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小孢子菌PQ-LRP蛋白的定位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犬小孢子菌PQ-LRP蛋白,明确PQ-LRP蛋白在犬小孢子菌中的定位。

方法

提取犬小孢子菌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PCR扩增PQ-LRP基因,将PQ-LRP基因与EGFP基因构成融合基因,连接到pCAMBIA 1300质粒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转化法对犬小孢子菌进行转化,使融合基因LRP-EGFP在真菌通用启动子(Ptrpc)和终止子(Ttrpc)调控下在犬小孢子菌中整合型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

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CAMBIA-LRP-EGFP,融合基因LRP-EGFP在犬小孢子菌中获得整合型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LRP-EGFP的荧光信号呈颗粒状或团块状集中于犬小孢子菌的细胞膜上。

结论

LRP-EGFP融合基因在犬小孢子菌中成功表达,且PQ-LRP蛋白定位于犬小孢子菌细胞膜上。

其他文献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治疗过程中辅助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预后差,需临床医生警惕并尽早干预。体外循环技术在清除循环过多游离甲状腺素,降低高代谢状态,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为治疗争取时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病例经过
目的建立孕期特异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及探讨孕期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 996名既往无甲状腺病及家族史的单胎妊娠孕妇甲状腺功能。结果(1)建立本院孕期特异甲状腺功能统一参考范围,即孕早、中、晚期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 TSH)分别为0.02~6.39、0.16~6.23、0.64~6.59 mU/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分别为11.3
目的了解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评估生化指标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明确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肢端肥大症临床资料。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既往史糖代谢状态分为正常糖代谢组(NGT组)、糖调节受损组(IGR组)及糖尿病组(DM组),比较临床及生化指标,使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中雄激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进展具有重要影响。PCOS女性中雄激素的代谢及作用、雄激素对PCOS女性NAFLD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也应当得到重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文献复习和评论。
目的探究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与次均医疗费用,并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病这三类常见并发症。方法基于中国4家三甲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数据,通过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vers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狼疮鼠肾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滤泡辅助T(Tfh)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8只12周龄雌性狼疮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黄芩苷组腹腔注射200 mg/kg黄芩苷每日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束时,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处死小鼠,取出脾脏称重,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fh细胞比例;取出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肾脏损伤情况。从上述对
目的探讨芬维A铵(4-HPR)对B16F10和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观察脂质体及以RGD多肽修饰的脂质体对药物摄取及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4-HPR脂质体(4-HPRL),并以RGD多肽对4-HPRL进行修饰,制备RGD-4-HPRL,对其浓度、粒径、电位、载药量及包封率进行检测。体外培养B16F10和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4-HPR组、4-HPRL组和RG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2017年头癣患者病原菌菌种的分布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321例头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真菌学资料。结果321例头癣患者中男180例,女141例,发病年龄1个月至70岁,学龄前儿童154例(47.9%),成人头癣13例(4.0%)。犬小孢子菌159株(49.5%),须癣毛癣菌110株(34.3%),紫色毛癣菌38株(11.8
期刊
化学剥脱术是常用的三大皮肤重建术之一。α羟基酸、水杨酸、三氯醋酸和Jessner溶液是常用的化学剥脱剂,作用层次可从角质层达真皮网状层。化学剥脱术在皮肤科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综述常用化学剥脱剂及化学剥脱术在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