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在实际教学中,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是我们当前美术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的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呢?
一、在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想象意识
想象就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知识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尝试提出疑问,让孩子改变思路,肯定孩子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以"阳光"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阳光都是什么颜色的?"让孩子知道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阳光。当孩子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孩子选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老师还可以提出疑问:"阳光是直直的线条吗?"孩子就会对阳光进行多种表现方式:曲线、弧线、折线、点线、环线……。通过教师对孩子的一些提问,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想象的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孩子,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孩子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以兴趣来展开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孩子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如儿歌激趣法。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儿歌,教师可借助儿歌激发兴趣。第二册教材《可爱的动物》一课可用此法。课前教师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学生们听:"妈妈带我去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玩: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着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老师话语刚落,大家就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孔雀"……这样,孩子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点播,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根据孩子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易于孩子接受。如《可爱的动物》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孩子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想象来。老师及时提醒,让孩子把可爱的动物表现出来了。一会儿,一幅幅可爱、富有童趣的作品就展现在你眼前了。
三、利用现代化媒体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随着教育条件的进步和发展,可以提供生动的形象,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仪的运用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也越来越发挥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积累,又可以激发孩子的联想和创造想象。
儿童绘画需要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具体形象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我带孩子们运用复合投影片玩添画游戏。例如:在投影片上画出若干个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给孩子以启迪,让孩子想象,这两种基本形状上什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物体了。这样来锻炼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孩子们会讲出添上眼睛、耳朵、嘴等,……就变成了熊猫、 小花狗、小白兔等动物;能变成松树、吊灯、小旗等。老师巧妙地将投影仪复合操作,像变小魔术似的,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和积累。另外,我还把投影仪与影子的关系利用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先用小手自由地变换出各种形象,互相讲故事,玩手影游 戏,让孩子自己说出变的是什么,如:用手投影出半圆形,让孩子说一说,这是什么?添上什么就会变成一种什么完整的东西?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添上头、脖子和腿,就能变成一只小乌龟。"我用手投影出手的形状,问孩子:"我投影的这个除了是手,手套以外,还可以是什么?添上什么东西画面就更完整了?"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一棵大树,手腕是树干,手指是树枝,再添上树叶。"有的说:"这是一只公鸡的头,大拇指是鸡嘴,其余四只是鸡冠,再添上鸡的眼睛和身体。"还有的说:"这是小鱼的尾巴,再添上头和眼睛就成了一条自由自在能在河里游泳的小鱼了。"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
最后,我让他们在投影仪前边实践边绘画。先画好所变物体的基本形象,然后添加完整。由于让孩子把画画在投影片上,所以他们可以自己检查画面的颜色、构图,做到随时更改,添画。孩子们还可以指着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别人听,激发孩子的联想和创造想象,把孩子引入多视角,多层次的情境中,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
四、给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是在已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在美术创作的一系列活动中,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如《泡泡乐》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玩泡泡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让他们画泡泡,似乎是太简单了,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现泡泡,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老师先玩泡泡游戏,让孩子们仔细看:发现这些泡泡是怎么样的?说的妙的跟老师一起来吹泡泡。吊起孩子们的热情。有的说:"泡泡大大小小"有的说:"泡泡有分开的,有的一串串,像冰糖葫芦。"有的说:"泡泡亮晶晶的,吹它一下会变形。"有的说:"一吹就破,掉到地上就成了半圆……""要是这些泡泡不破该多好呀!"一个孩子小声的说。我趁机说:"让我们来留住美丽可爱的泡泡吧!"学生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各自喜爱的美术活动中去了。
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深入,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顺手拿起学生作品随便指着两个相距较近的泡泡问:"你们看,这两个泡泡连在一起可能会是什么?"有的说:"它们是小猫的眼睛""像老师的眼镜""是自行车的轮子"……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下又一次掀起高潮,在起先创造的泡泡上"画龙点睛"。远远一看,画面上一塌糊涂,然而你走进了,听孩子们说说,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浙西区域活跃起来。孩子们在玩中发现美,在玩中表现美,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的美术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也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得到了尊重。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在自我的天空,描绘美丽灿烂的人生!
在实际教学中,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是我们当前美术教学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的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呢?
一、在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想象意识
想象就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知识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尝试提出疑问,让孩子改变思路,肯定孩子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以"阳光"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阳光都是什么颜色的?"让孩子知道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阳光。当孩子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孩子选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老师还可以提出疑问:"阳光是直直的线条吗?"孩子就会对阳光进行多种表现方式:曲线、弧线、折线、点线、环线……。通过教师对孩子的一些提问,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想象的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孩子,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孩子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以兴趣来展开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孩子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如儿歌激趣法。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儿歌,教师可借助儿歌激发兴趣。第二册教材《可爱的动物》一课可用此法。课前教师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学生们听:"妈妈带我去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玩: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着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老师话语刚落,大家就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孔雀"……这样,孩子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点播,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根据孩子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易于孩子接受。如《可爱的动物》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孩子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想象来。老师及时提醒,让孩子把可爱的动物表现出来了。一会儿,一幅幅可爱、富有童趣的作品就展现在你眼前了。
三、利用现代化媒体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随着教育条件的进步和发展,可以提供生动的形象,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仪的运用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也越来越发挥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积累,又可以激发孩子的联想和创造想象。
儿童绘画需要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具体形象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我带孩子们运用复合投影片玩添画游戏。例如:在投影片上画出若干个圆形,三角形……等形状,给孩子以启迪,让孩子想象,这两种基本形状上什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物体了。这样来锻炼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孩子们会讲出添上眼睛、耳朵、嘴等,……就变成了熊猫、 小花狗、小白兔等动物;能变成松树、吊灯、小旗等。老师巧妙地将投影仪复合操作,像变小魔术似的,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和积累。另外,我还把投影仪与影子的关系利用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先用小手自由地变换出各种形象,互相讲故事,玩手影游 戏,让孩子自己说出变的是什么,如:用手投影出半圆形,让孩子说一说,这是什么?添上什么就会变成一种什么完整的东西?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添上头、脖子和腿,就能变成一只小乌龟。"我用手投影出手的形状,问孩子:"我投影的这个除了是手,手套以外,还可以是什么?添上什么东西画面就更完整了?"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一棵大树,手腕是树干,手指是树枝,再添上树叶。"有的说:"这是一只公鸡的头,大拇指是鸡嘴,其余四只是鸡冠,再添上鸡的眼睛和身体。"还有的说:"这是小鱼的尾巴,再添上头和眼睛就成了一条自由自在能在河里游泳的小鱼了。"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
最后,我让他们在投影仪前边实践边绘画。先画好所变物体的基本形象,然后添加完整。由于让孩子把画画在投影片上,所以他们可以自己检查画面的颜色、构图,做到随时更改,添画。孩子们还可以指着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别人听,激发孩子的联想和创造想象,把孩子引入多视角,多层次的情境中,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
四、给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是在已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在美术创作的一系列活动中,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如《泡泡乐》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玩泡泡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让他们画泡泡,似乎是太简单了,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表现泡泡,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老师先玩泡泡游戏,让孩子们仔细看:发现这些泡泡是怎么样的?说的妙的跟老师一起来吹泡泡。吊起孩子们的热情。有的说:"泡泡大大小小"有的说:"泡泡有分开的,有的一串串,像冰糖葫芦。"有的说:"泡泡亮晶晶的,吹它一下会变形。"有的说:"一吹就破,掉到地上就成了半圆……""要是这些泡泡不破该多好呀!"一个孩子小声的说。我趁机说:"让我们来留住美丽可爱的泡泡吧!"学生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各自喜爱的美术活动中去了。
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深入,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顺手拿起学生作品随便指着两个相距较近的泡泡问:"你们看,这两个泡泡连在一起可能会是什么?"有的说:"它们是小猫的眼睛""像老师的眼镜""是自行车的轮子"……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下又一次掀起高潮,在起先创造的泡泡上"画龙点睛"。远远一看,画面上一塌糊涂,然而你走进了,听孩子们说说,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浙西区域活跃起来。孩子们在玩中发现美,在玩中表现美,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的美术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也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得到了尊重。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在自我的天空,描绘美丽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