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就要重视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在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乐学、会学。对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有效性
古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少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期许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到好处,“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课堂上教师闲庭信步,学生从容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然而可悲的是,长期以来,我们苦心孤诣地追求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教学成了例行公事;每节课我们孜孜追求的教学流程的标准化、模式化,使得我们的教学没有真正走近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
现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情况谈一谈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自身方面
扎实备课,落实备课内容。重视预设,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学生,备课时要“备好”学生。注重教师自身储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寻声暗问弹者谁”。教师要利用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教学开始的5-10分钟时间,了解学生。他们在我们设定的目标中,掌握了哪些,哪些是我们要重点讲的,哪些是我们可以少讲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重点突破,一开始的教学就抓住学生的心,这样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就能全面展开。这一投石问路,既全面关注了学生,又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2.“山重水复疑无路”。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与学生相互质疑,提出一些与他们知识水平接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又不能完全解决,做到适当的拔高,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想学的动力,使学生感到激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最大努力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必要的阶梯和跳板。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提出一个提纲擎领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目标得以高效率的完成。
(1)提问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必须蕴含一定的难度。其次,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难,学生会有种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
(2)提问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发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实际心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意图,抓住关键之处相机诱导。
(3)用对比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对比提问,使学生从对比中加以比较,在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然后再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入认识事物、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很好地培养思维深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教学机制,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师生共同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很重要,而这一阶段我把它叫做教师的点拨成为关键所在。有时我们会叫学生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可这样往往打断了学生思考的思路。此外,教学中教师对诗歌教学还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1)万紫千红总是春——专题漫谈。“专题漫谈”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多种视角确立不同的专题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及时加以整理归类,引导他们对同一题材或主题的诗篇进行整体感悟理解,使他们对诗篇有更深更广的理解,进而上升到文化、生命的层面。
(2)千里莺啼绿映红——比照对比。比照对比的教学模式,包括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不同诗人诗作的对比,不同诗篇整体的对比,不同诗篇局部的对比,诗与文的对比等等。这也是我在假期补课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同登岳阳楼,李白与杜甫的感受就不尽相同。通过比照对比,发现心境不同,境遇不同,根本是两人性格不同,对比过后学生对这两位诗人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课堂评价方面
诗歌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再现和创造性过程,教师每一节诗歌教学课都应是如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应大胆改革,注重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尝试、思考,在智慧的互相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贯穿在我们所教的每堂语文课上,更应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思想中。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有效性
古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少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期许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到好处,“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课堂上教师闲庭信步,学生从容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然而可悲的是,长期以来,我们苦心孤诣地追求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教学成了例行公事;每节课我们孜孜追求的教学流程的标准化、模式化,使得我们的教学没有真正走近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
现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情况谈一谈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自身方面
扎实备课,落实备课内容。重视预设,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学生,备课时要“备好”学生。注重教师自身储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寻声暗问弹者谁”。教师要利用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教学开始的5-10分钟时间,了解学生。他们在我们设定的目标中,掌握了哪些,哪些是我们要重点讲的,哪些是我们可以少讲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重点突破,一开始的教学就抓住学生的心,这样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就能全面展开。这一投石问路,既全面关注了学生,又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2.“山重水复疑无路”。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与学生相互质疑,提出一些与他们知识水平接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又不能完全解决,做到适当的拔高,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想学的动力,使学生感到激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最大努力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必要的阶梯和跳板。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提出一个提纲擎领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目标得以高效率的完成。
(1)提问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必须蕴含一定的难度。其次,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难,学生会有种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
(2)提问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发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实际心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意图,抓住关键之处相机诱导。
(3)用对比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对比提问,使学生从对比中加以比较,在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然后再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入认识事物、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很好地培养思维深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教学机制,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师生共同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很重要,而这一阶段我把它叫做教师的点拨成为关键所在。有时我们会叫学生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可这样往往打断了学生思考的思路。此外,教学中教师对诗歌教学还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1)万紫千红总是春——专题漫谈。“专题漫谈”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多种视角确立不同的专题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及时加以整理归类,引导他们对同一题材或主题的诗篇进行整体感悟理解,使他们对诗篇有更深更广的理解,进而上升到文化、生命的层面。
(2)千里莺啼绿映红——比照对比。比照对比的教学模式,包括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不同诗人诗作的对比,不同诗篇整体的对比,不同诗篇局部的对比,诗与文的对比等等。这也是我在假期补课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同登岳阳楼,李白与杜甫的感受就不尽相同。通过比照对比,发现心境不同,境遇不同,根本是两人性格不同,对比过后学生对这两位诗人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课堂评价方面
诗歌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再现和创造性过程,教师每一节诗歌教学课都应是如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应大胆改革,注重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尝试、思考,在智慧的互相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贯穿在我们所教的每堂语文课上,更应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