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最扣人心弦、又值得深思的外部关系。站在中国的角度观察,中日关系近来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中日战机在东海上空的多次“异常接近”。中国人大多认为,日本持续的挑衅行为暴露了日本政府继“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不断推动军事冒险主义、制造区域冲突、恶化中日关系的行径。加速右翼化的日本可能把中国作为其主要外部敌人,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然而,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我们可能看到日本的反华政策包含更大的野心。安倍政府可能在下一盘大棋,中国是这盘棋中的重要战略棋子。当前日本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中国国力快速崛起、亚洲地区矛盾复杂、美国进行战略收缩的态势下,如何维持其在亚洲领导地位的问题。这个态势跟100年前日本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普遍孱弱、欧美殖民列强全球扩张的情势不一样;跟30年前美国强势主导国际安全、日本在亚洲经济中充当“头雁”的局面也不同。但无论怎样,对于日本来说,过去100多年它都以不同的形式试图充当亚洲的领导者。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在亚洲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日本要维持自己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只有三条道路:一是想办法遏制和减缓中国的崛起。但只要中国自己不犯下重大战略错误,这条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很难走得通。二是依靠美国的支持保持日本的地位。然而美国的实力在短期内力量难以恢复,长期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美日关系,因此日本担心有被美国抛弃的风险。三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实施独立的安全和外交政策,制造有利于日本的局面。走这条道路日本最能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面临现行和平宪法的制度性障碍。而日本要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既面对许多国内民众的担忧和反对,又会让美国怀疑日本“自立门户”的野心。这内外的双重压力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难以逾越的障碍。相比之下,中韩等国的反对都不在话下。
知道了日本的总体战略目标,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倍上台以后大打“中国牌”的动机。日本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在中日间不断制造摩擦,激化矛盾,吸引国内民众和国际舆论注意力,塑造所谓中国的“军事威胁”。日本媒体也借机轮番炒作,煽动民族主义浪潮,打击日本国内反对日本再军事化的力量。在国际上,安倍则不放弃在任何场合编造日本被强大的中国“步步紧逼”的故事,说明日本恢复军事力量是“迫不得已”。安倍编造的故事和美国等国家本身就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产生共鸣,同样起到打击美国国内担忧日本右翼化的力量的作用。
目前来看,安倍的“中国牌”在国内外打出了一定的效果。在国内,安倍支持率居高不下,其推动的多项右翼化的制度调整都在国内顺利通过;在国际上,日本利用二战后苦心经营的公共外交成果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很大程度上在一些国家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的狂潮。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出现松动,日本有可能在近期内解禁“集体自卫权”,迈开正式修改战后和平宪法的第一步。
除了为日本的军事“正常化”开路,安倍的“中国牌”还有另外的战略意义。由于中国在国家体量上相较于日本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日本要趁着中国当前“将起未起”之机,重塑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就只能试图在安全上“做局”,通过把中国妖魔化为亚洲安全的“威胁”,将中国孤立起来,让亚洲国家团结到日本率领的“反华同盟”之下。为此,日本不但竭力拉拢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还努力把影响力渗透入东盟及其各成员国,甚至对一些与中国关系相对更加友好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改善与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日本现在的战略就是“用安全绑架亚洲”。
因此,今天我们不应继续简单把日本看作美国的一颗棋子,忽视日本外交的独立性。其实亚洲今天的安全困局不只是美国“回归亚洲”造成的,也是日本“绑架亚洲”的结果。然而安倍围绕中国打的外交牌,从根本上看是短视和不智的。日本想要在军事上“松绑”,最终将挑战中美两大国的共同底线。
所以,中国应该对安倍的伎俩心中有数。对日本相关的挑衅应当适度反应;应高度重视舆论和话语权斗争在当前中日关系中的战略性作用,不断揭露日本的战略野心,巩固和美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共同认识;加大对外安全合作和援助,推动建立地区国家能够普遍接受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最关键的是,中国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到,中日在亚洲之争,不只是领土之争、主权之争,还是人心之争、道路之争。
然而,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我们可能看到日本的反华政策包含更大的野心。安倍政府可能在下一盘大棋,中国是这盘棋中的重要战略棋子。当前日本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中国国力快速崛起、亚洲地区矛盾复杂、美国进行战略收缩的态势下,如何维持其在亚洲领导地位的问题。这个态势跟100年前日本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普遍孱弱、欧美殖民列强全球扩张的情势不一样;跟30年前美国强势主导国际安全、日本在亚洲经济中充当“头雁”的局面也不同。但无论怎样,对于日本来说,过去100多年它都以不同的形式试图充当亚洲的领导者。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在亚洲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日本要维持自己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只有三条道路:一是想办法遏制和减缓中国的崛起。但只要中国自己不犯下重大战略错误,这条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很难走得通。二是依靠美国的支持保持日本的地位。然而美国的实力在短期内力量难以恢复,长期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美日关系,因此日本担心有被美国抛弃的风险。三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实施独立的安全和外交政策,制造有利于日本的局面。走这条道路日本最能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面临现行和平宪法的制度性障碍。而日本要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既面对许多国内民众的担忧和反对,又会让美国怀疑日本“自立门户”的野心。这内外的双重压力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难以逾越的障碍。相比之下,中韩等国的反对都不在话下。
知道了日本的总体战略目标,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倍上台以后大打“中国牌”的动机。日本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在中日间不断制造摩擦,激化矛盾,吸引国内民众和国际舆论注意力,塑造所谓中国的“军事威胁”。日本媒体也借机轮番炒作,煽动民族主义浪潮,打击日本国内反对日本再军事化的力量。在国际上,安倍则不放弃在任何场合编造日本被强大的中国“步步紧逼”的故事,说明日本恢复军事力量是“迫不得已”。安倍编造的故事和美国等国家本身就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产生共鸣,同样起到打击美国国内担忧日本右翼化的力量的作用。
目前来看,安倍的“中国牌”在国内外打出了一定的效果。在国内,安倍支持率居高不下,其推动的多项右翼化的制度调整都在国内顺利通过;在国际上,日本利用二战后苦心经营的公共外交成果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很大程度上在一些国家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的狂潮。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出现松动,日本有可能在近期内解禁“集体自卫权”,迈开正式修改战后和平宪法的第一步。
除了为日本的军事“正常化”开路,安倍的“中国牌”还有另外的战略意义。由于中国在国家体量上相较于日本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日本要趁着中国当前“将起未起”之机,重塑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就只能试图在安全上“做局”,通过把中国妖魔化为亚洲安全的“威胁”,将中国孤立起来,让亚洲国家团结到日本率领的“反华同盟”之下。为此,日本不但竭力拉拢菲律宾、越南、印度等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还努力把影响力渗透入东盟及其各成员国,甚至对一些与中国关系相对更加友好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改善与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日本现在的战略就是“用安全绑架亚洲”。
因此,今天我们不应继续简单把日本看作美国的一颗棋子,忽视日本外交的独立性。其实亚洲今天的安全困局不只是美国“回归亚洲”造成的,也是日本“绑架亚洲”的结果。然而安倍围绕中国打的外交牌,从根本上看是短视和不智的。日本想要在军事上“松绑”,最终将挑战中美两大国的共同底线。
所以,中国应该对安倍的伎俩心中有数。对日本相关的挑衅应当适度反应;应高度重视舆论和话语权斗争在当前中日关系中的战略性作用,不断揭露日本的战略野心,巩固和美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共同认识;加大对外安全合作和援助,推动建立地区国家能够普遍接受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最关键的是,中国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到,中日在亚洲之争,不只是领土之争、主权之争,还是人心之争、道路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