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营战略之一,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所以在阐述多元化经营的内涵及其产生动因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有所助益。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相关性;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15-02
1 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由于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看法大致有:①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对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②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针对行业而言,后者针对产品而言。综合以上两种看法,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一般而言,多元化经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2 多元化经营动机的相关理论
2.1 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寻求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新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意欲成为领导者的企业倾向于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而多元化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较高的业绩主要是源于它能够使企业分享资源和资产, 这些资源和资产是其竞争对手无法从市场上用有竞争力的成本获取的;伴随企业规模大,可以分享的战略资产将更多,如品牌、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能力等等。所有企业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更多发展领域, 充分利用战略资产的趋向。
2.2 分摊风险论
这一理论认为,多元化经营应该把企业业务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个部门或一种产品上的亏损可以从另一盈利部门或产品上得到补偿。
2.3 交易成本论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目的是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由于高交易成本而存在不确定性和市场失败,企业往往会内部化使用其资产,而非外部化使用其资产或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某些服务。对那些高专用性的资产和服务,企业更为如此。
2.4 委托代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相分离,当企业经营者没有持有企业股权时,由于股东太分散而不能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时,对企业的经营将有利于经营者而非股东。
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
3.1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立足于本国市场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短短的二十几年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面对的国际市场不好打开,而且要打开需要时间。所以在国民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企业更多是在本国的市场范围内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经营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优势网络。
3.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多数不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企业凭借原有的产业或业务能比较容易进入新的行业或业务,但是往往由于缺失难于被人模仿、难于被人替代的技术能力或者其他资源,不能保持其较高的利润率,不能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结果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不断增加,但多而不精不强,难成气候。
3.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普遍不具有技术相关性
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普遍不具有其核心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先进技术更多是从国外引入,而且引入的技术通常非专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领域, 即我国企业很难追求技术的相关性发展,只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经营运作上进行相关多元化,如追求渠道、管理等的相关性。
3.4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必要性
企业的经营应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一个新产业或业务除了在进入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熟悉掌握它的运行规律和产品、市场特点外,进入之后也还要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并相应的不断调整策略。
3.5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往往战线拉得太长
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有盲目扩张的倾向,往往是今天看到这个项目赚钱就上这个项目,明天看到那个项目赚钱又急忙上那个项目。但是,一个管理者或管理团队在一定时期的经营资源、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管理者的注意力和管理效应分散,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管理。那么,多元化经营就会变成盲目扩张,最后往往失去对多元化的控制力,新上的各种业务也变成了吃掉企业现金流、利润的黑洞,从而拖垮整个企业。
4 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4.1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先要正确确定战略目标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首先应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要认识清楚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整合能力等因素,要从深入进行产业或业务前景调查、市场环境、客户偏好以及自身相应的管理水平自身实力和经营资源等角度来选择决定企业究竟实施什么样的多元化,从而为企业在较长时期的经营指明方向。
4.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展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并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特的能够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经营,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能力都至关重要的。国外优秀的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再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4.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应该注意进入的新行业与原有主业的相关性
相关性一般分为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有形关联如共有市场、营销渠道、人才等方面;无形关联如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可以先建立有形关联而不是无形关联,有形关联往往由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较容易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成功而变得更可行,也就具有较大的机会在新行业站稳脚跟,从而发展壮大夯实基础,为向更高层次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4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领导者有较强的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领导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家才能胜任。企业领导者如果对现有的主导产业应暇不及,如果不具备适应新产业的能力,一开始对新进行业不熟悉,进入后适应速度又慢,那么是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来对新进入产业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这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极为不利的。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会失败,很大的原因就在企业领导者过于相信自己的驾驭能力,从而不计一切高速扩张、盲目扩张。
4.5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应该掌握进入新领域的必要知识与信息
我国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该掌握与准备进入的新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操作技巧;了解与这一新行业相关的最新信息,包括行业竞争情况、平均利润率、发展前景等等;培养、聘用经营这一行业的管理人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
总之,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成为企业的馅饼,用的不好就成了企业的陷阱。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失败的占大多数,而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没能明确自己的思路,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为多元化而多元化,没有考虑进行多元化经营需要的考虑因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望而生畏,只要掌握企业发展的规律,明确战略目标、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循序渐进,多元化经营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会,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兵等.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相关性;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15-02
1 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由于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看法大致有:①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对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②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针对行业而言,后者针对产品而言。综合以上两种看法,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服务的经营战略。一般而言,多元化经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2 多元化经营动机的相关理论
2.1 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寻求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新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意欲成为领导者的企业倾向于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而多元化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较高的业绩主要是源于它能够使企业分享资源和资产, 这些资源和资产是其竞争对手无法从市场上用有竞争力的成本获取的;伴随企业规模大,可以分享的战略资产将更多,如品牌、研发能力、渠道、管理能力等等。所有企业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更多发展领域, 充分利用战略资产的趋向。
2.2 分摊风险论
这一理论认为,多元化经营应该把企业业务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个部门或一种产品上的亏损可以从另一盈利部门或产品上得到补偿。
2.3 交易成本论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目的是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由于高交易成本而存在不确定性和市场失败,企业往往会内部化使用其资产,而非外部化使用其资产或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某些服务。对那些高专用性的资产和服务,企业更为如此。
2.4 委托代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相分离,当企业经营者没有持有企业股权时,由于股东太分散而不能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时,对企业的经营将有利于经营者而非股东。
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
3.1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立足于本国市场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短短的二十几年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面对的国际市场不好打开,而且要打开需要时间。所以在国民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企业更多是在本国的市场范围内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经营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优势网络。
3.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多数不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企业凭借原有的产业或业务能比较容易进入新的行业或业务,但是往往由于缺失难于被人模仿、难于被人替代的技术能力或者其他资源,不能保持其较高的利润率,不能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结果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不断增加,但多而不精不强,难成气候。
3.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普遍不具有技术相关性
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普遍不具有其核心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先进技术更多是从国外引入,而且引入的技术通常非专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领域, 即我国企业很难追求技术的相关性发展,只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经营运作上进行相关多元化,如追求渠道、管理等的相关性。
3.4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必要性
企业的经营应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一个新产业或业务除了在进入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熟悉掌握它的运行规律和产品、市场特点外,进入之后也还要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并相应的不断调整策略。
3.5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往往战线拉得太长
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有盲目扩张的倾向,往往是今天看到这个项目赚钱就上这个项目,明天看到那个项目赚钱又急忙上那个项目。但是,一个管理者或管理团队在一定时期的经营资源、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管理者的注意力和管理效应分散,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管理。那么,多元化经营就会变成盲目扩张,最后往往失去对多元化的控制力,新上的各种业务也变成了吃掉企业现金流、利润的黑洞,从而拖垮整个企业。
4 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4.1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先要正确确定战略目标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首先应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要认识清楚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整合能力等因素,要从深入进行产业或业务前景调查、市场环境、客户偏好以及自身相应的管理水平自身实力和经营资源等角度来选择决定企业究竟实施什么样的多元化,从而为企业在较长时期的经营指明方向。
4.2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展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并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特的能够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经营,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能力都至关重要的。国外优秀的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再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4.3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应该注意进入的新行业与原有主业的相关性
相关性一般分为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有形关联如共有市场、营销渠道、人才等方面;无形关联如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可以先建立有形关联而不是无形关联,有形关联往往由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较容易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成功而变得更可行,也就具有较大的机会在新行业站稳脚跟,从而发展壮大夯实基础,为向更高层次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4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领导者有较强的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领导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家才能胜任。企业领导者如果对现有的主导产业应暇不及,如果不具备适应新产业的能力,一开始对新进行业不熟悉,进入后适应速度又慢,那么是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来对新进入产业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这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极为不利的。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会失败,很大的原因就在企业领导者过于相信自己的驾驭能力,从而不计一切高速扩张、盲目扩张。
4.5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应该掌握进入新领域的必要知识与信息
我国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该掌握与准备进入的新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操作技巧;了解与这一新行业相关的最新信息,包括行业竞争情况、平均利润率、发展前景等等;培养、聘用经营这一行业的管理人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
总之,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成为企业的馅饼,用的不好就成了企业的陷阱。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失败的占大多数,而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没能明确自己的思路,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为多元化而多元化,没有考虑进行多元化经营需要的考虑因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望而生畏,只要掌握企业发展的规律,明确战略目标、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循序渐进,多元化经营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会,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兵等.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