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阐述了信息时代学会自学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自学的种种途径。学会自学,是适应当代社会知识爆炸发展形势的需要,是顺应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造就人才必备的重要手段。提高自学能力,可从培养激发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入手,多读书,读好书;勤上网,上好网;多动手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视学习方法,淡化死记硬背。
【关键词】信息时代 自学 自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88-02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那么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伴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英特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的快速推广和普及,知识更新和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求生存、图发展,除了力争接受当代各级各类学校更多的培养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应学会自学。因为只有学会了自学,并争分夺秒地去努力拼搏,才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社会知识爆炸的发展形势,这是其一。
其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一是普及全民教育,二是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一个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与其一生相比,毕竟是短暂的。即使是完成了高等教育,也并非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立于一个新的起跑点上,人是一部“活机器”,需要不断地加油,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人们必须学会自学,善于学习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各种相关知识,勇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技能。在继承和发扬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己任。
第三,学会自学,是精通某门或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古往今来,大凡为人类社会作出过重要贡献、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无一例外不是自学成才的行家、探索创新的高手。所以,学会自学又是造就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真正学会自学,最终有所作为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激发浓厚的兴趣
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了解、理解、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首先要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对它朝思暮想,千方百计的非弄懂弄通,熟练地掌握它不可。从最初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到执着追求、锲而不舍,最终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
例如,美国大发明家、实干家爱迪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对改变人类命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创造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由此激发了他执著追求的热情和动手实践的行动。因而在其一生中先后获得了1000多项创造发明专利。以寻找白炽灯灯丝材料为例,爱迪生先后试验了1500多种材料,甚至连他朋友的胡子也被拿去做过实验,最终找到了实用的灯丝材料。电灯的普遍使用,使人类的夜晚从此不再是漆黑一片。
又如,靠自学成才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从小虽身患残疾,又因家境不好而中途辍学,但他凭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刻苦自学钻研实践,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代数学大师。
二、多读书,读好书。
自学,靠自己学,相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多。但是事实证明,靠自学获得的知识要比由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忆更牢固、更长久,运用起来更灵活。因为自学,就得多读书。多读书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同一本书要反复多读几遍,书中的有些问题,读一、两遍可能弄不懂,多读几遍也许就会“茅塞顿开”。二是要多读一些同类型的书。因为每一本书限于篇幅或作者的学识水平,对书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不可能都讲深讲透,都有其侧重点。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自已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完全可以去读一些其他同类型的书,说不定在某本同类书中对这个问题阐述得相当通俗易懂,非常精辟!书读得多,视野就会更开阔,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对其记忆也就更牢固、更长久。
关于读好书,主要是因为目前流行的书太多,而质量上乘的书并不多。人们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和精力又相对有限。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去读那些值得一读的好书。一方面,可请教资深的专家学者为你开个供参考的读书清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从获得过较高级别奖励的书和那些严谨治学、知名度很高的著名作者所写的著作中去寻找。總之,选择好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用最少的读书时间,获得最多的正确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勤上网,上好网。
网络是知识爆炸催生的产物,以其“信息海量、传播实时快捷、资源共享”等特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互联网把硕大无朋的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如今上网不仅成了人们娱乐消遣的时尚,同时也是人们获取大量最新知识,了解社会发展最新动向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勤上网,以便随时跟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新动向,分享人类最新成果。同时,在上网过程中,对其中精彩部分应注意及时下载保存,积累资料。
至于上好网,主要是因为目前各种网站多如牛毛,良莠不齐,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地上那些内容健康、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网站。自觉远离黄色、垃圾网,以免受到“精神污染”。
四、多动手,多实践。
第一,应注意多作读书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要点、精彩点及时记录下来,分门别类,日积月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是充实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针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多动手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和多实际操练。俗话说:“看似容易成却难”。这里有个小故事可供借鉴。相传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奖赏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他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您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上两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四粒,以后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际象棋是8×8=64格)我就感恩不尽了,其他我什么也不要。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容易?于是他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全部用完了还不够。国王纳闷,怎么也算不清这笔帐。实际上,如果国王事先请人动手算一算就会知到这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达依尔的要求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T=Σ2i=20+21+22+23+……+263,式中T是小麦的粒数,一立方米小麦约有1.42×108粒。用现代计算机算出上式小麦的粒数并折成体积约为1.3×1011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小麦堆成1×1米高宽,足以沿地球赤道环绕6500圈!别说全印度,就是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多的小麦。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少想多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多反复动手练习,才能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和参加实践活动,尤其在遇到抽象难懂的问题时,通过动手做实验、参加实践活动,常常能使难题迎刃而解。
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为了提高自学效率,尽量少走弯路,应特别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应先看一些内容较浅的书,然后再逐步扩大学习范围,加大学习知识的深度。例如,我是中小学层次的功底,想自学某门专业理论知识,那么最好先看看中等层次专业方面的书籍,等看懂弄通之后,再看一些更高层次的专业书籍,这比一开始就看本科层次或以上专著,或许要少走许多弯路。
六、重掌握思路和方法,淡化“存档资料”的死记硬背。
尽管从理论上讲,人脑的记忆容量大得惊人,但实际上可供平时频繁使用的记忆容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就好像计算机中可供CPU高速调用数据的“仓库”——高速缓存容量不可能太大一样。而可供人们记忆的信息却浩瀚无际!因此,应学会充分利用有限的记忆容量去记那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即主要记忆那些优秀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那些必备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至于那些大量存档资料,我们只要知道大致用什么方法怎么去查找或到哪里能查到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去死记硬背那些“大全”、“手册”、“汇编”中的大量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学会自学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精通专门知识技能成为专家学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学会了自学,就等于请到了一位随叫随到的良师益友;学会了自学,我们将终身受益。
【关键词】信息时代 自学 自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88-02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那么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伴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英特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的快速推广和普及,知识更新和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求生存、图发展,除了力争接受当代各级各类学校更多的培养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应学会自学。因为只有学会了自学,并争分夺秒地去努力拼搏,才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社会知识爆炸的发展形势,这是其一。
其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一是普及全民教育,二是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一个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与其一生相比,毕竟是短暂的。即使是完成了高等教育,也并非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立于一个新的起跑点上,人是一部“活机器”,需要不断地加油,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人们必须学会自学,善于学习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各种相关知识,勇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技能。在继承和发扬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己任。
第三,学会自学,是精通某门或几门专业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古往今来,大凡为人类社会作出过重要贡献、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无一例外不是自学成才的行家、探索创新的高手。所以,学会自学又是造就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真正学会自学,最终有所作为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激发浓厚的兴趣
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了解、理解、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首先要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对它朝思暮想,千方百计的非弄懂弄通,熟练地掌握它不可。从最初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到执着追求、锲而不舍,最终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
例如,美国大发明家、实干家爱迪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对改变人类命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创造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由此激发了他执著追求的热情和动手实践的行动。因而在其一生中先后获得了1000多项创造发明专利。以寻找白炽灯灯丝材料为例,爱迪生先后试验了1500多种材料,甚至连他朋友的胡子也被拿去做过实验,最终找到了实用的灯丝材料。电灯的普遍使用,使人类的夜晚从此不再是漆黑一片。
又如,靠自学成才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从小虽身患残疾,又因家境不好而中途辍学,但他凭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刻苦自学钻研实践,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代数学大师。
二、多读书,读好书。
自学,靠自己学,相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多。但是事实证明,靠自学获得的知识要比由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忆更牢固、更长久,运用起来更灵活。因为自学,就得多读书。多读书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同一本书要反复多读几遍,书中的有些问题,读一、两遍可能弄不懂,多读几遍也许就会“茅塞顿开”。二是要多读一些同类型的书。因为每一本书限于篇幅或作者的学识水平,对书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不可能都讲深讲透,都有其侧重点。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些自已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完全可以去读一些其他同类型的书,说不定在某本同类书中对这个问题阐述得相当通俗易懂,非常精辟!书读得多,视野就会更开阔,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对其记忆也就更牢固、更长久。
关于读好书,主要是因为目前流行的书太多,而质量上乘的书并不多。人们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和精力又相对有限。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去读那些值得一读的好书。一方面,可请教资深的专家学者为你开个供参考的读书清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从获得过较高级别奖励的书和那些严谨治学、知名度很高的著名作者所写的著作中去寻找。總之,选择好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用最少的读书时间,获得最多的正确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勤上网,上好网。
网络是知识爆炸催生的产物,以其“信息海量、传播实时快捷、资源共享”等特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互联网把硕大无朋的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如今上网不仅成了人们娱乐消遣的时尚,同时也是人们获取大量最新知识,了解社会发展最新动向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勤上网,以便随时跟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新动向,分享人类最新成果。同时,在上网过程中,对其中精彩部分应注意及时下载保存,积累资料。
至于上好网,主要是因为目前各种网站多如牛毛,良莠不齐,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地上那些内容健康、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网站。自觉远离黄色、垃圾网,以免受到“精神污染”。
四、多动手,多实践。
第一,应注意多作读书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要点、精彩点及时记录下来,分门别类,日积月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是充实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针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多动手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和多实际操练。俗话说:“看似容易成却难”。这里有个小故事可供借鉴。相传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奖赏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他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您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上两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四粒,以后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际象棋是8×8=64格)我就感恩不尽了,其他我什么也不要。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容易?于是他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全部用完了还不够。国王纳闷,怎么也算不清这笔帐。实际上,如果国王事先请人动手算一算就会知到这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达依尔的要求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T=Σ2i=20+21+22+23+……+263,式中T是小麦的粒数,一立方米小麦约有1.42×108粒。用现代计算机算出上式小麦的粒数并折成体积约为1.3×1011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小麦堆成1×1米高宽,足以沿地球赤道环绕6500圈!别说全印度,就是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多的小麦。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少想多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多反复动手练习,才能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和参加实践活动,尤其在遇到抽象难懂的问题时,通过动手做实验、参加实践活动,常常能使难题迎刃而解。
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为了提高自学效率,尽量少走弯路,应特别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应先看一些内容较浅的书,然后再逐步扩大学习范围,加大学习知识的深度。例如,我是中小学层次的功底,想自学某门专业理论知识,那么最好先看看中等层次专业方面的书籍,等看懂弄通之后,再看一些更高层次的专业书籍,这比一开始就看本科层次或以上专著,或许要少走许多弯路。
六、重掌握思路和方法,淡化“存档资料”的死记硬背。
尽管从理论上讲,人脑的记忆容量大得惊人,但实际上可供平时频繁使用的记忆容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就好像计算机中可供CPU高速调用数据的“仓库”——高速缓存容量不可能太大一样。而可供人们记忆的信息却浩瀚无际!因此,应学会充分利用有限的记忆容量去记那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即主要记忆那些优秀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那些必备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至于那些大量存档资料,我们只要知道大致用什么方法怎么去查找或到哪里能查到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去死记硬背那些“大全”、“手册”、“汇编”中的大量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学会自学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精通专门知识技能成为专家学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学会了自学,就等于请到了一位随叫随到的良师益友;学会了自学,我们将终身受益。