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技工学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建设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技工学校;文化素質教育;对策
  近年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一次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劳动大军的技工学校也必须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技工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技工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认为技术学习最重要,理论学习反而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掌握了技术,但是素质并没有提高。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
  一、技工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近年来技工学校录取的学生情况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首先,技工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中考分数较低,大多是中考的落选生,生源素质差。其次,近几年技工学校招生形势较为严峻,很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由此,很多技工学校为了顾及生源以及完成招生任务,都千方百计地争取学生,一些不管是成绩差还是品行不好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技工学校,这样一来,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技能,更要培养文化素质。
  二、技工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1.革新教学思想和观念,为文化素质教育开辟道路
  很多技工学校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学校不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开设,认为此类课程可以少开,甚至不开。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基础文化课,重视程度也不够,不是课时太少,就是教学管理不严格。这不仅导致基础课教师感觉自己的课程不受重视,从而得过且过,不注重教学效果;也使学生认为基础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课程,学不学都没关系,导致基础文化课程陷入一个尴尬被动的境地,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技工学校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开设,引入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通过设置一些欣赏类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优秀作品,并从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吸取向上的精神。人文学科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科,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培养其兴趣爱好、陶冶性情、净化情感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是以其言传身教教化学生、培养人才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还取决于他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因此,要想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教师必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
  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决定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学校应提供机会让教师自我成长,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修、创新,确保教师提高素质。作为教师,则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表率作用。
  3.丰富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持久的教育,经常化、普及化、形象化,处处渗透着教育者的主导思想和目的,是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食粮,是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人生观、专业技能、健康体魄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建设文明整洁、环境优美、团结进取、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适应各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如通过开展“评先树优”“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学生”“优秀团员”“优秀标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才艺展示、专业知识竞赛、征文、诗朗诵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
  总之,经济社会的发展亟需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技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在校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满足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窦俊洁.当代大学生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了解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现状,采用《中职生习得无助感问卷》对210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在认知无助、情绪无助、行为无助维度上及习得性无助总分显著高于中学生,在归因无助上,中职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得分上仅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出减少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的策略,为完善健全中职生的人格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策略  1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