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技术与应用快速演进,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公众参与传播的热情被唤醒,媒体身处其中能够真切感受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变化。一方面,通过技术加持,传播平台不断升级,传播渠道更加多元,爆款产品不断涌现,传播记录也被不断刷新,媒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站在风口如何抓住风口成为媒体人必须直面的问题和挑战。在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当下,传播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主动适应技术环境的新变化,如何以传播创新带动融合发展,是摆在媒体从业者面前需要思考和重点研究的现实课题。
最近,笔者在做传播创新方面的研究时,有幸读到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20)》,顿感豁然开朗。该书立足中国的本土传播创新实践,结合重要案例进行解析,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总报告以“中国传播创新”为主题,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社会连接四个维度评估2019年的中国传播创新,解读年度中国传播创新实践,分析代表性案例,发掘其中的创新要素与传播智慧。专题研究致力于评估解读2019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媒体领域的传播创新实践,反思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通读下来,它正是在回应媒体从业者的疑惑,寻求以创新之策来回答新时代的传播难题。
该书在系统梳理和分析2019年中国传播创新的热点事件和前沿问题后提出,中国传播创新呈现丰富性与多元性特征,并朝着公众驱动传播创新的方向演进。这个新判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提示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技术革新及运用,还要回归媒体工作的本质——“以人为本”。正如书中提到:“公众创新以变革的姿态进行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创造资源共享与网络经济的空间,从而成为媒体改革的重要力量。公众的传播创新基于公众的集体智慧,是一种分布式的创新,也是一种渐进式、迭代式的創新,具有极大的韧性与活力。”因此,注重用户参与,让用户参与新闻生产,让用户成为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这是可以预见的发展态势。因此,媒体革新应注重融合立体传播,既要有互联网思维,又要同时强化用户意识,精准开展分众传播和互动化传播,不断增强用户与主流媒体的黏性,从而带来更好的发展。
笔者尤其关注媒体传播篇,一系列典型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分析研究干货满满。其中关于“侠客岛”的传播创新研究,从产品定位、内容生产、媒体融合、体制机制四个维度进行解析,破解时政类平台传播创新的密码;关于传统媒体的微博传播转型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央媒体拥抱微博实现转型、省级媒体与微博实现联动效应、县级媒体在微博上发力传播等来发现微博的传播和发展趋势,提示媒体融合过程中要重视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2019年是中国传播的“5G元年”,5G智能技术正将我们置于一个智能、可互动的网络空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方式和社交方式。以此为背景,《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还聚焦前沿,对中国品牌传播创新进行研究,阐释了智能技术与品牌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媒体融合亦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媒体可结合自身媒体属性和特色,寻求改革创新,通过聚焦智能技术,将“科技基因”巧妙嵌入传播链条中,并探索将5G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业务形态的前沿性、内容分发的精准性、传播的实效性。
信息浪潮,风卷云涌。中国传播创新是一个大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但本书的研究架构十分清晰,始终是以观察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发掘本土化传播智慧为主旨,诉诸整合传播创新的要素,为优化中国传播实践提供新思维与新方法,从而推动媒介改革、引领社会创新。本书在以翔实案例和深入分析为传播创新提供策略的同时,也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提出了值得反思的问题,正如书中指出的:“中国传播创新呈现出复杂性、创生性、治疗性特点,面临资本如何坚守传播创新、如何将事件驱动的创新持续化和生活化、如何为创新营造条件和积累能量这三重挑战。”笔者认为,这三重挑战不仅是《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未来继续研究的重点,也是媒体在深入融合持续革新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不仅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更需要以公众创新为动力,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书写铿锵有力的中国答案。
作者系荆楚网总编辑
最近,笔者在做传播创新方面的研究时,有幸读到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20)》,顿感豁然开朗。该书立足中国的本土传播创新实践,结合重要案例进行解析,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总报告以“中国传播创新”为主题,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社会连接四个维度评估2019年的中国传播创新,解读年度中国传播创新实践,分析代表性案例,发掘其中的创新要素与传播智慧。专题研究致力于评估解读2019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媒体领域的传播创新实践,反思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通读下来,它正是在回应媒体从业者的疑惑,寻求以创新之策来回答新时代的传播难题。
该书在系统梳理和分析2019年中国传播创新的热点事件和前沿问题后提出,中国传播创新呈现丰富性与多元性特征,并朝着公众驱动传播创新的方向演进。这个新判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提示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技术革新及运用,还要回归媒体工作的本质——“以人为本”。正如书中提到:“公众创新以变革的姿态进行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创造资源共享与网络经济的空间,从而成为媒体改革的重要力量。公众的传播创新基于公众的集体智慧,是一种分布式的创新,也是一种渐进式、迭代式的創新,具有极大的韧性与活力。”因此,注重用户参与,让用户参与新闻生产,让用户成为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这是可以预见的发展态势。因此,媒体革新应注重融合立体传播,既要有互联网思维,又要同时强化用户意识,精准开展分众传播和互动化传播,不断增强用户与主流媒体的黏性,从而带来更好的发展。
笔者尤其关注媒体传播篇,一系列典型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分析研究干货满满。其中关于“侠客岛”的传播创新研究,从产品定位、内容生产、媒体融合、体制机制四个维度进行解析,破解时政类平台传播创新的密码;关于传统媒体的微博传播转型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央媒体拥抱微博实现转型、省级媒体与微博实现联动效应、县级媒体在微博上发力传播等来发现微博的传播和发展趋势,提示媒体融合过程中要重视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2019年是中国传播的“5G元年”,5G智能技术正将我们置于一个智能、可互动的网络空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方式和社交方式。以此为背景,《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还聚焦前沿,对中国品牌传播创新进行研究,阐释了智能技术与品牌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媒体融合亦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媒体可结合自身媒体属性和特色,寻求改革创新,通过聚焦智能技术,将“科技基因”巧妙嵌入传播链条中,并探索将5G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业务形态的前沿性、内容分发的精准性、传播的实效性。
信息浪潮,风卷云涌。中国传播创新是一个大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但本书的研究架构十分清晰,始终是以观察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发掘本土化传播智慧为主旨,诉诸整合传播创新的要素,为优化中国传播实践提供新思维与新方法,从而推动媒介改革、引领社会创新。本书在以翔实案例和深入分析为传播创新提供策略的同时,也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提出了值得反思的问题,正如书中指出的:“中国传播创新呈现出复杂性、创生性、治疗性特点,面临资本如何坚守传播创新、如何将事件驱动的创新持续化和生活化、如何为创新营造条件和积累能量这三重挑战。”笔者认为,这三重挑战不仅是《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未来继续研究的重点,也是媒体在深入融合持续革新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不仅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更需要以公众创新为动力,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书写铿锵有力的中国答案。
作者系荆楚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