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而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输电线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电能输送的主要桥梁与纽带。在线路设计当中,会存在着诸多因素对设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有路径的选定、线路的测量以及排杆等因素。本文即就针对35kv输电线路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關键词:35kv; 输电线路; 设计; 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21.5
1. 35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
1.1 导线、避雷线的确定
根据系统规划提供的负荷资料及所选定的导线截面,还要结合目前了解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校验。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决,加上个别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当线路一建成,很快就达到满负荷运行。
1.2 导线、避雷线的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
绝缘配合设计。l)绝缘强度区按段划分,送电线路的绝缘强度按清洁区和污秽区来划分。以污秽性质、附盐密度、污盐距离、气候条件等,并根据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等来划分污秽区段和污秽等级,并提出防污秽措施,确定不同的绝缘设计。2)绝缘子串及片数,按需要选择悬式和耐张绝缘子串的型式,按电压等级、荷载条件来选择不同型式绝缘子串的片数,并说明各种绝缘子串的使用条件。
防雷设计。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活动情况及已有线路运行经验来确定采用避雷线的根数,确定避雷线的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架空送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是采用接地的避雷线,并且避雷线的保护角越小,其遮蔽效果越好(一般应小于 20?),但随着线路电压等级的降低,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的比重也越大。35kV 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只在发电厂、变电所进出线架设 1~2km 避雷线(如线路很短,两段进线保护段架设避雷线后所剩不多,且供电性质又十分重要的除外)。考虑到 35kV 线路系统是中性点的,不直接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也就是说 35kv 线路允许单相接地短时运行,那么在线路设计时,应把无避雷线部分线路尽量采用导线三角形排
列方式,使最上面一相导线充当避雷线的作用。架设避雷线的进线段,应采用导线水平排列的门型杆塔,因双避雷线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可降低雷击杆顶的电位,使雷击掉闸率减少。若其间有单杆双杆交替,因单双避雷线过渡点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统一,会造成导线过渡点附近的保护角过大,而增大绕击机会, 因此同时双避雷线在杆顶还要互相联结并分别装设接地引下线。要正确认识《设计规范》规定的 1~2km 的进线段保护距离,这是指一般而言,不能死搬硬套。一般雷暴日超过 40d 的多雷地区,进线段应达 3km 或更长一点,并且还要提高进线段水泥电杆的耐雷水平(在进线段要多加一片绝缘子),尽量减少雷击造成的闪络。水泥电杆的避雷线、横担和绝缘子固定部分,应有可靠的连接和接地,在雷雨季节土壤干燥时,其接地电阻在不连接避雷线时测量应小于 3OΩ。
1.3 塔杆选择
在我国,35kv输电线路考虑95、120、150、185、240mm2和300mm2五种导线截面。塔杆有混凝土杆和铁塔等形式。35kv线路,广泛使用带拉线的和不带拉线的上字型钢筋混凝土单杆。带拉线的直线杆,一般采用φ300mm等径钢筋混凝土杆段,杆的基础采用浅埋式。不带拉线的直线单杆一般采用φ190~φ230mm的拔梢钢筋混凝土电杆,电杆的基础采用深埋式。线路常常需要通过山区、跨越铁路、电力线、公路等,往往需要具有更大的使用档距和更高高度的直线杆。因此,除了一般高度的直线杆外,还需要加高直线杆。35kv线路,除了采用15m单杆外,可采用18m单杆或门型杆。塔型选用时要根据导线的规格、工程的实际气象条件(风速、覆冰厚度)及设计参数确定塔型。
1.4 线缆选择
(1)导线型号及材料选择。根据导线的作用,制作导线的材料应选择导电率高、耐热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重量轻、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因此,常用的材料有铜、铝、钢等。由于铜的价格较贵,架空输电线路一般不采用铜线。铝导电性能好,但机械强度低,而钢的机械强度较高,但导电性能较差,所以 35kV 输电线一般制成以铝作为主要材料的钢芯铝绞线。
(2)导线截面积计算。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大小,关系着运行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供电电能质量等,是建设设计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导线应参考新标准(GB/T1197-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35kV 输电线导线截面一般不应小于 50mm2。
2.技术要求
2.1 防雷保护技术
将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进行直接的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有效的利用,以此来实现对于绝缘子串的保护。将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发现前者较为优越,因为它对冲击能量吸收的更具可靠性,而且并不存在放电的延时。不仅如此,无间
隙避雷器还配备有故障脱落装置,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带有故障脱落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将其与相关的导线进行连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供电的可靠性进行保证。
对于输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来说,它主要存在着两种型式,分别是经固定消弧线圈接地以及经自动消弧线圈接地。目前状况下,市场上使用的线圈大多都为自动消弧线圈,因为它较之于固定线圈来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对相关电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有效的实时检测,并能够对补偿电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这样一来,当出现线路绝缘子遭受雷击而出现闪络的情况时,自动消弧线圈就可以对其工频续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保持在10A以下。这就表明自动消弧线圈可以对相关输电网络的雷击跳闸率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防冰除冰技术
有效运用防覆冰导线。一般情况下,传统输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主要为钢芯铝绞线,这种导线的防覆冰能力较差,而较之于传统的导线,新型的防覆冰导线表面较为光滑,冰雪难以在其表面堆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导线表面的覆冰厚度进行减少。目前状况下,新型的防覆冰导线主要有两种,分别为Z型导线以及JRLX/T 复合芯软铝导线,前者一般运用于线路非常重要的短距离重冰区;后者则具有耐高温、大容量、低弧垂、低能耗、重量轻、寿命长等显著特点,在防覆冰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避”冰技术是在源头上避免冰雪对输电线路造成的伤害,其主要思想是避开重冰区。因此,在对线路路径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充分结合地理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尽量沿着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同时,还需要注意尽量避开横跨垭口、风道以及通过湖泊、水库等较为容易受到冰雪覆盖的地带;如果输电线路要翻越山岭,则还需要尽量沿着背风或者向阳的一面走线,注意要避开大档距、大高差。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针对35kv输电线路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从五个方面阐述与分析了35kv输电线路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防雷技术以及防冰除冰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桂全.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2]范军.35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5)
關键词:35kv; 输电线路; 设计; 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21.5
1. 35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
1.1 导线、避雷线的确定
根据系统规划提供的负荷资料及所选定的导线截面,还要结合目前了解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校验。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决,加上个别行业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当线路一建成,很快就达到满负荷运行。
1.2 导线、避雷线的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
绝缘配合设计。l)绝缘强度区按段划分,送电线路的绝缘强度按清洁区和污秽区来划分。以污秽性质、附盐密度、污盐距离、气候条件等,并根据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等来划分污秽区段和污秽等级,并提出防污秽措施,确定不同的绝缘设计。2)绝缘子串及片数,按需要选择悬式和耐张绝缘子串的型式,按电压等级、荷载条件来选择不同型式绝缘子串的片数,并说明各种绝缘子串的使用条件。
防雷设计。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活动情况及已有线路运行经验来确定采用避雷线的根数,确定避雷线的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架空送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是采用接地的避雷线,并且避雷线的保护角越小,其遮蔽效果越好(一般应小于 20?),但随着线路电压等级的降低,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的比重也越大。35kV 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只在发电厂、变电所进出线架设 1~2km 避雷线(如线路很短,两段进线保护段架设避雷线后所剩不多,且供电性质又十分重要的除外)。考虑到 35kV 线路系统是中性点的,不直接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也就是说 35kv 线路允许单相接地短时运行,那么在线路设计时,应把无避雷线部分线路尽量采用导线三角形排
列方式,使最上面一相导线充当避雷线的作用。架设避雷线的进线段,应采用导线水平排列的门型杆塔,因双避雷线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可降低雷击杆顶的电位,使雷击掉闸率减少。若其间有单杆双杆交替,因单双避雷线过渡点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统一,会造成导线过渡点附近的保护角过大,而增大绕击机会, 因此同时双避雷线在杆顶还要互相联结并分别装设接地引下线。要正确认识《设计规范》规定的 1~2km 的进线段保护距离,这是指一般而言,不能死搬硬套。一般雷暴日超过 40d 的多雷地区,进线段应达 3km 或更长一点,并且还要提高进线段水泥电杆的耐雷水平(在进线段要多加一片绝缘子),尽量减少雷击造成的闪络。水泥电杆的避雷线、横担和绝缘子固定部分,应有可靠的连接和接地,在雷雨季节土壤干燥时,其接地电阻在不连接避雷线时测量应小于 3OΩ。
1.3 塔杆选择
在我国,35kv输电线路考虑95、120、150、185、240mm2和300mm2五种导线截面。塔杆有混凝土杆和铁塔等形式。35kv线路,广泛使用带拉线的和不带拉线的上字型钢筋混凝土单杆。带拉线的直线杆,一般采用φ300mm等径钢筋混凝土杆段,杆的基础采用浅埋式。不带拉线的直线单杆一般采用φ190~φ230mm的拔梢钢筋混凝土电杆,电杆的基础采用深埋式。线路常常需要通过山区、跨越铁路、电力线、公路等,往往需要具有更大的使用档距和更高高度的直线杆。因此,除了一般高度的直线杆外,还需要加高直线杆。35kv线路,除了采用15m单杆外,可采用18m单杆或门型杆。塔型选用时要根据导线的规格、工程的实际气象条件(风速、覆冰厚度)及设计参数确定塔型。
1.4 线缆选择
(1)导线型号及材料选择。根据导线的作用,制作导线的材料应选择导电率高、耐热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重量轻、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因此,常用的材料有铜、铝、钢等。由于铜的价格较贵,架空输电线路一般不采用铜线。铝导电性能好,但机械强度低,而钢的机械强度较高,但导电性能较差,所以 35kV 输电线一般制成以铝作为主要材料的钢芯铝绞线。
(2)导线截面积计算。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大小,关系着运行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供电电能质量等,是建设设计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导线应参考新标准(GB/T1197-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35kV 输电线导线截面一般不应小于 50mm2。
2.技术要求
2.1 防雷保护技术
将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进行直接的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有效的利用,以此来实现对于绝缘子串的保护。将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发现前者较为优越,因为它对冲击能量吸收的更具可靠性,而且并不存在放电的延时。不仅如此,无间
隙避雷器还配备有故障脱落装置,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带有故障脱落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将其与相关的导线进行连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供电的可靠性进行保证。
对于输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来说,它主要存在着两种型式,分别是经固定消弧线圈接地以及经自动消弧线圈接地。目前状况下,市场上使用的线圈大多都为自动消弧线圈,因为它较之于固定线圈来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对相关电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有效的实时检测,并能够对补偿电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这样一来,当出现线路绝缘子遭受雷击而出现闪络的情况时,自动消弧线圈就可以对其工频续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保持在10A以下。这就表明自动消弧线圈可以对相关输电网络的雷击跳闸率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防冰除冰技术
有效运用防覆冰导线。一般情况下,传统输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主要为钢芯铝绞线,这种导线的防覆冰能力较差,而较之于传统的导线,新型的防覆冰导线表面较为光滑,冰雪难以在其表面堆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导线表面的覆冰厚度进行减少。目前状况下,新型的防覆冰导线主要有两种,分别为Z型导线以及JRLX/T 复合芯软铝导线,前者一般运用于线路非常重要的短距离重冰区;后者则具有耐高温、大容量、低弧垂、低能耗、重量轻、寿命长等显著特点,在防覆冰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避”冰技术是在源头上避免冰雪对输电线路造成的伤害,其主要思想是避开重冰区。因此,在对线路路径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充分结合地理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尽量沿着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同时,还需要注意尽量避开横跨垭口、风道以及通过湖泊、水库等较为容易受到冰雪覆盖的地带;如果输电线路要翻越山岭,则还需要尽量沿着背风或者向阳的一面走线,注意要避开大档距、大高差。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针对35kv输电线路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从五个方面阐述与分析了35kv输电线路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防雷技术以及防冰除冰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桂全.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2]范军.35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