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味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孩子变得任意妄为,使孩子变得极端自私和任性,甚至会使孩子的心理扭曲。当孩子犯了错误,要让孩子明确界限,教师坚守底线;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同情心与同理心。
【关键词】犯错 界限 同理心 同情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217-02
孩子犯了错误,受到粗暴呵斥、发泄情绪式的处罚甚至体罚,则孩子的好奇心、与人的交往能力、性格等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犯了错误被纵容,则容易养成骄纵、自私、自我的性格缺点。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明确界限
(一)让孩子明确界限
有的家长说,我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打也不行,骂也不行。孩子不听,原因比较复杂,一个原因,我们没有让孩子从小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底线,是不可以触碰的。
今天晚上,我们家在吃饭的时候,女儿趁着她妈妈去盛饭,就一骨碌做到了妈妈的座位上。她妈妈回来了,就厉声地骂这小顽皮,骂完了,她自己坐到了另外的位置上,让小顽皮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当即就说,你这样不是教育,是发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骂是鼓励了孩子去犯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恰当的处理,首先和她说清楚,你这样做不对,不该坐别人的位置,吃着饭更不要四处乱走。但同时,一定要让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是不容争辩也不容商量的。如果孩子不听,马上就把她抱回她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怎样哭闹,都不能迁就。以后她就会明白,这个是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孩子是敏感的,他(她)会知道,爸爸妈妈、长辈的哪些要求是动真格的,哪些话是说说而已。甚至有几个月大的妈妈惊讶地说,我的孩子怎么那么清楚地知道我并不是真的要他那样做,知道我的这个要求是可以耍赖的?!
(二)坚守底线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成长在比较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开朗、活泼,友善对待他人,善于与人合作。糟糕的家庭,孩子养成自私、怯懦、自卑等性格。学校的教育,就要凸显作用。
比如,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事,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很好玩。但是,这会使你沉迷其中,玩物丧志,所以,你不能玩。然后是不容争辩,不容质疑的,如果触犯了,是不得了的。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很明确的知道,这是你的“界限”,是不容争辩的。
当然,教育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用不着打甚至骂。比如,有的家长孩子小时候起,就和孩子一起安排好时间,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沉迷游戏。
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很容易变成只是个人的发泄情绪。
比如,班上有个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提醒她,这学生不仅不接受,还极其无礼地冲老师翻白眼,顶撞老师,我和家长反映了这个事情,第二天,学生家长给我发信息,说昨天已经狠狠收拾了她一顿!至于是不是要揍,这是个人的教育方式,但是,我更在意的是,他是否在揍完之后,教育孩子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具体来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亲自带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道歉,不仅孩子道歉,自己也要向老师道歉!
不一定要打骂孩子,但是,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则是不容质疑,是“界限”。
孩子做错事了,只是光顾着发泄情绪,实际上没有进行教育。
不管孩子来自怎样的家庭,有着怎样的家庭教育背景,教师要以社会的基本规则要求他们,让他们明确底线,而且,要坚守底线。
坚守底线最难的在于,孩子不仅在家里被纵容,且家庭长辈对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的行为也纵容。遇到这样的家庭与孩子,一定要有智慧,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收集充分的证据,甚至必要的音频与视频资料,那么,至少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有理有利地坚守起码的底线。
二、教师要有同情心
(一)同情心是大爱
“教育的真谛是爱”。孩子还小,即使成人,犯了错误,很多时候都是懊悔的。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粗暴惩罚,甚至体罚孩子,即使粗暴呵斥孩子,都会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磨灭的阴影。
同情心是一种大爱,“悲天悯人”就是这样一种情怀。
万玮老师在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讲了这样的事情:
“很多年之前,我有一次在人民广场等人,走过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伸手跟我要钱。我犯了职业病,问那小孩多大了,是哪里人,上学了没有,父母亲知道他这样吗?那男孩面露凶光,冲我竖了中指,还说,不给钱问这么多问题干什么?然后离开。
你们说我当时什么心情?一定会以为我很生气。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悲哀,我想到我们学校和他同龄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而他在走怎样的人生轨迹。
许多这样的孩子出来讨钱,背后都是有大人控制的。如果讨不到钱,回去会被打。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毁了,所以我很悲哀。”
教师的同情心,特别是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不能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起着安慰孩子的作用。师德,教师需要的爱心,更多时候是在这个时候展现。因为,一般说来,要求孩子不能做某件事,孩子当然不太乐意,会有哭闹等情绪出现,这个时候,很烦人,更考验人。
这其中,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教师心中有方向,即教育情怀。
(二)同理心是基础
同理心指感受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立场。所谓移情,即同理心,也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孩子正在成长阶段,对很多社会规则,与人相处之道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更不能以成人的逻辑思维看待,若是运用移情,便可对他们多一份理解。
比如,教师组织做游戏,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不肯排队,一定要他(她)先玩。教师要坚守底线,当然是不允许,于是,孩子就哭闹着不罢休。这个时候,坚守底线是必须的:我知道你很想先玩游戏,但是,每位小朋友都想玩啊,那么,就只能排队了。
同理心的重要之处,教师每日面对的都是叽叽喳喳吵闹不休的孩子,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以及对教育工作的信仰。如上述例子,个别自私的孩子,基本不能接受不以他(她)自己为中心的集体游戏活动,所以基本不理会教师的劝解,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一味哭闹,甚至吵闹得影响到了集体玩游戏。
坚守底线是不容置疑的,在坚守底线的同时,教师要明白,心中应该有起码的“同情心”,不粗暴对待孩子,给予孩子起码的“同理心”,是正确的做法。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教师粗暴对待孩子甚至体罚孩子的新闻,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老师肯定不会这么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看到这样的例子,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事情的发生,与教师当时缺乏同理心不无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味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孩子变得任意妄为,使孩子变得极端自私和任性,甚至会使孩子的心理扭曲。
坚守底线,同时怀有教育情怀,心里有一份同理心,是教育该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王晓春.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4]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梁小冰(1977,07-),女,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大学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关键词】犯错 界限 同理心 同情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217-02
孩子犯了错误,受到粗暴呵斥、发泄情绪式的处罚甚至体罚,则孩子的好奇心、与人的交往能力、性格等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犯了错误被纵容,则容易养成骄纵、自私、自我的性格缺点。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明确界限
(一)让孩子明确界限
有的家长说,我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打也不行,骂也不行。孩子不听,原因比较复杂,一个原因,我们没有让孩子从小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底线,是不可以触碰的。
今天晚上,我们家在吃饭的时候,女儿趁着她妈妈去盛饭,就一骨碌做到了妈妈的座位上。她妈妈回来了,就厉声地骂这小顽皮,骂完了,她自己坐到了另外的位置上,让小顽皮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当即就说,你这样不是教育,是发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骂是鼓励了孩子去犯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恰当的处理,首先和她说清楚,你这样做不对,不该坐别人的位置,吃着饭更不要四处乱走。但同时,一定要让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是不容争辩也不容商量的。如果孩子不听,马上就把她抱回她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怎样哭闹,都不能迁就。以后她就会明白,这个是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孩子是敏感的,他(她)会知道,爸爸妈妈、长辈的哪些要求是动真格的,哪些话是说说而已。甚至有几个月大的妈妈惊讶地说,我的孩子怎么那么清楚地知道我并不是真的要他那样做,知道我的这个要求是可以耍赖的?!
(二)坚守底线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成长在比较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开朗、活泼,友善对待他人,善于与人合作。糟糕的家庭,孩子养成自私、怯懦、自卑等性格。学校的教育,就要凸显作用。
比如,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事,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很好玩。但是,这会使你沉迷其中,玩物丧志,所以,你不能玩。然后是不容争辩,不容质疑的,如果触犯了,是不得了的。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很明确的知道,这是你的“界限”,是不容争辩的。
当然,教育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有的时候,我们用不着打甚至骂。比如,有的家长孩子小时候起,就和孩子一起安排好时间,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沉迷游戏。
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很容易变成只是个人的发泄情绪。
比如,班上有个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提醒她,这学生不仅不接受,还极其无礼地冲老师翻白眼,顶撞老师,我和家长反映了这个事情,第二天,学生家长给我发信息,说昨天已经狠狠收拾了她一顿!至于是不是要揍,这是个人的教育方式,但是,我更在意的是,他是否在揍完之后,教育孩子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具体来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亲自带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道歉,不仅孩子道歉,自己也要向老师道歉!
不一定要打骂孩子,但是,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则是不容质疑,是“界限”。
孩子做错事了,只是光顾着发泄情绪,实际上没有进行教育。
不管孩子来自怎样的家庭,有着怎样的家庭教育背景,教师要以社会的基本规则要求他们,让他们明确底线,而且,要坚守底线。
坚守底线最难的在于,孩子不仅在家里被纵容,且家庭长辈对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的行为也纵容。遇到这样的家庭与孩子,一定要有智慧,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收集充分的证据,甚至必要的音频与视频资料,那么,至少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有理有利地坚守起码的底线。
二、教师要有同情心
(一)同情心是大爱
“教育的真谛是爱”。孩子还小,即使成人,犯了错误,很多时候都是懊悔的。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粗暴惩罚,甚至体罚孩子,即使粗暴呵斥孩子,都会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磨灭的阴影。
同情心是一种大爱,“悲天悯人”就是这样一种情怀。
万玮老师在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讲了这样的事情:
“很多年之前,我有一次在人民广场等人,走过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伸手跟我要钱。我犯了职业病,问那小孩多大了,是哪里人,上学了没有,父母亲知道他这样吗?那男孩面露凶光,冲我竖了中指,还说,不给钱问这么多问题干什么?然后离开。
你们说我当时什么心情?一定会以为我很生气。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悲哀,我想到我们学校和他同龄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而他在走怎样的人生轨迹。
许多这样的孩子出来讨钱,背后都是有大人控制的。如果讨不到钱,回去会被打。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毁了,所以我很悲哀。”
教师的同情心,特别是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不能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起着安慰孩子的作用。师德,教师需要的爱心,更多时候是在这个时候展现。因为,一般说来,要求孩子不能做某件事,孩子当然不太乐意,会有哭闹等情绪出现,这个时候,很烦人,更考验人。
这其中,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教师心中有方向,即教育情怀。
(二)同理心是基础
同理心指感受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立场。所谓移情,即同理心,也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孩子正在成长阶段,对很多社会规则,与人相处之道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更不能以成人的逻辑思维看待,若是运用移情,便可对他们多一份理解。
比如,教师组织做游戏,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不肯排队,一定要他(她)先玩。教师要坚守底线,当然是不允许,于是,孩子就哭闹着不罢休。这个时候,坚守底线是必须的:我知道你很想先玩游戏,但是,每位小朋友都想玩啊,那么,就只能排队了。
同理心的重要之处,教师每日面对的都是叽叽喳喳吵闹不休的孩子,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以及对教育工作的信仰。如上述例子,个别自私的孩子,基本不能接受不以他(她)自己为中心的集体游戏活动,所以基本不理会教师的劝解,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一味哭闹,甚至吵闹得影响到了集体玩游戏。
坚守底线是不容置疑的,在坚守底线的同时,教师要明白,心中应该有起码的“同情心”,不粗暴对待孩子,给予孩子起码的“同理心”,是正确的做法。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教师粗暴对待孩子甚至体罚孩子的新闻,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老师肯定不会这么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看到这样的例子,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事情的发生,与教师当时缺乏同理心不无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味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孩子变得任意妄为,使孩子变得极端自私和任性,甚至会使孩子的心理扭曲。
坚守底线,同时怀有教育情怀,心里有一份同理心,是教育该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王晓春.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4]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梁小冰(1977,07-),女,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大学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