麦生长中后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
摘要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
摘要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长期遭受着麦蚜的危害。麦蚜既能刺吸小麦植株汁液,又可分泌蜜露降低小麦的光合能力,还能传播小麦病......
大麦黄矮病毒(Barely yellow dwarf virus,BYDV)是引起我国麦类病毒病的主要病毒,该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扩散趋势,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
试验以中麦175为材料,采用50%辛硫磷乳油、20%三唑酮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2%戊唑醇湿拌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2%噻虫·高氯氟......
为明确土壤施硅对小麦蚜虫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在小麦种植前分别配施0(CK)、40、80和120 kg/hm2四个浓度的硅肥,测量施硅后小麦生育......
麦蚜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属昆虫纲半翅目科,我国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蚜4种。麦蚜为害时不但影响小麦的......
本文系统调查了甘肃省天水市麦田麦蚜的种群消长动态,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间作、混作及小麦与其它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数量的影响。......
为了合理的利用北方农田系统中的自然天敌,采用系统调查与罩笼接虫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自然天敌对麦蚜和棉蚜的控害作用,并且研究......
麦蚜属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我国主要有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麦二叉蚜Sch......
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Sitobion)miscanthi(Takahashi,1921),又称中国麦长管蚜,其寄主范围广、繁殖潜力大、遗传变异能力强,对作物、......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其刺吸植物组织、排泄蜜露、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在我国年发生面积超过1000万hm2,给我国农业生产......
IPP-10和环氧虫啶是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新型高效、广谱、低毒的新烟碱杀虫剂。初步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IPP-10和环氧......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虫害和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重要因素。在我国,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2011年5-7月选取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和西夏区贺兰山农牧场两地与麦田相邻的5种不同作物田块(麦田、苜蓿地、玉米地......
为研发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新技术,比较了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水杨酸甲酯海藻酸钠缓释球(MeSA)和植物免疫激发子寡糖·链蛋白(OAP)以及......
通过室内 5种恒温和自然变温对卵形异绒螨卵的发育起点温度测定 ,结果表明 ,卵形异绒螨卵的发育历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
(上接《农村实用技术》第11期)rn三、西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rn1 主要防治对象rn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小麦赤霉......
麦蚜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密度大、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大范围暴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利用飞机喷洒杀虫剂及时、有效地防治......
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22a麦蚜及其影响因子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月下旬平均气温、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相对湿度和4月中旬蚜......
小麦是郓城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7.3万hm2。麦蚜是常年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从20世纪80年代麦蚜成为麦......
利用GIS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对不同地理种群麦蚜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和发生动态等进行研究,以VC++为开发平台,以MapX控件作为图形......
小麦出苗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异色苗.为便于因苗、对症管理,现分别介绍如下:rn一、黄叶苗rn1.......
啶虫脒、吡虫啉是我国近期开发的两种高效、低毒的吡啶类杀虫剂〔1,2〕。为了明确这两种药剂对麦蚜(RhopalosiphumpadiL.)的毒力及药效,进行了有关的比较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绿宝威和氧化乐果两者混用虽可提高药效,降低成本,但对天敌仍然有较强的杀伤力,而10 % 吡虫啉5 000 ~10 000 倍......
为了探究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对麦田内麦蚜天敌及小麦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设空白对照(CK)、黄板、糖醋液、诱芯、灯诱和综防6个麦蚜......
根据近年北京市小麦、玉米病虫发生趋势,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候预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市粮食作物......
研究麦蚜与其天敌种群在数量及空间上的动态关系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在麦田的水平格局为聚集分布 ,其天敌呈现为随机分......
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的有翅和无翅成蚜对 7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 (系 )中 4无芒、KOK- 1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