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图设计是结合用地条件及国家规范,处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其它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及空间关系,利用地形、节约用地、正确处理建筑布置、交通运输、综合管线、绿化布置之间的关系,是建筑群与各设施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总图设计是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总图设计既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合理组织又影响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总平面设计的好坏,决定着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基本设计条件,现探讨了建筑总图设计的方法及要点。
关键词:建筑 总图设计 方法 要点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总图是一个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反应新房屋的位置、朝向、标高、道路和绿化的布置、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环境的关系和临界情况等,是新建房屋施工定位、施工放线、土方工程以及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一、建筑总图设计的方法
由于场地的自然条件、建筑条件的差异以及建设项目的不同, 总图设计的工作内容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如地形变化大的场地, 须重点处理好竖向设计; 滨水场地要处理好近水与防洪的矛盾; 处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场地, 应着重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取得方便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自身市政设施配套等问题; 交通频繁且人流量大的场地, 须妥善设置停车场、集散广场及交通流线等。可见, 影响总图设计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其中的主导性、制约性因素应予以特别关注。每个场地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 妥善解决其主要矛盾是搞好总图设计的关键。
总图专业根据其自身的工作特点, 其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工程设计上的细心和耐心。要不断加强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整个设计运作过程中, 总图专业在内部需要与建筑结构水、暖、电、景观等专业配合, 在外部需要与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 如果总图专业不参与方案阶段的设计工作, 那么其工作的重点就集中在了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开始阶段, 在此阶段, 需要对方案阶段的设计进行深化、验证和调整, 需要对原始设计资料进行搜集。当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后, 可以以此为依据, 在与各个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后进行总图设计, 通常情况下, 总图会对地形进行小规模的改造, 来满足建筑单体的需要, 但是在复杂的山地建设中, 则是总图先对地形进行评估和改造, 专业设计出与地形相符合的单体, 这样才能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取得最好的效果。总图设计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细节的考虑。通常情况下, 细节设计的好坏、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定位情况和实际的使用。
二、建筑总图设计要点
1、场地设计内容
场地设计是环境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其工作容主要有下述内容:(1)合理地进行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布置。(2)结合地形,确定场地可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坪标高、平衡场地挖填土石方工程量、设定建筑设施位置及室内外地坪标高、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解决排水问题,设定建筑水、暖、电及煤气等室外工程管线位置及走向等工作。(3)合理组织用地内的交通运输线路的网络,解决车流、人流的问题,避免交叉干扰,场地出入口、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组织是总体布局的工作重点 。(4)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外部环境总体布局主要进行环境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布置等工作。其中环境设计主要进行建筑小品、环境小品及绿化设施设置等工作。(5)满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在国家规范要求下对各项指标控制,满足容积率、密度等各项强制性指标的要求。
2出入口设置
场地出入口设置一般要求不小于2 个、间隔距离不小于10 m。在一般情况下,出入口设置应减少对城市干道交通的干扰。当场地同时毗邻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 支路) 时,一般主入口设置于主干道上、次入口设置于次干道上,并优先选择次干道一侧作为场地机动车出入口。场地机动车出入口应避免设置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其位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 与城市道路交接时其交接角度应不小于75°为宜。
(2)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与公交站点边缘距离应不小于15 m。
(5) 与学校、公园、儿童和残疾人使用的建筑出入口距离应不小于20 m。
(6) 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消防车通行要求: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或总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人流疏散要求:连通街道与建筑内部院落的人行道间距不大于80 m 为宜,并设置符合防火要求的消防车通道,使所有的内部院落建筑在必要时都有消防车可通行和到达。
消防车通道要求:消防车通行宽度不小于3.5 m,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小于4 m,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 m。
3道路设置
场地道路应与城市道路网有所衔接,并注意减少开向城市干道上的车行道出入口数量,必要的车行道应注意与城市道路的交叉角度与连接坡度,交叉角度不小于60°或不大于120°为宜。道路坡度应满足场地排水及市政设施管线布置要求,一般道路纵向坡度不大于0.3%,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
4建筑群体布局
建筑总体布局决定建筑环境的质量。衡量建筑环境质量的好坏,需要以建筑环境安全性( 如防火、疏散、防震等)、卫生性( 如日照、通风、噪音隔绝等)、工程性( 如人防工程、室外管线工程等) 等为依据。一般建筑群体关系控制有以下规律:
(1)建筑朝向
建筑朝向即建筑的地理方向。通常人们要求建筑冬暖夏凉。在我國的地理版图中,南向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建筑朝向。南向建筑夏季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较冬季长,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从南向窗户照射到室内的深度和时间都较少。建筑设计不能保证所有的房间都被安排在南向。每一幢建筑可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建筑日照时间、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每年最热、最冷的天气一般是在夏季7 月份和冬季1 月份,夏季每天最热的时间是下午1 ~ 3 时。由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风向气象资料得知:建筑处于南偏东30° 和南偏西30° 方位时,夏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小、冬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建筑处于南偏西150° 到南偏东30° 范围时,室温较为舒适;建筑处于西北方位下午西晒强烈,加之气温较高,建筑方位南偏东15°( 或北偏东15°) 比南偏西15° 好。我国南方地区,特别像南宁这样日照强烈的城市,建筑朝向应避免日晒问题;受地段条件限制建筑必须东西向布置时,建筑门窗部位应设置适当的遮阳设备。
(2)建筑间距
确定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建筑日照、通风、防火间距,以及建筑视线防卫、室外工程管线布置、用地面积和建设投资等因素。从卫生角度来看,建筑间距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a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为保证行列式建筑必需日照量而采取的建筑间隔控制距离。建筑必需日照量或建筑日照标准即建筑最低日照要求,一般应满足冬至或大寒日照标准日满窗日照时间1 ~ 3 h 的要求。我国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日照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日照标准,如居住建筑的El 照标准为冬至日照时间不小于1 h;托儿所、幼儿园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地区日照最佳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间不小于3 h 的要求,建筑最小间距不小于12 m。一般建筑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日照间距系数比值公式:
tanβ=H-h/D.
其中:β: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角;
H:前排房屋槽口至地坪的高度;
h:后排房窗下口至地坪的高度;
D:太阳照到底层窗下口的日照间距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宽度D 换算成高度H,据此计算不同高度的建筑之间所应具有的不同间隔距离。根据已有的日照计算,我国部分城市的日照间距系数在0.8 ~ 1.7,一般越往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偏小、越往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偏大;建筑日照间距计算,各个地区条件不同、各类建筑要求不同,故实际运用与理论计算会有所差异。
b通风间距。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建筑间距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前幢建筑正面迎风、后幢建筑迎风面窗口进风时,建筑通风间距一般要求在4 ~ 5H以上。以此作为建筑通风间距标准,建筑群关系松散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同时还增加道路及市政工程管线长度。因此,需要调整建筑群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的角度关系。
实践证明,风向入射角为30°~ 60°时,行列式建筑迎风面窗口通风效果较为显著。经过建筑间距1 ∶ 1.1H、1:1.3H、1 ∶ 1.5H、1 ∶ 2H 测试发现:建筑间距1 ∶ 1H 通风效果较差,建筑间距1:2H 通风效果提高甚微,建筑间距1 ∶ 1.3H ~ 1 ∶ 1.5H 通风效果较为理想。为节约用地、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自然通风效果,建议行列式建筑群布局时,建筑迎风面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呈30°~ 60°角度,控制建筑通风间距1 ∶1.3H ~ 1 ∶ 1.5 H。
三、结束语:
要将建筑设计做好, 就必须处理好该建筑与地形道路、绿化、相邻建筑和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丘陵坡地等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 它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无论项目大小, 均应特别重视, 否则, 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精心设计的方案就可能因为实际无法实施而不得不仓促修改,甚至重新设计, 使设计由主动创造变为被动应付, 其设计质量和水平将大打折扣。只有合理地处理建筑物与地形、朝向、道路、绿化、相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等的相互关系,才能将建筑设计做成功。可见总图设计是影响建筑取得最佳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设计的内容,涉及面广,是一項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颜廷状,曾友林,高伟.现代管理思想与总图设计[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7)
[2] 付婕.总图设计中如何节约土地[J]. 石油规划设计. 2011(02)
[3] 曾友林,蔡海燕.总图设计与规划中的用地规划设计[J]. 科技资讯. 2009(09)
[4] 曾友林.总图设计与规划中道路优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
关键词:建筑 总图设计 方法 要点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总图是一个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反应新房屋的位置、朝向、标高、道路和绿化的布置、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环境的关系和临界情况等,是新建房屋施工定位、施工放线、土方工程以及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一、建筑总图设计的方法
由于场地的自然条件、建筑条件的差异以及建设项目的不同, 总图设计的工作内容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如地形变化大的场地, 须重点处理好竖向设计; 滨水场地要处理好近水与防洪的矛盾; 处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场地, 应着重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取得方便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自身市政设施配套等问题; 交通频繁且人流量大的场地, 须妥善设置停车场、集散广场及交通流线等。可见, 影响总图设计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其中的主导性、制约性因素应予以特别关注。每个场地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 妥善解决其主要矛盾是搞好总图设计的关键。
总图专业根据其自身的工作特点, 其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工程设计上的细心和耐心。要不断加强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整个设计运作过程中, 总图专业在内部需要与建筑结构水、暖、电、景观等专业配合, 在外部需要与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 如果总图专业不参与方案阶段的设计工作, 那么其工作的重点就集中在了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开始阶段, 在此阶段, 需要对方案阶段的设计进行深化、验证和调整, 需要对原始设计资料进行搜集。当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后, 可以以此为依据, 在与各个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后进行总图设计, 通常情况下, 总图会对地形进行小规模的改造, 来满足建筑单体的需要, 但是在复杂的山地建设中, 则是总图先对地形进行评估和改造, 专业设计出与地形相符合的单体, 这样才能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取得最好的效果。总图设计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细节的考虑。通常情况下, 细节设计的好坏、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定位情况和实际的使用。
二、建筑总图设计要点
1、场地设计内容
场地设计是环境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其工作容主要有下述内容:(1)合理地进行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布置。(2)结合地形,确定场地可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坪标高、平衡场地挖填土石方工程量、设定建筑设施位置及室内外地坪标高、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解决排水问题,设定建筑水、暖、电及煤气等室外工程管线位置及走向等工作。(3)合理组织用地内的交通运输线路的网络,解决车流、人流的问题,避免交叉干扰,场地出入口、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组织是总体布局的工作重点 。(4)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外部环境总体布局主要进行环境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布置等工作。其中环境设计主要进行建筑小品、环境小品及绿化设施设置等工作。(5)满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在国家规范要求下对各项指标控制,满足容积率、密度等各项强制性指标的要求。
2出入口设置
场地出入口设置一般要求不小于2 个、间隔距离不小于10 m。在一般情况下,出入口设置应减少对城市干道交通的干扰。当场地同时毗邻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 支路) 时,一般主入口设置于主干道上、次入口设置于次干道上,并优先选择次干道一侧作为场地机动车出入口。场地机动车出入口应避免设置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其位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 与城市道路交接时其交接角度应不小于75°为宜。
(2)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与公交站点边缘距离应不小于15 m。
(5) 与学校、公园、儿童和残疾人使用的建筑出入口距离应不小于20 m。
(6) 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消防车通行要求: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或总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人流疏散要求:连通街道与建筑内部院落的人行道间距不大于80 m 为宜,并设置符合防火要求的消防车通道,使所有的内部院落建筑在必要时都有消防车可通行和到达。
消防车通道要求:消防车通行宽度不小于3.5 m,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小于4 m,其净空高度应不小于4 m。
3道路设置
场地道路应与城市道路网有所衔接,并注意减少开向城市干道上的车行道出入口数量,必要的车行道应注意与城市道路的交叉角度与连接坡度,交叉角度不小于60°或不大于120°为宜。道路坡度应满足场地排水及市政设施管线布置要求,一般道路纵向坡度不大于0.3%,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
4建筑群体布局
建筑总体布局决定建筑环境的质量。衡量建筑环境质量的好坏,需要以建筑环境安全性( 如防火、疏散、防震等)、卫生性( 如日照、通风、噪音隔绝等)、工程性( 如人防工程、室外管线工程等) 等为依据。一般建筑群体关系控制有以下规律:
(1)建筑朝向
建筑朝向即建筑的地理方向。通常人们要求建筑冬暖夏凉。在我國的地理版图中,南向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建筑朝向。南向建筑夏季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较冬季长,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从南向窗户照射到室内的深度和时间都较少。建筑设计不能保证所有的房间都被安排在南向。每一幢建筑可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建筑日照时间、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每年最热、最冷的天气一般是在夏季7 月份和冬季1 月份,夏季每天最热的时间是下午1 ~ 3 时。由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风向气象资料得知:建筑处于南偏东30° 和南偏西30° 方位时,夏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小、冬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建筑处于南偏西150° 到南偏东30° 范围时,室温较为舒适;建筑处于西北方位下午西晒强烈,加之气温较高,建筑方位南偏东15°( 或北偏东15°) 比南偏西15° 好。我国南方地区,特别像南宁这样日照强烈的城市,建筑朝向应避免日晒问题;受地段条件限制建筑必须东西向布置时,建筑门窗部位应设置适当的遮阳设备。
(2)建筑间距
确定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建筑日照、通风、防火间距,以及建筑视线防卫、室外工程管线布置、用地面积和建设投资等因素。从卫生角度来看,建筑间距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a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为保证行列式建筑必需日照量而采取的建筑间隔控制距离。建筑必需日照量或建筑日照标准即建筑最低日照要求,一般应满足冬至或大寒日照标准日满窗日照时间1 ~ 3 h 的要求。我国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日照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日照标准,如居住建筑的El 照标准为冬至日照时间不小于1 h;托儿所、幼儿园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地区日照最佳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间不小于3 h 的要求,建筑最小间距不小于12 m。一般建筑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日照间距系数比值公式:
tanβ=H-h/D.
其中:β: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角;
H:前排房屋槽口至地坪的高度;
h:后排房窗下口至地坪的高度;
D:太阳照到底层窗下口的日照间距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宽度D 换算成高度H,据此计算不同高度的建筑之间所应具有的不同间隔距离。根据已有的日照计算,我国部分城市的日照间距系数在0.8 ~ 1.7,一般越往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偏小、越往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偏大;建筑日照间距计算,各个地区条件不同、各类建筑要求不同,故实际运用与理论计算会有所差异。
b通风间距。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建筑间距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前幢建筑正面迎风、后幢建筑迎风面窗口进风时,建筑通风间距一般要求在4 ~ 5H以上。以此作为建筑通风间距标准,建筑群关系松散不利于节约建设用地,同时还增加道路及市政工程管线长度。因此,需要调整建筑群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的角度关系。
实践证明,风向入射角为30°~ 60°时,行列式建筑迎风面窗口通风效果较为显著。经过建筑间距1 ∶ 1.1H、1:1.3H、1 ∶ 1.5H、1 ∶ 2H 测试发现:建筑间距1 ∶ 1H 通风效果较差,建筑间距1:2H 通风效果提高甚微,建筑间距1 ∶ 1.3H ~ 1 ∶ 1.5H 通风效果较为理想。为节约用地、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自然通风效果,建议行列式建筑群布局时,建筑迎风面与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呈30°~ 60°角度,控制建筑通风间距1 ∶1.3H ~ 1 ∶ 1.5 H。
三、结束语:
要将建筑设计做好, 就必须处理好该建筑与地形道路、绿化、相邻建筑和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丘陵坡地等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 它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无论项目大小, 均应特别重视, 否则, 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精心设计的方案就可能因为实际无法实施而不得不仓促修改,甚至重新设计, 使设计由主动创造变为被动应付, 其设计质量和水平将大打折扣。只有合理地处理建筑物与地形、朝向、道路、绿化、相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等的相互关系,才能将建筑设计做成功。可见总图设计是影响建筑取得最佳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设计的内容,涉及面广,是一項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颜廷状,曾友林,高伟.现代管理思想与总图设计[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7)
[2] 付婕.总图设计中如何节约土地[J]. 石油规划设计. 2011(02)
[3] 曾友林,蔡海燕.总图设计与规划中的用地规划设计[J]. 科技资讯. 2009(09)
[4] 曾友林.总图设计与规划中道路优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