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5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6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动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读中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物特点,,能够被人物的美好品质所感染。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中野菊为“我”热情服务写了哪几件事。
  2.通过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开篇,,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众多野菊花的美丽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野菊花吗?在哪见过?了解野菊花吗? (板书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野菊》,,但文中的野菊指的是一名小女孩儿,,她是否又名如其人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导入简洁,,贴近学生生活,,又为下文体会人物的品质做铺垫。】
  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再分工读读,,互相评评。
  3、.相信同学们都读流利了。这次请你快速浏览,,然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教师巡视,,不让学生指读。)
  【教师在课堂上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霍懋征老师说过:“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对于5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时,,教师没有着急,,除了引导外,,又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說,,练习说,,这激发了学生说的热情,,说的信心。】
  4、.出示词语:比喻、蒸黄、唠叨、姥姥、咕咚、瑶池、澄清、英俊、捶腿、瞟一眼、恋恋不舍。
  (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教师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与感悟,,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词语,,内化于心。】
  三、导读探究,,感悟积累
  (一)梳理文本
  师:默读课文,,用数字标出小女孩为文中的“我”做了哪几件事?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看你们的意见是否一致。
  (生积极讨论。)
  师:女孩为“我”做了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读出相关句子。
  师:谁能用4个字概括这件事。
  (捶腿解困,缝补裤子,追退茶钱。)
  【学生通过独立诵读感知文本,,对几件事情的概括既梳理了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又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概括,,而是引导学生重组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件,,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培养扎实有效。】
  (二)感悟野菊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思考:你认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用横线标注出来。
  (根据学生所答,,出示相关句子,,并出示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善良、淳朴、热情、乐于助人的山村小女孩的形象,,山村人那淳朴、善良的心就犹如清新的香茶滋润每个人心田。
  【即使是5年级的学生,,读的指导和训练也是必要的。教师采用重点词语朗读指导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特点,,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三)回归主题
  此时此刻,,我们就在这开满野菊花的崎岖山路上,,淳朴善良的女孩儿头也不回地朝着小茶亭走去,,因为刚才追退茶钱时摔的,,腿显得有点瘸,,当我们知道她有着和花一样美的名字时,,心中一定有无限感慨,,面对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大家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拓展思维,,发展语言,,学生挖掘主题。这既是对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检验与反馈,,又是升华主题,,让学生感悟人物品质。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四、总结提高,,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山花野菊无所需求,,土生土长,,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着她的美丽和馨香。女孩野菊在山间路旁卖茶,,自然美丽、淳朴善良、乐于助人,,不求回报。野菊,,名如其人,,可赞,,可敬。
  五、板书设计:
  16 野菊 捶腿解困 缝补裤子 追退茶钱 我
  淳朴善良 乐于助人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正在逐步走进学校,直进课堂,在它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便受到师生的欢迎,得到大家的赞同,是因为它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展示语文课的情节、景物、背景材料,并逐步打破“一块黑
期刊
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地体验一下。  一、趁热打铁法  指学生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
期刊
导语: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同时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不吸引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 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
期刊
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教师应怎样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进行科学的定位?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以下本人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以供同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应促进农村儿童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
期刊
摘要读后感是小学生必写的作文形式之一,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读过文章之后,提起笔来却很是茫然,不知从何写起。有些学生虽然勉强写出来了,但只是寥寥数语,感想不深,又不会联系实际,无法展开写,导致读后感内容干瘪,感想牵强。本文从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做起,再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密切联系实际,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最终得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新课程 教师角色 转变策略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英语教学目标为“将语言构建成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
期刊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陈述要求:  1、.通过介绍、游戏、聆听等方法让学生们了解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着不同含义。  2、.在听唱、伴奏、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表现力。  二、教学过程  一、(一)谈话导入  脸谱又称大花脸,我们都知道在京剧中好多角色都画着五颜六色的脸。  脸谱就是画在京剧人物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
期刊
音乐课教学中,除了达到知识点要求,其实就小学音乐课而言,音乐知识少之又少,主要还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获得音乐体验并从这些体验中得到一种影响,形成学生的音乐审美,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成就学生的音乐素质,并且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来炼就学生健全人格也是我们教学中追求的主要目的或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音乐审美体验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如何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乐学”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乐教”促“乐学”。具体方法是:1、教师上课的情绪要“乐”;2、教师上课的言语要“乐”3、教师上课的形式要“乐”;4、教师上课的内容要“乐”。  【关键词】 乐教 乐学 情绪 课堂 言语 形式 内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
期刊
首先,爱心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使教师的形象更加高大。  在每一个学生幼稚的心灵中,对教师有着一种爱戴和崇拜。作為教师,如果能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播撒爱的甘露,学生会更加尊重和爱戴您,有时甚至比自己的父母还要亲。一些不愿对父母说的话,会毫无保留地跟您说;一些对别人保密的事情,会告诉您;一些心中的委屈会向您倾诉;一些难言之隐会求助于您。这样,作为教师的您,心中会有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