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8年来我校一直致力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我校结合我县教体局提出教学十六字方针精神,“两案并行,探索为先,学导结合,当堂达标”,并构建我校的“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的教育现状,探索分类分层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一校一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我校各教学受益很大,并在此基础上年年成绩呈上升趋势。以下落实我校“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几点课堂更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135高效课堂 方法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41-01
一、建立学习小组,精准帮扶学生
我校生物学科七、八年级每周三节课,课时少与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就少,光靠任课教师的管理监控有点难度,所以我们实行分类、分层、分组三分学习小组,分类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划分A、B、C、D四个等级;分组是设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8人,小组在成员分配上还要考虑学生性别、智力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
在建立学习小组完成后,老师要进行分析小组内学生学习、纪律、习惯和态度进行分类,把学生分成ABCD甲组,EFGH乙组,进行小组内捆绑合作,一对一帮扶帮教结对子,进行精准辅导和合作,帮扶分配方案是A-H、B-G、C-F、D-E 。老师选派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根据小组需要选派一名组长助手当副组长。能有效监督组员在课下完成作业情况,杜绝组员之间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协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事管。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将老师的教学落实到实处,贯彻到细微之处,能够守住课堂的最底线。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行动态评价,每个小组都设计一份课堂表现记录表,对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个性展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积分的形式统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表现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老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表彰和鼓励的依据。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被动学习学生进行谈话和心理辅导,老师进一步跟进管理和帮教,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生物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就会越来越省心。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有效的关键
1.课前习惯的养成
要求学生在两分钟预备铃响后,做好上课准备,拿出课本、同步学习、笔记、文具等物品。开始复习上节旧知识或预习新内容,小组长向甲同学进行展开提问和检查,结对子的甲同学向乙同学进检查提问,督促学生的学科思维尽快进入课堂上来。同时要求学生尝试完成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题目,并在课本上做好重点内容的圈点批注,这样就做到了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减少课堂的准备时间,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上习惯的养成
一节课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多,不是每节课知识学生都能记得住,就是记住了也容易遗忘,老师要求学生条理清晰的做好笔记,记笔也是个习惯,并且要学会记笔记,尤其是老师补充的内容,重点强调的内容,典型题例,好的解答方法,疑惑问题、中考考点等要记下来。笔记能帮助延伸记忆,也便于以后的快速复习,缩短复习的时间,提高了认知的效率。
3.课后习惯的养成
单凭听了一节课,学了一节内容就把课本搁一边睡大觉了,那样学习的知识形成不了连续性。生物学科是隔天一节,在没课的这天,要求组长督查甲组员,甲组织员督查乙组员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再理解,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每天5分钟就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做到学习常态化的管理。
4.作业习惯的养成
要求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的落实很关键。老师要监控好课代表,课代表监控好小组长,小组长监控好小组员,甲乙相互监督,这样形成层层监控。对发现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偷懒的学生要及时处理,给小组长树立威信。针对小组长不配合工作要及时处理,对敷衍了事的小组组长要及时约谈和鼓励。要做到有布置必检查,不给学生有機可乘。老师要及时对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给课代表一定的权利让其监督点评小组的情况,并分出优良般差来。对完成不好的小组要批评整改,让小组长任务落实到实处,限时完成赋予的任务。有力度督查上一两次学生就不再钻空子了。将落实进行到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
总之,我校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效课堂”理念,精心设计,精准管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教海无涯,我们愿意一如既往地更新理念、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135高效课堂 方法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41-01
一、建立学习小组,精准帮扶学生
我校生物学科七、八年级每周三节课,课时少与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就少,光靠任课教师的管理监控有点难度,所以我们实行分类、分层、分组三分学习小组,分类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划分A、B、C、D四个等级;分组是设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8人,小组在成员分配上还要考虑学生性别、智力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
在建立学习小组完成后,老师要进行分析小组内学生学习、纪律、习惯和态度进行分类,把学生分成ABCD甲组,EFGH乙组,进行小组内捆绑合作,一对一帮扶帮教结对子,进行精准辅导和合作,帮扶分配方案是A-H、B-G、C-F、D-E 。老师选派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根据小组需要选派一名组长助手当副组长。能有效监督组员在课下完成作业情况,杜绝组员之间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协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事管。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将老师的教学落实到实处,贯彻到细微之处,能够守住课堂的最底线。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行动态评价,每个小组都设计一份课堂表现记录表,对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个性展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积分的形式统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表现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老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表彰和鼓励的依据。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被动学习学生进行谈话和心理辅导,老师进一步跟进管理和帮教,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生物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就会越来越省心。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有效的关键
1.课前习惯的养成
要求学生在两分钟预备铃响后,做好上课准备,拿出课本、同步学习、笔记、文具等物品。开始复习上节旧知识或预习新内容,小组长向甲同学进行展开提问和检查,结对子的甲同学向乙同学进检查提问,督促学生的学科思维尽快进入课堂上来。同时要求学生尝试完成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题目,并在课本上做好重点内容的圈点批注,这样就做到了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减少课堂的准备时间,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上习惯的养成
一节课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多,不是每节课知识学生都能记得住,就是记住了也容易遗忘,老师要求学生条理清晰的做好笔记,记笔也是个习惯,并且要学会记笔记,尤其是老师补充的内容,重点强调的内容,典型题例,好的解答方法,疑惑问题、中考考点等要记下来。笔记能帮助延伸记忆,也便于以后的快速复习,缩短复习的时间,提高了认知的效率。
3.课后习惯的养成
单凭听了一节课,学了一节内容就把课本搁一边睡大觉了,那样学习的知识形成不了连续性。生物学科是隔天一节,在没课的这天,要求组长督查甲组员,甲组织员督查乙组员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再理解,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每天5分钟就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做到学习常态化的管理。
4.作业习惯的养成
要求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的落实很关键。老师要监控好课代表,课代表监控好小组长,小组长监控好小组员,甲乙相互监督,这样形成层层监控。对发现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偷懒的学生要及时处理,给小组长树立威信。针对小组长不配合工作要及时处理,对敷衍了事的小组组长要及时约谈和鼓励。要做到有布置必检查,不给学生有機可乘。老师要及时对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给课代表一定的权利让其监督点评小组的情况,并分出优良般差来。对完成不好的小组要批评整改,让小组长任务落实到实处,限时完成赋予的任务。有力度督查上一两次学生就不再钻空子了。将落实进行到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
总之,我校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效课堂”理念,精心设计,精准管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教海无涯,我们愿意一如既往地更新理念、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