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通过实施科学的综合计划管理,能够明确企业奋斗目标,促进企业从条块分割向集团化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提高企业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多年来的综合计划管理经验,对综合计划管理现状,综合计划管理思路及目标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构建方法,探讨了综合计划管理重要性及作用。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管理体系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电力企业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力行业在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后,形成了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目前,分公司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仅仅是对公司下达计划的上传下达,与本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不够密切,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不够,管理中还存在壁垒现象,未形成一支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综合计划管理团队,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公转”,减少“自转”。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计划指标均为全年总控制目标,缺乏对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不利于工作完成。涉及的指标较少,未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全方位掌控。
二、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路和目标
为了做好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何为“综合计划管理”呢?“计划”是一个考虑,是未付诸行动前的一些工作,也是思想意识上的准备,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关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计划管理的提出和存在理由,是由企业管理的任务决定的,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各方面的职能。
综合计划管理要求突出整体性、全局性、唯一性、统一性,通过平衡优化,保证企业上下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统一,形成加快企业发展的巨大合力。企业依据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内部条件,通过编制综合计划,把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资源与各项工作,科学组织起来,经专业平衡、综合平衡后,形成企业的年度工作目标,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从而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优,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强化横向融合,加强纵向管控,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它是推动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企业从条块分割向集团化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提高集团控制力的重要抓手。
三、构建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综合计划三级管理系统。地市公司发展策划部是综合计划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是综合计划管理专业部门。
综合计划管理一级管理系统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组成,成员由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构成,统领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批规章制度、综合计划分解方案;审定企业综合计划建议方案、调整方案;监督综合计划执行,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和管理要求,协调平衡计划中的重大问题。
综合计划管理二级管理系统由地市公司各部门组成,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计划员构成,负责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分解下达,跟踪监控计划执行,开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编制。综合平衡基层单位计划指标分解方案,提出综合计划执行偏差率及调整率考核意见。落实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协调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综合计划三级管理系统由县级供电企业、地市公司业务支撑机构、集体企业等构成,负责基层单位层面综合计划管理,落实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开展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分解下达,跟踪监控计划执行,开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编制。
2、管理模式
综合计划实施“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调整、统一下达。
综合计划管理可分为组织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
组织维度:分为计划编制、执行管控、计划调整、考核考评。构成一个闭环管控体系。
空间维度:分为总部和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集体企业。总部和省级公司作为责任中心和执行中心,地市公司作为保证中心和和执行中心,县公司和集体企业作为执行中心和保证中心。
时间维度: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
3、指标体系
在原有综合计划指标体系4大类30小类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实际特点,按照全面统筹、分层细化、分工管理的原则,拓展和延伸综合计划指标至5大类48小类。将前期、工程项目里程碑计划、业扩报装、厂用电率、平均售电单价、平均购电单价、劳动保护资金、工会经费、新闻宣传、重点工作目标、设备检修计划等专项计划指标纳入综合计划管理,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口径、全过程管理。
该模式下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由发展投入计划、供电服务计划、电力生产计划、经营业绩计划和其它工作计划五部分构成。其中:发展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基建(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固定资产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营销投入、信息化建设投入、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新开工规模、投产规模、重点工程开竣工及时率、电网前期里程碑计划、电网项目里程碑计划、技改营销类项目里碑计划、大修维修类里程碑计划18类。供电服务指标主要包括电网责任频率合格率、城、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5类;电力生产计划主要包括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厂用电率、购电量、售电量、售电结构、业扩报装、大客户用电情况、市场占有率和线损率11类;经营业绩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劳动工资、外购电量、检修运维成本项目化率、平均售电单价、平均购电单价、应收电费余额、营业收入、固定成本、可控费用、其它可控、工资月奖、专项奖励资金、劳动保护和工会经费14类;其它工作计划指标主要包括新闻宣传量化指标、综合治理计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计划和输变电设备综合停电检修计划5类。
四、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通过重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一是通过增设“检修运维成本项目化率”指标,引导各单位部门加强运维成本的计划性,提高运维投入效率;增设“平均购电单价”、“平均售电单位”、“固定成本”、“可控费用”等指标,引导各单位部门关注大类和费用的结构,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综合计划由原来的“一市一页”扩展到“一市一本”,树立了一盘棋的思想,明确公司年度工作导向和目标,统筹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计划,突出全局重点工作,强化计划管理的“公转”意识,减少“自转”,促进了企业管理从多头管理向集团化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到集约配置转变。三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从单纯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计划拓展到月度指标和综合性目标计划,将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分解到月,分解到单位部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明确了目标、节点和责任部门并予以下达;每月对重点工作和综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并按企业领导要求进行督促。从而对企业所有重点工作特别是项目和指标做到了全面掌控,从而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形成自上而下、一级考核一级的综合考核体系,做到层层有压力,事事有考核,从而给各项指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庆华,杜栋.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模糊综合评价[a].2006 中国开展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2]马伟.信息化环境下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2009.
[3]武俊燕.现代经济管理.2008.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管理体系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电力企业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力行业在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后,形成了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目前,分公司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仅仅是对公司下达计划的上传下达,与本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不够密切,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不够,管理中还存在壁垒现象,未形成一支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综合计划管理团队,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公转”,减少“自转”。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计划指标均为全年总控制目标,缺乏对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不利于工作完成。涉及的指标较少,未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全方位掌控。
二、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路和目标
为了做好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何为“综合计划管理”呢?“计划”是一个考虑,是未付诸行动前的一些工作,也是思想意识上的准备,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关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计划管理的提出和存在理由,是由企业管理的任务决定的,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各方面的职能。
综合计划管理要求突出整体性、全局性、唯一性、统一性,通过平衡优化,保证企业上下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统一,形成加快企业发展的巨大合力。企业依据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内部条件,通过编制综合计划,把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资源与各项工作,科学组织起来,经专业平衡、综合平衡后,形成企业的年度工作目标,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从而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优,通过综合计划管理,强化横向融合,加强纵向管控,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它是推动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企业从条块分割向集团化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向优化配置转变,提高集团控制力的重要抓手。
三、构建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1、管理机构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综合计划三级管理系统。地市公司发展策划部是综合计划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是综合计划管理专业部门。
综合计划管理一级管理系统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组成,成员由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构成,统领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批规章制度、综合计划分解方案;审定企业综合计划建议方案、调整方案;监督综合计划执行,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和管理要求,协调平衡计划中的重大问题。
综合计划管理二级管理系统由地市公司各部门组成,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计划员构成,负责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分解下达,跟踪监控计划执行,开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编制。综合平衡基层单位计划指标分解方案,提出综合计划执行偏差率及调整率考核意见。落实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协调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综合计划三级管理系统由县级供电企业、地市公司业务支撑机构、集体企业等构成,负责基层单位层面综合计划管理,落实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开展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分解下达,跟踪监控计划执行,开展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编制。
2、管理模式
综合计划实施“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调整、统一下达。
综合计划管理可分为组织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
组织维度:分为计划编制、执行管控、计划调整、考核考评。构成一个闭环管控体系。
空间维度:分为总部和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集体企业。总部和省级公司作为责任中心和执行中心,地市公司作为保证中心和和执行中心,县公司和集体企业作为执行中心和保证中心。
时间维度: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
3、指标体系
在原有综合计划指标体系4大类30小类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实际特点,按照全面统筹、分层细化、分工管理的原则,拓展和延伸综合计划指标至5大类48小类。将前期、工程项目里程碑计划、业扩报装、厂用电率、平均售电单价、平均购电单价、劳动保护资金、工会经费、新闻宣传、重点工作目标、设备检修计划等专项计划指标纳入综合计划管理,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口径、全过程管理。
该模式下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由发展投入计划、供电服务计划、电力生产计划、经营业绩计划和其它工作计划五部分构成。其中:发展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基建(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固定资产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营销投入、信息化建设投入、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新开工规模、投产规模、重点工程开竣工及时率、电网前期里程碑计划、电网项目里程碑计划、技改营销类项目里碑计划、大修维修类里程碑计划18类。供电服务指标主要包括电网责任频率合格率、城、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5类;电力生产计划主要包括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厂用电率、购电量、售电量、售电结构、业扩报装、大客户用电情况、市场占有率和线损率11类;经营业绩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劳动工资、外购电量、检修运维成本项目化率、平均售电单价、平均购电单价、应收电费余额、营业收入、固定成本、可控费用、其它可控、工资月奖、专项奖励资金、劳动保护和工会经费14类;其它工作计划指标主要包括新闻宣传量化指标、综合治理计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计划和输变电设备综合停电检修计划5类。
四、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通过重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一是通过增设“检修运维成本项目化率”指标,引导各单位部门加强运维成本的计划性,提高运维投入效率;增设“平均购电单价”、“平均售电单位”、“固定成本”、“可控费用”等指标,引导各单位部门关注大类和费用的结构,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综合计划由原来的“一市一页”扩展到“一市一本”,树立了一盘棋的思想,明确公司年度工作导向和目标,统筹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计划,突出全局重点工作,强化计划管理的“公转”意识,减少“自转”,促进了企业管理从多头管理向集团化运作转变、从资源分散到集约配置转变。三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从单纯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计划拓展到月度指标和综合性目标计划,将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分解到月,分解到单位部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明确了目标、节点和责任部门并予以下达;每月对重点工作和综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并按企业领导要求进行督促。从而对企业所有重点工作特别是项目和指标做到了全面掌控,从而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形成自上而下、一级考核一级的综合考核体系,做到层层有压力,事事有考核,从而给各项指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庆华,杜栋.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模糊综合评价[a].2006 中国开展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2]马伟.信息化环境下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2009.
[3]武俊燕.现代经济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