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药店冲击、“医药分开”难解
“医药分开”是中国医改中的一道难题,对接产业上下游的实体药店该如何发展?
2016年3月25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603883.SH下称“老百姓大药房”)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老百姓大药房去年营业收入约45.7亿元,比上年增加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比上年增加18.84%。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国内上市药店有三家:老百姓大药房(603883.SH)、一心堂(002727.SZ)以及益丰药房(603939.SH) 。其中一心堂去年营业收入为 53.21 亿元, 比上年增长20.16%;净利润约为 3.46 亿元,比上年增加16.52%。益丰药房去年营业收入为 28.45 亿元,比上年增长27.59%;净利润为 1.76 亿元,比上年增加25.17%。从年报上看,三家药店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有比较稳定的增长表现。
国内医药数据研究机构中康 CMH的数据显示, 2015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6%。与此同时,药品行业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计,2015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4981 家、下辖门店 204895 家;零售单体药店 243162 家,药品零售门店合计为 448057 家,连锁药店门店占全部药品零售门店的比重(连锁率)从2010 年的 34%提高到 45.7%。
业内人士将2015 年称作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医改的收官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的健全、药品供应机制的完善及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医药分开”等各项改革举措的颁布,这些都为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空间。
不过随着网络药店的兴起,以及“医药分开”在实际推行中曲折前行的节奏也给实体药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行业代表企业老百姓大药房如何应对挑战?实体药店的春天到来了吗?
实体药店
如何面对网络药房的冲击?
在刚过去的一年,网上药房似乎更深入人心。足不出户,轻松购买,网络买药的便捷性成为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趋势,老百姓大药房也做出了布局。根据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电商 B2C 平台收入达到 6800 万元,自建官网平台客流月均访问量达 17 万次。在原有已合作的京东、天猫平台基础上,又增加了 1 号店、360 商城等多个电商销售渠道。
总部在云南的一心堂也加大了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并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由于高强度的新店扩张及电商投入,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对于网络药店发展,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与实体药店药品销售相比,网上药品销售存在业务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网上药品销售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据他介绍,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有383家企业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而2006年的时候仅有2家企业有这个资格。2013年,互联网药品销售规模达42亿元。
“医药电商近三五年兴起,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整个上位法《药品管理法》还没有关于医药电商的条款,所以,我建议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改进。”谢子龙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谢子龙提交了《关于加强网上药品销售监管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表示,处方药的销售需要严格的监管,但是在网上,往往在不提供处方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到处方药,也没有专门的医师和药师进行指导,这些问题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一方面是在网络上如何让消费者买到合法合规的药品,另一方面是如何维系那些愿意去实体药店买药的消费者,谢子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有800多万的会员,这些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不同于临时性消费的群体,这部分顾客中有很多是中老年顾客、慢性病患者,更倾向于线下面对面的交流。
谢子龙举例,比起网络药店,实体药店的优势在于很多门店还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理念。比如分布在全国的老百姓大药房除了定期组织专家在药房进行如高血压病讲座等,有的药店还推出了针对慢性病人的药膳计划。
“医药分开”,实体药店的春天?
“医药分开”可谓是医改中一块儿难啃的骨头。
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局面成为医改中绕不过去的难题。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3月11日,被医药领域人士誉为“春风吹”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
其中明确表示“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的实施”(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1期《医改“放大招”——三医联动改革》)。
两会期间,谢子龙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确保患者获取就诊处方保障个人信息知情权和使用权的建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这个问题,虽然理论上实体药店可以卖处方药,医院也应该让病人把药方拿走,但现实是大部分处方药在药店买不到,医院一般也不会让病人把处方拿走,除非有病人强烈坚持要拿走处方,医院管这个叫“逃方”,这部分也有30%左右的比例。
该人士表示,从现行的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的例子来看,医和药分开到最彻底的状态,就是医疗服务和药品成为两个行业。简单地说就是“你去看病,医生给你开药单,你在哪里买,跟医生不挂钩”。这将有效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控,政府更多的是出台价格管制规则,防止企业集体炒高药价获取暴利,损害支付方。
该人士还表示,医药分开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难点在于需要为医药彻底分开配上相应的支持措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剥离了药品后医生的服务费能否提高价格?医院和医保之间的路径是否透明?如果剥离了药品,未来临床如何设计细化到每个病种的标准化流程定价?
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中国未来可以让医药完全分家,实体零售药店将迎来势不可挡的发展。药店将成为除医院和医保之外,手握大量用户信息的主体。用户完全可能选择在离家最近的药店解决所有药品需求,当然目前来看,这样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医药分开”是中国医改中的一道难题,对接产业上下游的实体药店该如何发展?
2016年3月25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603883.SH下称“老百姓大药房”)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老百姓大药房去年营业收入约45.7亿元,比上年增加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比上年增加18.84%。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国内上市药店有三家:老百姓大药房(603883.SH)、一心堂(002727.SZ)以及益丰药房(603939.SH) 。其中一心堂去年营业收入为 53.21 亿元, 比上年增长20.16%;净利润约为 3.46 亿元,比上年增加16.52%。益丰药房去年营业收入为 28.45 亿元,比上年增长27.59%;净利润为 1.76 亿元,比上年增加25.17%。从年报上看,三家药店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有比较稳定的增长表现。
国内医药数据研究机构中康 CMH的数据显示, 2015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6%。与此同时,药品行业的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计,2015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4981 家、下辖门店 204895 家;零售单体药店 243162 家,药品零售门店合计为 448057 家,连锁药店门店占全部药品零售门店的比重(连锁率)从2010 年的 34%提高到 45.7%。
业内人士将2015 年称作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医改的收官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的健全、药品供应机制的完善及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医药分开”等各项改革举措的颁布,这些都为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空间。
不过随着网络药店的兴起,以及“医药分开”在实际推行中曲折前行的节奏也给实体药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行业代表企业老百姓大药房如何应对挑战?实体药店的春天到来了吗?
实体药店
如何面对网络药房的冲击?
在刚过去的一年,网上药房似乎更深入人心。足不出户,轻松购买,网络买药的便捷性成为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趋势,老百姓大药房也做出了布局。根据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电商 B2C 平台收入达到 6800 万元,自建官网平台客流月均访问量达 17 万次。在原有已合作的京东、天猫平台基础上,又增加了 1 号店、360 商城等多个电商销售渠道。
总部在云南的一心堂也加大了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并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由于高强度的新店扩张及电商投入,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对于网络药店发展,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药品毕竟是特殊商品,与实体药店药品销售相比,网上药品销售存在业务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网上药品销售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据他介绍,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有383家企业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而2006年的时候仅有2家企业有这个资格。2013年,互联网药品销售规模达42亿元。
“医药电商近三五年兴起,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整个上位法《药品管理法》还没有关于医药电商的条款,所以,我建议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改进。”谢子龙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谢子龙提交了《关于加强网上药品销售监管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表示,处方药的销售需要严格的监管,但是在网上,往往在不提供处方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到处方药,也没有专门的医师和药师进行指导,这些问题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一方面是在网络上如何让消费者买到合法合规的药品,另一方面是如何维系那些愿意去实体药店买药的消费者,谢子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公司有800多万的会员,这些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不同于临时性消费的群体,这部分顾客中有很多是中老年顾客、慢性病患者,更倾向于线下面对面的交流。
谢子龙举例,比起网络药店,实体药店的优势在于很多门店还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理念。比如分布在全国的老百姓大药房除了定期组织专家在药房进行如高血压病讲座等,有的药店还推出了针对慢性病人的药膳计划。
“医药分开”,实体药店的春天?
“医药分开”可谓是医改中一块儿难啃的骨头。
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局面成为医改中绕不过去的难题。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3月11日,被医药领域人士誉为“春风吹”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
其中明确表示“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的实施”(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1期《医改“放大招”——三医联动改革》)。
两会期间,谢子龙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确保患者获取就诊处方保障个人信息知情权和使用权的建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这个问题,虽然理论上实体药店可以卖处方药,医院也应该让病人把药方拿走,但现实是大部分处方药在药店买不到,医院一般也不会让病人把处方拿走,除非有病人强烈坚持要拿走处方,医院管这个叫“逃方”,这部分也有30%左右的比例。
该人士表示,从现行的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的例子来看,医和药分开到最彻底的状态,就是医疗服务和药品成为两个行业。简单地说就是“你去看病,医生给你开药单,你在哪里买,跟医生不挂钩”。这将有效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控,政府更多的是出台价格管制规则,防止企业集体炒高药价获取暴利,损害支付方。
该人士还表示,医药分开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难点在于需要为医药彻底分开配上相应的支持措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剥离了药品后医生的服务费能否提高价格?医院和医保之间的路径是否透明?如果剥离了药品,未来临床如何设计细化到每个病种的标准化流程定价?
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中国未来可以让医药完全分家,实体零售药店将迎来势不可挡的发展。药店将成为除医院和医保之外,手握大量用户信息的主体。用户完全可能选择在离家最近的药店解决所有药品需求,当然目前来看,这样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